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时代的人性诉求

2017-10-27 00:14郝景芳
出版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触觉心理学动机

郝景芳

《机器崛起前传》是近来读到的最大惊喜。

在这个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时代,人工智能的计算认知被认为是战无不胜的,人类产生强烈的忧虑感,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都投入研究人工智能,或者对抗人工智能。对这个领域,近来我也陆陆续续看了不少书,但多数都是从技术角度出发预测技术发展。

而在这个时候,有人忽然后撤一步,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领域,后撤到人类意识研究领域,仿佛一股另辟蹊径的清流,给整个纷繁复杂的漩涡带来不一样的视角。人工智能研究,恰恰像一面镜子,给人类智能研究照进一道光,而人类智能研究,也反过来给人工智能研究带来新的思考和问题。

人类意识和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巅峰问题,莫过于“人的自我意识从何而来”。自我意识是人认知的综合高峰,也是人所有动机的出发点。这个问题一向是所有哲学、物理、心理学研究的汇集点,引发无数猜想和聚焦。蔡老师和团队给出很不一样的猜想,一个假说、三大定律,从人的身体触觉出发,讲到人的自我肯定需求为顶点,简单的模型,可以给自我意识的人性之谜一种通透的理解,照亮人的认知。

身体触觉和对世界的感知、对自我和边界的理解,可能确实是人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差异。近年来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具身认知研究也很火,身体对于人类智能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装置,事实上,大脑如果缺少了身体的触觉、行动力和边界,是不可能对物理世界有真实认知的,这一天通过对比人工智能和人类视觉就可见一斑。身体所带来的孤立感、掌控感、效能感,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起点。

而对自我肯定因素的深入研究,也和我自己这几年的观察不谋而合。人总是倾向于自我肯定,日常生活中的争吵,往往不是纠结于具体利益,而就是纠结于谁的观点更正确。自我肯定倾向,也转化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占有欲和对更伟大意义的追寻。人工智能的目标和动机目前还是人所设定,未来人工智能能不能产生自我意识,产生同样的自我肯定倾向,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可见的一段时期内,这还是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差异。

蔡老师的书洋洋洒洒,除了研究这些具体的心理学与人工智能问题,还探讨了历史发展的种种规律现象,对比了中西方文化的核心追求,其中很多观点令人心有戚戚。对财富累积和崩溃的观察,对国家对外扩张的分析,对哲人对人生意义论述的比较,都有见地和分量。蔡老师推崇的熊十力先生也是我最喜爱的儒家学者,很认同蔡老师的评述,并且佩服蔡老师的博学。

唯一的不足是一些地方比较宏观,不够细致,读了不过瘾,一些观点非常新颖有道理,只是还不够具体,引人深思,又戛然而止。我能理解这是因为书的篇幅所限,想在这样短的篇幅内论述这样事关人类最深命运的大问题,实在是很难,能够言简意赅勾勒整体视角已然不容易。只是希望未来再有时间空间,蔡老师能够对一些判断有进一步阐述,与读者探讨,让感兴趣的人得到更充分的学习机会。此外就是新的术语较多,需要一定的数学物理和抽象理解力。但是瑕不掩瑜,这些细节问题不影响全书的珍贵。

总体而言,在目前的时代转换的时间节点上,读到蔡老师这样一本书,实在是我的荣幸。很希望向读者推荐,也很希望未来进一步与蔡老師探讨学习。

猜你喜欢
触觉心理学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食的触觉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
针对视障者的触觉图形呈现及其设计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