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的特点与功能,提出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的有效措施,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特点;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088-02
伯顿·克拉克指出:“大学是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层组织基础”。[1]在“双一流建设”、转型发展的时代号角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应抓住契机,加强学科,尤其是优势学科建设,精耕细作,挖掘发光金子。学科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学科发展的主心骨,影响着学科发展方向和学术创新能力。学校要加大学科文化研究与建设力度,使其成为本校独特的办学特色之一。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的特点
1.学术性。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本科院校主要由从事知识教育的学术人员所组成的群体,即“学人”、“学者”以及“知识分子”。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使得“每一个学科领域都在教学、研究和其他运用知识的活动中扮演第一线的角色”。[2]学科属于一线角色,本科院校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学科建设来进行和开展。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能就涵盖了科学研究、系统知识传授。同时,学科文化是以知识为本原,以学科为载体,这就赋予本科院校学科文化一定的学术性。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科文化也逐渐沾染上商业性的特色。
2.内隐性。在科学建设进程中,人才队伍、学术平台、学术创新团队、学术基地以及经费投入等显性因素容易被重视,而长期积淀形成并深深植根于个性鲜明的学科文化之中的精神、信仰却难以为人察觉,只有学科成员才能感觉到。学科文化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与院校文化相同,是在长期研究和运行中形成的,形成隐性规律,推动着学科研究与教学的发展,进而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3.独特性。拉图卡、农尔、奎蒙德等人从不同角度研究发现,不同的学科文化对学科理解、社会和伦理等问题的处理方式,及课程和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显示出其独特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学科文化的形成、发展受着中华文化、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等的影响,与办学历史、办学宗旨以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紧密相关,在文化特性的基础上渲染出明显而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院校特色。
4.多样性。学科门类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科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受国家地区、办学类型以及办学层次等因素影响,各本科院校之间存在差异性,同一学科的学科文化也具有多样性特点。在实际应用和研究的过程中,同一学科文化可以表现出各种文化特征,由于研究背景、研究思维以及研究角度的不同,展现出本科院校不同的学科文化,而不同学科文化也形成语言符号、思维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性,形成学科文化体系的多元化,构建学科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品味。[3]不同学科文化之间知识互涉成为学科发展与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必然会加深不同学科文化之间的交流與对话,进而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的深入改革和发展。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的主要功能
1.凝聚力量,激励精神。学科文化中蕴含着本科院校所有学术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与信念,是“粘合剂”,是“无形的纽带”,能凝聚学科成员的心,团结一致,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凸显出学科文化极强的精神力量,提高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种凝聚力量可以激励学科成员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在深入研究学科价值与资源利用中,创造和谐、轻松的学术研究环境,提高学术人员的责任感、进取心以及荣誉感。
2.约束行为,引导方向。学科文化可从制度规约入手,对学科成员的思想、教育理念和研究观念等起到自觉约束行为的作用;亦可借助特殊语言符号规导学术人员的思想,形成一种无形制度,促进学术人员的自我约束与自我优化。在约束的同时,学科文化能牵引学科成员明确学科的研究发展方向,探索学科学术前沿,确定研究目标,充实学科领域,提升学科文化品位,在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把握本校优势学科,建设一流学科。
3.拓展影响,强化育人。学科文化不仅作用于本学科研究领域,还为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与帮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借助学科文化的辐射功能,以优势带普遍,“优胜劣汰”,使得各学科都能得到相应发展,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学科群建设。同时,学科文化既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素养与学科思维,又要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涵养,在理想人格塑造、价值取向引导、思维方式培养与行为方式规导等方面,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三、建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体系的有效途径
1.强化学科精神文化建设,构建学科语言符号体系。在本科院校学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核心任务是要构建具有特色的学科精神文化,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刚好为本科院校科学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机遇,尤其是“双一流建设”的有利时机,要紧跟国际学术领域的发展方向,提炼本科院校特色学科文化,重视学科精神文化的建设,为精神文化的培育形成特有的语言符号体系与学科范式,进而明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文化研究方向,明确思想范畴,制定学术人员行为准则,进而构建学科文化知识系统,提高学科语言符号的难模仿性,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发展[4]。同时,本科院校要从学科成员性格特点、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念入手,推进学科成员与学科文化的融合,促进学科深入改革与创新,借助学术组织群体的力量,在学科建设中沉淀学术自治、学术自主以及学术自由等学科精神文化,彰显院校学科文化特色。
2.加快学科制度文化建设,提升学科发展速度。完善的学科制度是学科建设成熟的主要标志。在提高学科文化的认同程度与认知水平,进而明确学科基础问题、学科研究模式、学术规范和语言体系等内容上,我国本科院校学科主要借鉴了西方成熟学科经验,并结合中国本科院校特点和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其认知水平和世界学科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学科制度体系改革和优化任重而道远。为了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体系,本科院校要先从学科制度文化建设入手,以国际学科发展制度化为目标,完善学科制度文化体系,打破我国学科发展瓶颈,发挥出学科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科制度文化建设的开放性和交叉性,防止出现学科保护主义排斥各个学科的融合与交叉的现象,强化学科制度背后的知识自我理解,形成知识权力,进而实现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学科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5]。
3.建立多学科文化整合机制,促进学科群文化的形成。从本科院校学科文化发展历程来看,学科发展存在两种相悖规律:(1)学科发展分化;(2)学科相互交叉而高度融合发展。学科的融合以学科分化为前提条件,而学科的分化发展要建立在学科的分叉与融合的基础上。从学科发展论而言,文化主要以整合状态呈现,这种文化整合主要由文化自身特性、文化认知等元素形成,在文化体系中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以构建学科文化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体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现有学术资源,建立多学科文化整合机制,使得各学科既相互独立,又存在极大的内在关联性,还要借助社会需求因素,将各关联学科有效整合,使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进而构建学科群文化。除此之外,本科院校要注意学科文化之间的冲突,探究各个学科之间的共性,从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以及精神层等方面入手,提高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缓解文化冲突,进而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1987.
[2]王玉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文化建设现状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2):41-42.
[3]杨礼嘉.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4]孙艳香.地方本科院校遗传学学科建设的思路与措施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2014全国遗传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研讨会会议手册及论文集[C].中国遗传学会,2014:1.
[5]罗譞.树立学科“问题化”意识,坚持“开放的整合式”教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文艺学教改思路浅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1):194-1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