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材优点与改进建议

2017-10-27 07:46郑丽
地理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改进建议

郑丽

摘要:中图版“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材设计具有紧扣课标,主题突出;图片丰富,清晰直观;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等优点,但需要增强课前“探索”说服力,清晰标明地图图例,调整内容呈现顺序,详细阐明重点内容,内容阐述更具条理性等,以使教材能够不断得到完善。

关键词:中图版;教材优点;改进建议

一、本节教材设计优点

1.紧扣课标,主题突出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根据课标要求,这部分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区域环境治理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涉及“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危害、治理的措施”。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1]。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分析方法,形成一种学习思路。所以,本节教材选择了其中一种在我国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作为研究对象,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以此来研究环境问题的一般学习方法。课标中明确提出“某区域”而并没有指出是哪个区域,所以课文中也只是以黄土高原为例,是以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这样更能说明问题。

2.图片丰富,清晰直观

本节课文中共出现图片22幅,包括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图片颜色鲜艳,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应文字要说明的内容,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地图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具,对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建立与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2]。例如,教材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一幅图就能够清晰表示出黄土高原的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以及黄土高原包含的范围,使学习者一目了然;教材图2-1-4“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展示了黄土高原的三种典型地貌,从图片信息很容易分辨出这种地形地势特征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教材图2-1-5“延安降水量柱状图”清晰地展示了造成当地水土流失的气候原因不是降水总量大,而是降水集中。这些图片信息的呈现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一手教学资料,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3.结构清晰,层层递进

课文内容的设置符合“先总后分”的特点。课文最开篇介绍了相关概念及概况,明确本节教材要说明的内容。对于高中生而言,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在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出现一些概念性的错误,对专业术语认识不清导致答题失分。开篇详细介绍水土流失的概念,这对新课的学习意义重大。之后便指出“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所以,才以此为案例进行具体研究。在接下来的课文中主要遵循“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危害——治理的措施”的主线展开。

成因分析中课文思路清晰,先简单说明成因有“自然和人为”两部分,然后再详细介绍,给学习者提供了一条分析思路——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应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入手,自然方面从五大自然要素入手,人为因素往往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学习思路的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危害部分的阐述中,课文提到“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这正体现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表现在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只有明确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的方法,只有意识到水土流失带来严重的危害才能更加体会其治理的必要性。所以,课文最后提到“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措施中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也正好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这些都与整章的主题相吻合。从整篇课文来看,结构设计清晰,思路层层递进,文字流畅,表意明确。

二、本节教材改进建议

1.增强课前“探索”说服力

课文开始的“探索”只是展示了一幅黄土高原的图片,没有图名,也没有其它任何说明,直接提出“思考”问题,这让学习者感觉有点突兀。本来是“看现象,找原因”,实际是想通过这幅图反映水土流失的成因,那么在设计图片时是否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实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实验中让学生能感受到“水土流失的真面目”,效果会更好。

2.清晰标明地图图例

地图三要素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教材中第35页出现的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中,图例只有“陆高”,而图中却出现了一条红线,并未对此进行任何说明,虽然不影响教学,但应该补充相应图例说明红线表示黄土高原的范围,使图象更加严谨。

3.调整内容呈现顺序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第二章的主题,而不是这一节的主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即课文开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放在本节中不太合适,建议将这两段内容放在第33页,既保证整章开篇对可持续发展内容有一个完整的回顾,又使本节内容更加整齐。

4.詳细阐明重点内容

教材在阐述水土流失成因时,地貌与黄土特性应分开。教材在阐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时应遵循五大自然要素的原则,但是将“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放在一起出现不太恰当。一是此标题明确提到的是两个方面的自然原因而非一个,即地貌与土壤;二是在原因阐述中这两个自然方面没有表现出其中“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应该将其分成地貌和土壤两点进行阐述。

5.内容阐述更具条理性

教材中提到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不如自然原因那样条理清晰明确,而是用了一整段文字进行阐述,虽然也有提到“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语,但是文字表述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条理性,所以,人为原因部分知识的书写应参照自然原因阐述的格式,一方面给学习者整体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抓住主干知识。

另外,在参考历史资料时发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还有除了教材提到之外的其它因素,如战争等,这部分知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可以作为一篇小阅读材料放在课文中。▲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02)[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 时峰.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进建议
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满意度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与改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如何做好新时期水利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英语教学中的纠错性反馈
浅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内外业工作常见问题成因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