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的非线性时变传播模型与舆情策略研究

2017-10-26 17:12刘小洋刘超刘万平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2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社交网络网络舆情

刘小洋 刘超 刘万平

摘 要:当前,我国全面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深层次矛盾显现并呈现激化姿态,致使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而网络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上扮演着首当其冲的角色。本文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传播特点,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在基于六度分割理论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模式和网络谣言传播理论模型,并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状态转移示意图和数学模型;最后针对网络舆情特征,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社交网络 传播模型 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a)-0149-03

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对舆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关系到社会稳定等方面,而网络又是一个极其快速、便捷的传播介质。社会民生、司法执法、反腐倡廉三大领域是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热点。如“城管打人”、“表叔”、“毒胶囊”、“注水肉”、“出租车司机围殴滴滴车主”等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尤其是今年的“雷洋嫖娼事件”在网络媒体上多次发酵。

国内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从2003年SARS疫情之后开始盛行,一方面从管理学角度出发,着重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与应急方法[1-3],另一方面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探讨政府、媒体、公众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对机制。随后陆续发展出各种线性传播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和系统论传播模式[4-6]。谢耘耕等[6-8]以“互动过程模式”以及 Fiona Duggan和Linda Banwell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式”提出了“基于信息流强弱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模式”。当前国内针对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话题研究相较于国外整体的研究情况,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为净化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环境,保障健康信息的有效传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等部门也都进行过相应的联合治理行动。

1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传播模型

突发公共事件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其传播理论可以归根于为六度分割理论模型。即:任何两位素不相識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这就是六度分割理论,现如今,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快捷性是及其巨大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可以六度分割理论而呈指数级别的传播,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式与数学建模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可以界定为“网络舆情就是在网络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公共事件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并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传统媒体参与度、网络参与度、相关方反馈三个方面,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式如图3所示。图中的实线表示联系紧密,虚线表示联系较弱。社会公众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获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联系较强。

通过图3可以看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在社交网络平台与政府机构之间的传递较弱,政府机构对传统媒体具有较强的传递作用,社会公众与社交网络平台的联系紧密。公众获取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信息来源则是社交网络。

接着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和扩散机制进行分析。记一个节点由W状态转换为S状态的概率为 ,由S状态转换为W状态的概率为α,由I状态转换为S状态的概率为γ。I节点对S节点和W节点的感染率分别记为βs和βw(如图4所示);D节点对W节点、S节点和I节点的感染率分别为φW、φS、φI。假设网络中任意一条边的端节点为I节点或D节点的概率不依赖于另一端节点的度,分别记为和并计算其表达式,其状态转移图如图4所示。

同时需要对网络安全文化意识状态进行监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有多种类型与表现形式。为了有效地对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分析,结合各个维度的重要程度,提出如下的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监控模型。

式(1)中表示节点M在观察时间段内的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状态值,为节点M在观察时间段内第个维度的取值,αi,αs为权重系数满足。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状态的取值划分为不同区间与集合。此处需解决两个问题:①备选维度的选择;②权重系数的确定。

3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社交网络平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担当着舆论引导者的角色,它是沟通政府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稳定民心,化解矛盾,塑造良好的国际国内形象;消极错误的舆论引导则可能混淆视听,引发更大的危机,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因此,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

3.1 第一时间公开信息防止谣言散播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于官方和民间的信息不对称,公众习惯性地认为官方可能隐瞒事实的真相,这就为谣言传播提供了生长的空间,图5是网络谣言传播模型。

谣言并非中国独有,网络信息化时代,发达国家也深受谣言的困扰,对如何消除谣言所造成的危害应该及时降低到最小程度。网络谣言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则有可能会演变成谣言暴力。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与传播过程极大可能会激发了网民的负面情绪,同时也会激发网民非理性的道德判断和网络暴力。

社交网络平台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中发挥好破除谣言的作用,首先应当快速反应,压缩谣言空间。纵观近些年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对核心事件回避或延时公开的,往往会引起与事件规模不相匹配的舆论风波。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延时发布,就会使得谣言滋生,扩大谣言生长空间,应该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及时进入舆论场,发出权威声音。其次,要破除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谣言,网络媒体应该持谨慎态度,挖掘事件的本质内容和真相,不要过度地依赖所谓的“专家”、“学者”等。最后,网络应该在破除谣言的过程中通力合作,广泛发动,及时主动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的客观、正面信息源。endprint

3.2 發挥好意见领袖和网民的作用

在社交网络平台中, 意见领袖的作用不能小觑。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意见领袖、当事人以及粉丝都是网络中的“社会行动者”,他们之间的“关联”是网络舆论发生演进的重要路径和基础机制。尤其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中借助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快速传播时,其意见领袖的作用就突显得尤为重要了。

3.3 根据舆情特征,监控好民意表达的网络平台通道

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要加强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建立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该机制,一是可以集合各部门分工采集的信息,二是能够避免信息过量,使得最需要处理的网络舆情得到最有效的关注与分享。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平台“海量”大数据信息特点,网络中混杂着各类真假难辨的信息源,这些虚假的信息会给公众的认知度造成困扰,政府和各类网络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好“把关人”的身份,利用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对这里虚假、无效的数据进行“滤波”,对信息的来源要严格审核,遏制网络垃圾、虚假信息和具有威胁性的负面信息蔓延,营造良好的舆论引导氛围。

4 结语

当下中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尤其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步呈现激化态势,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诱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因素逐步增多,致使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仅以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为例,我国每天都有几十起这类事件发生。作为一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技术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互联网具备的开放性、及时性、互动性强等特点,彻底改变了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也改变了传统的社会舆论的形成和演变规律。本文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传播特点,在掌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六度分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模式,并建立了网络谣言传播理论模型,并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状态转移示意图和数学模型;最后针对网络舆情特征,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下一步,本文拟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突发事件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建立非线性时变的传播数学模型,对传播模式与传播行为进行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 陆煊,江若尘.网络拓扑特征对病毒式营销传播动态影响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30(10):21-37.

[2] 郑雯,黄荣贵.微博异质性空间与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在线社群[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131(3):101-109.

[3] Zhu.J.J, He.Z.Perceived Characteristic, Perceived Needs,and Perceived Popularity:Adoption and Use of Internet in China[J].Communication Research,2016,29(4):466-495.

[4] Krishnamurthy.B,Gill.P,Arlitt.M,A Few Chirps About Twitter[C].In Proceedings of WOSP,2015,19-24.

[5] 李春雷,刘又嘉,杨莹.突发群体性事件中微博主体媒介素养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129(11):44-55.

[6] 谢耘耕,荣婷.微博传播的关键节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129(5):5-17.

[7] 申玲玲.失衡与流动微博构建的话语空间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5,17(10):15-22.

[8] 刘路.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作用机制初探[J].新闻大学,2014,118(2):55-59.

[9] Z.Li.Research on Public Opinion Propagation and Early Warning Model of Emergency Network[J].Computer & Telecommunication, 2016,12(6):78-86.

[10] C Suthaputchakun,Z Sun,M Dianati. Research of Emergenc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Propagation Model and Warning Phase[J].Journal of Intelligence,2017,2(1):36-40.endprint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社交网络网络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