张侠光
黄牛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改善,牛肉凭借自身高营养价值的优势进入人们视线,牛肉市场也随之逐步扩大。蒙城县曾经是全国养牛第一大县,拥有闻名全国的养殖数量和丰富的黄牛品种,但近年来,蒙城县的黄牛养殖业发展却明显滞后于国内其他黄牛养殖业主产区,这与作为畜牧业大县的传统地位十分不符。因此,研究蒙城县的黄牛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对推动该县黄牛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统计年鉴资料,走访了该县及周边省市,掌握了当地黄牛养殖业的总体情况,重点分析了该县黄牛养殖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黄牛养殖业振兴计划,以供参考。
1蒙城县黄牛业现状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中南部,地势平坦,有耕地220万亩,县政府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优势,突出黄牛饲养,带动猪羊禽全面发展,黄牛品种主要有秦川、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20世纪90年代,蒙城县作为全国养牛第一大县,曾得到国家部委、省市领导、经济界、文化界等部门的表扬和支持。
但现在,市场上已难觅黄牛踪影。蒙城黄牛的饲养量逐年下降。现在农村走一走,想找一头黄牛都很难,一个个村都成了无牛村。蒙城县宏利来黄牛养殖场场长单洪海说:“从上世纪末开始,蒙城黄牛存栏量明显下降,现在我县黄牛存栏不超过10000头。”笔者了解到,蒙城黄牛数量减少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黄牛作为畜力已失去存在价值;其次是黄牛繁殖率低,生长速度慢,养牛与养殖猪、鸡、鸭相比效益低,加上养牛还有疫病、安全、市场等风险,一有不测损失较大;近几年农民外出打工收入较高,更觉得在家养殖不合算。种种原因造成致黄牛养殖渐入萧条。
2蒙城县黄牛产业振兴计划
2.1发展目标
至“十三五”末,黄牛年饲养量达到35万头,其中存栏良繁母牛10万头。培育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10家。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黄牛产业体系,合作化程度较高,组织问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共赢性。
2.2促进蒙城县黄牛产业发展的措施
2.2.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蒙城县黄牛产业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组长,农委、畜牧、国土、商务、金融、纪检、检察、各乡镇党委政府等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畜牧兽医水产局。领导小组负责“蒙城县黄牛产业振兴计划”的制定、部门工作协调、任务分解和负责落实等。
2.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对新建规模牛场奖补: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占地面积40亩以上、存栏奶牛300以上或黄牛500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1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牛场,每场奖补30万元。对繁殖母牛奖补: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长期存栏黄牛100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每头能繁母牛奖补500元。对种草养畜奖补:常年种植优质牧草50亩以上且养牛效果良好的规模牛场,每亩奖补300元(每头牛均需优质牧草0.5亩,每亩牧草需成本600元,其中种子、水肥成本300元/亩,管理成本200元/亩,收割成本100元/亩)。对种植专饲作物奖补:种植水果玉米或青贮专用玉米100亩以上且养牛效果良好的规模牛场,每亩奖补300元(成本与牧草种植相当)。对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奖补:对当年青贮或黄贮玉米等秸秆1000立方米以上且保管良好、養牛效果良好的规模牛场,每立方米奖补30元。贷款贴息: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占地面积40亩以上、长期存栏奶牛150头以上或黄牛30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给予每年不超过5万元的贷款贴息。用地政策支持:各级政府、业务职能部门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积极协调、满足养牛企业用地,为新建、扩建的养牛企业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
2.2.3加强黄牛产业招商力度鼓励、支持各行政、事业、企业部门或个人开展黄牛产业招商,凡达到相应规模均按蒙城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执行。
2.2.4加大技术支持力度
业务主管部门将新型农民培训、精准扶贫、科技进万家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帮扶措施,随时为养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2.5做强、做长黄牛产业链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与养殖合作组织、规模养殖场(户)联合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黄牛产业化发展体系,鼓励加工、销售企业与养牛场(户)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式畜牧业。
2.2.6建立务实、有效的“银企”对接制度政府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要请金融、养殖、加工、销售的有关人员共同破解畜牧业贷款难题,为银行和畜牧人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努力实现互惠互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