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蒙江
摘 要: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其相对较为枯燥的表达方式,使很多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对于化学知识点的记忆更是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记忆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的趣味记忆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有效的趣味记忆应用方法,旨在促进高中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趣味记忆;高中化学;知识学习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主要动力,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进而营造大脑和心理最佳的记忆状态,实现思维意识向行为动力的转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应用趣味记忆方法,能够将相对枯燥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有助于促进化学知识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趣味记忆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的应用方式
1.应用谐音帮助记忆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知识点的记忆过于绕口,因而会导致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出现混淆等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相对生涩的词汇或者绕口记忆顺序,应用汉语文字发音相近的特点,进行相近谐音的转化,进而形成相对较为容易记忆的语言或者语序,促进自身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学生需要对地壳中的单位元素含量顺序进行记忆,依次为“氧硅铝铁钙”,应用谐音的记忆方式便能够将其转化为“养龟铝铁盖儿”,使语言即能够通俗易懂,同时能够符合日常用语的语言逻辑和记忆规律,融入趣味化的记忆情境,提升初次记忆效率的同时,还能够留下深刻印象,实现知识点的深化记忆和巩固。
2.应用联想记忆方法进行知识点记忆
联想记忆主要体现记忆知识点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应用联想记忆,使脑海中能够实现知识点与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点对接,在相互联系之间实现记忆过程。建立知识点与联想点之间的关联,首先需要学生能够捕捉到知识点中的关键特征,并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联想。比如:学生在学习金属钠与酚酞溶液进行溶解实验现象的记忆时,其溶解實验的表现为,金属钠会溶解成小球状,并漂浮在水面,发出吱吱的溶解声,并在能量的作用下小球四处游走,直至小球消失,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学生在直观观察实验现象时,可以将不断溶解的小球联想成一个漂浮在游泳池中的胖子,其不断下沉直至消失,同时将游泳池染成了红色,通过这种情景联想转化,使其符合生活常理,促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应用对比记忆方式进行知识学习
高中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性,学生便可以有效应用其对立性特点,对知识点进行对比性记忆,不仅能够实现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学生在记忆单质以及化合物两个化学概念时,首先需要明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都为纯净物,只是因为构成原子方面存在的异同,因而学生便可以将二者进行联想记忆,通过对比联想提升记忆效率。
4.应用形象比喻法进行知识点学习
应用形象比喻法进行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与联想记忆方式存在相似之处,但是需要更为具象的现象比喻思维。学生通过形象比喻过程,将知识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场景,实现本体与喻体转化过程中的记忆和学习过程。比如:在进行有机化学烯烃的相关知识时,会存在双键问题,因而容易产生加成反应或者聚合反应,CH会在聚合反应作用下生成聚乙烯,学生便可以将“C=C”比喻为两个相互牵手的朋友,而将“—C—C—”比喻为两个伸开双手同时手拉手的朋友,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于知识点的认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趣味记忆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的应用作用
化学世界中的物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变化,但是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却存在一定永恒的规律,化学知识的学习便是要对这些规律探究和总结,进而实现对于规律的合理应用解决生活问题,应用趣味记忆方式能够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象化,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记忆以及学习效率,又可以培养灵活机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才能够在趣味记忆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进而提升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趣味记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谐音记忆、联想记忆、对比记忆、形象比喻记忆等多样的记忆方式,通过趣味记忆方法的应用能够提升化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科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晓航.探析高中化学的趣味学习体会[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8):157-158.
2.蒲小霞.简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记忆能力[J].南北桥,2015(1):21-21.
3.刘继武.多媒体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9):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