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

2017-10-26 23:14周洁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1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高校

摘 要 近年来,网络成为了境外敌对势力的主要突破口以及不良思想同化和腐蚀的重要媒介,为了有效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本文认为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网络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的建立需要具备:第一,合理的网络辅导员队伍组织机构;第二,高效的网络辅导员队伍沟通模式;第三,严格的网络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辅导员 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周洁,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刑法学(青少年犯罪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88

一、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已进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代,各种信息流的汇集,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为了有效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网络辅导员队伍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网络成为了境外敌对势力的主要突破口

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通过招聘所谓的“市场调研员”、资助和鼓励高校学生参加“科研项目”、选拔大学生参加免费的“海外培训”等形式,以金钱、情色等利益手段,策反高校学生参与间谍活动或者让其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从此类事件的发生也不难看出,之所以会选择高校学生,可能是基于如下几点原因:

首先,高校学生的文化程度都相对较高,无论是在理解力还是在执行力方面,都更有利于非法搜集间谍组织所需要的情报。

其次,高校的某些专业或者相关科研项目,正是境外敌对势力想要获取情报的关键所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目前我国高校缺乏有效的网络安全观教育,对于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有实践操作还有待完善,这就为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提供了可趁之机。

(二)网络助长了不良思想的同化和腐蚀之势

根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的占比仍然最高,为25.1%,其中又以20-29岁年龄段的占比最高,达30.4%。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知,我国高校学生已经是网络群体的主力军。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每天都能从网上搜索到各种信息,这其中就包括了利用网站论坛、新闻跟贴、聊天室等新媒介散布、传播以及蓄意制造和煽动的不满情绪、思想和观念。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高校学生身体发育已经完成;就心理学而论,他们的个性虽基本形成,但情绪情感波动仍然比较大,对自己认为对的人或事充满着热情、激情,一旦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影响,极易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事情。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亟须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辅导员队伍,时刻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重点掌握关键的信息,全面追踪调查有激进言论或者倾向的学生,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置。

二、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辅导员的界定

对于何谓网络辅导员,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标准。有人认为,“网络辅导员是能够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优势而开展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有人则认为,“所谓高校网络辅导员就是能够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优势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引导,开展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还有人将高校网络辅导员定义为“高校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辅导员通过网络载体,面向大学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

综上所述,可以将网络辅导员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广义的网络辅导员是指,在高校中所有利用网络对在校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兼职群体,这其中包括了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工作处(有的高校称为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部等)的专兼职辅导员、学校团委的教师,以及其他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教师,如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党委宣传部、组织部、招生就业等部门的教师。而狭义的网络辅导员仅指高校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介,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关注和教育的专兼职群体。

(二)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关于网络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有的高校在此方面开展的工作初见成效,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辅导员“思政博客”,东北大学的“视频东大”以及辽宁大学首创全国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等。但是,这些高校的做法尚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专业的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缺失。

第二,保障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和细化。

首先,就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缺失而言。当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一支专业的网络辅导员队伍,更多采用的是一种以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为组织者或者指导者,高校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专兼职辅导员为具体实施者的形式。也就是说,在高校中真正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是辅导员。而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规定,无论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职称的辅导员,他们的工作职责都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黨团和班级建设以及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大方面的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其中的九分之一,这就难以避免他们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止于表面,他们也许无法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动态。

当然,在实践中,有的高校的做法是,开展条线式学生管理的工作模式,即在各院系部门有一个或者两个辅导员主要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其他辅导员辅助配合。这种分包式的管理模式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要想真正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扎实的网络知识和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普通的辅导员往往难以具备。endprint

另外,所谓的条线工作,对辅导员而言只不过是以某一方面的学生工作为主,他们仍然要承担其他方面的学生管理工作,变相地分散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保障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和细化。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关于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如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思政司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确有提及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方面的内容,但是相对过于原则化,具体的操作还有待细化和完善。而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辅导员队伍,必须包括组织机构、沟通模式、选聘考核以及激励机制。

三、加强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建设合理的网络辅导员队伍组织机构

结合当前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部分高校的有益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将网络辅导员队伍的组织机构分为三级,第一级由高校分管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擔任组长成立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统一领导部署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二级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具体指导和管理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级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中单独成立网络辅导员工作小队或者工作室,直接负责落实网络建设、网络监管以及网络评论等工作。以上三级机构实行首要领导负责制,并且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搭建高效的网络辅导员队伍沟通模式

在高校中,网络辅导员队伍虽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直接贯彻落实者,但同时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助,这些部门主要包括了网络中心(网络技术部门)、党委宣传部、团委、各院系。如何与各部门进行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交流,需要搭建一个高效的网络辅导员队伍的沟通模式。具体如下:

第一,为了高效地开展工作,需要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或者学生工作处)的网站上单独开设一个二级网页作为网络辅导员队伍工作小队或者工作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子网页。

第二,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网络中心、党委宣传部、团委、各院系在各自部门的网站中设置一个可以共享学生网络思想动态的二级链接网页,供相互之间浏览。

第三,为了能够将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无缝、高效的对接,除了及时更新网站的内容之外,各部门每周由上述网络辅导员队伍第一级机构牵头,召开日常工作会议,五个部门的领导或者主要负责人必须出席。

(三)建立严格的网络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

本文采用狭义的网络辅导员的定义。因此这些人员的选聘可以参照高校中招聘普通辅导员的程序进行,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高校自己组织笔试和面试,但是在任职条件、笔试和面试的具体的内容方面则有所不同。

首先,任职条件:

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觉悟,中国共产党党员。

2.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

3.具有计算机中级及其以上职称。

4.年龄为25至35周岁之间。

5.热爱学生工作,熟悉计算机操作,具备扎实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

6.有学生工作管理经验,心理学或者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优先考虑。

其次,笔试和面试的试题方面。笔试试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考查一般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第二部分为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面试除了采用结构性面试之外,加入职业性心理测验的内容。

注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宋菊芳.试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国青年研究.2010(12).108.

汪为春、王琳.网络辅导员: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衍生体.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3).41.

梁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1(22).71.endprint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高校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