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2017-10-25 14:20孙敏
西部论丛 2017年5期
关键词:习惯课文文章

孙敏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把学生的内部动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石,唤起学生的学习语文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興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学习习惯:

一、 注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在指导预习时, 教师可以做到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进行导向指导。预习的关键就是把文章读懂。预习时,学生必须弄懂字、词、句段的意思,正确地划分结构层次,拟出文章的中心。相当的高中生对字词积累很少,,歪曲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往往望文生义。因此,要培养学生找出关键的字、词、句,重要的还要找出划分层次的标志性语句。一篇文章往往有几层意思,各层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体现了作者思维的进程。但是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写,应该教会学生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预习时,可以以课文的“预习提示”为线索,确定整体阅读的要求和路线。一般来说, “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最能体现编写课文的意图,它对如何学习该课文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和提示,因而,这种“提示”往往也就成了阅读的线索。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的“预习提示”,就提示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如下线索:(1)了解课文的状物抒情;(2)了解课文对修辞手法的使用;(3)要注意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培养弄清课文背景的习惯

弄清课文背景的习惯,才能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如《挖荠菜》一文的背景是:文章发表于1979年;解放前在财主家地里掰玉米棒子被追赶;解放后怀念长在野地里的荠菜;文章结尾处表达的希望。由这些背景材料,大致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此文不是单纯地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而主要是借此阐明两代人之间不应存在代沟,而应相互沟通和理解。

三、培养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习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

(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四、注重积累的习惯

语文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不像其他理科类一样清晰可辨,操作起来有章可循,它需要一种整体的感受,经验的累积,持续的涵养,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种渐进的过程。语文往往让人捉摸不定,让人感到模糊,让人感到不像理科那样学一点就获得一点的喜悦,学习语文,当积累到一定量时,它会产生质变,让你感到一种飞跃,一种充实,一种终生的幸福。人生不能没有语文这个根。

五、注重阅读与写作的习惯

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大家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两点精髓。阅读是语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从小学高年级始,就应对一些名家名作进行有计划的阅读,不断扩展知识面。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就自己的喜好侧重读来。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知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其时有更多的东西是无须讲解的,多读多看自能领悟,自能通神、自能提高。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彩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眼、耳、口、手、心各感官,实现他们听、说、读、写、思诸种功能。达到进行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语文学科最根本的目标。

猜你喜欢
习惯课文文章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