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2017-10-26 09:22马海涛
大学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马海涛

[摘 要]当前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思政教师对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够敏感,思想政治的相关专业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不够合理,部分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陈旧。应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与功能,以成人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从改变思想政治课授课观念、落实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加强高校思政队伍平台机制建设和纪律要求等方面,多途径、多渠道有效开展思政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功能定位;成人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110-03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功能定位、作用发挥、方向引导等根本问题上与现实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严重脱节。習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包含的具体内容是:培养什么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行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谁培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才。可以说,培养什么人是核心,如何培养人是行动,为谁培养人是目的,三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因此,习总书记的这个提法解决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混乱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也就是教学生怎么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思想修养,正确的法制观念。但我们发现,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一切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对专业技能极为重视,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走向社会后的大学生本应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和法律规范的倡导者、模范者、纠正者,但现实却是相当多的大学生缺乏道德修养,不讲法制规则。

究其原因,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内忧外患”的双重问题。外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表现。一是许多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简化为高校的公共政治课,也就是俗称的“两课”教育,而把大学辅导员应担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稀释化,只注重负责大学生的奖、评、助、学、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高校四门公共政治课成为必修的专业课程。我们不反对其知识化,但反对唯知识化。现在的公共政治课以考试成绩过关即可为标准,不太注重学生到底在思想政治课上有没有真正学到东西。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孤立化,表现在“形式的加强而实际的弱化”。全国高校基本上都依据教育部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标准,形成了在领导上党委负责,下设教研室的模式,教材上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教材,专职教师的学历、专业背景都有具体的要求,等等。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部门自成体系,而在高校中从来没有哪门学科有如此细致和标准的要求。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问题更为严重,其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思政教师对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够敏感。众所周知,高校历来是西方思想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其中打着“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意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最大,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此种思想和认识,但相当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并没有高度的敏锐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课堂教学及一些学生活动中配合宣传这种思想。[1]二是思想政治的相关专业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极其不合理,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这门课程历来分三部分讲授,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对此种授课方法,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熙国教授很是反对。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如果这样分类讲授的话,“那它与哲学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的二级学科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何在?”[2]所以孙熙国教授认为必须从整体上探讨马克思主义,从中探寻马克思主义三部分的本质联系。他认为“(某一学科)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一个学科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而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又是由这一学科所担负的使命、任务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任务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因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简言之,就是人民群众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3]这一认识就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整体性,克服了将其割裂为三部分的“拼盘学习”这种模式的弊端。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陈旧,不能跟上时代潮流,亟须创新。这表现在授课仍然以课堂灌输为主,在实践活动上因安全、费用等问题而迈不开步子;在新媒体的应用上还不够灵活、有效。

正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以上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明确高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定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与功能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必要条件,因此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在此情况下,高校的教育教学面临着一个问题——到底坚持什么样的教学方针,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提的是“三个面向”,今天我们不仅仍要坚持“三个面向”,而且还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习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那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职员工就应理直气壮地认真宣传党的声音,做好党的教育事业。客观说,今天相当多的高校师生讳言谈党,甚至对自己是一个党员都不敢大胆声张。北京某重点高校的某次课上,一教授问学生:“谁是党员?”结果竟然没有一人举手。这位教授很痛心地说:“我相信你们当中肯定有学生党员。可为什么不举手呢?什么时候我们党又成为地下党了呢?”随后才稀稀拉拉地有学生举手。所以,办好高等教育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内心深处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端正入党动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帮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宇宙观。endprint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是“党领导下的高校”,那其功能又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这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这里的“德”,既包括传统的优秀道德,也包括革命主义道德,还含有人类社会的一切优良品德。所以要结合时代要求,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大力加强对学生的革命道德教育。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历史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有利于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只有深刻认识到培养具备崇高道德追求,遵守社会规则的合格人才,才能摆脱就业市场导向的支配,回击各种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声音。

习近平指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到学生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呢?这就需要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切入点。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成人意识教育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深入把握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方式。如果说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依赖教师动之以情的灌输,那么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晓之以理地引导与唤醒。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与中小学生有巨大的差异,他们在思维上日趋活跃,在思想上更加包容。大学四年能让一个人完成从青涩幼稚到成熟稳重的转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改变入手,以说理探讨的方式抓住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方式。那该怎么做呢?

调查发现,当很多经过高考的中学生迈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的时候,其年龄也基本迈向了法律规定的成年人阶段。事实上,很多高校大学生虽然年满十八周岁,但心理上的成人意识并没有随之树立起来。这是因为年龄是外在的,是岁月流逝的产物,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而意识是内在的,受主观意志的控制,是一种心理上的成长。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成人意识,就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为什么要强调成人意识而不是公民意识?这是因为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公民意识”这一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政治的角度,没有从法律的角度来理解,而事实上“公民”是一个法律术语。以成人意识为突破口,恰恰从法律的角度告诉十八周岁以上的大学生(已是完全民事、刑事责任人),你必须要尽自己的责任,否则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要帮助大学生明白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外在的引导和刺激。

比如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课,它是通过思想、道德和法治三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以合格的社会成年人身份来肩负起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门课程的内容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其表现在:第一,课程的成人意识教育指引性极其明确;第二,课程内容涵盖了成人意识教育的方方面面;第三,课程的实践性有助于大学生成人意识的养成。同时,基础课是又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极强的课程。首先,它在理论引导上道德教育和法治教并重。我们知道,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法律和道德,因此可以通过义务献血、扶助孤残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成人的责任意识;可以通过普法宣传,法治教育唤醒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在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方可握有进入社会的通行券,没有责任担当意识,遇事唯唯诺诺是不可能成就大事业的。最后,成人意识教育的方法灵活多样,比如学生的恋爱问题,既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下交流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等。在找准突破口后,接下来就要在途径和渠道上下功夫。

四、多途径、多渠道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有正确的功能定位和科学的对象意识才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首先,应改变思想政治课授课观念,即不能单为传授知识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思政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从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探索与其他学科“协同”的新路径,以思政课为中心,使校内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使校内外各种资源为思政学习与实践搭建平台,构建“大思政、大教育、大宣传”的格局。

其次,落实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必须强调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的是高校党委,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会让高校脱离正确的办学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以思政课教师为核心、学生工作部门为辅助,其他各个部门、所有教师共同形成合力来完成。这就要求上至党委下至支部都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核心地位,加强纵向领导和指导,形成横向党委统一部署、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三,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通过推进高校网络空间建设,以技术创新融合改造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教师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如微信、微博、慕课等,成为运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在网络信息化平台上与青年学生平等交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吸引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热烈互动,把互联网建设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第四,加强高校思政队伍的平台机制建设和纪律要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在思政队伍的平台机制建设上因地域环境、经济水平等的不同,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处于相对弱势和落后的高校,必须健全和完善各种平台机制,向优秀高校学习,比如开展专业进修培训、增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投入,等等。同时,严肃政治纪律,强化监督机制,切实贯彻“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在纪律上对突破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的教师进行严惩。

最后,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创新,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氛围保证。良好的校园文化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都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思想和文化的力量。需要强调的是,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校园优美景观的硬件建设上,更体现在精神气质的内涵建设上,应以弘扬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为契机,配合宣传核心价值观,使校园环境的学习功能、育人功能、审美功能达到和谐的统一。[4]

[ 参 考 文 献 ]

[1] 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N].辽宁日报,2014-11-14.

[2] 孙熙国.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整体框架[N].人民日报,2012-04-11.

[3] 孙熙国,孙蚌珠,张守民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4] 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6-01-25.

[责任编辑:陈 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核心思路分析
物流信息平台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