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变化与应对

2017-10-25 08:41曹振国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考点正义思路

曹振国

作为全国卷的第一道试题,2017年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承袭过往、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变化。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篇幅大大缩短,选项表述简洁。三套试题的论述类文本篇幅在2016年1000字左右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到900字左右;选项表述更加简洁,每项字数均控制在35字以内。二是内容平易晓畅,取材贴近生活。文本毫无学究气息,材料更加接地气。卷Ⅰ非常接近时评类文章,论述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气候正义”;卷Ⅱ关涉“一带一路”和传统文化,探讨富有历史意义的“青花瓷兴起”;卷Ⅲ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记忆”,直击大众痛点。三是着眼立德树人,充满人文关怀。试题在深度关注现实的基础上,回应考生思想困惑,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卷Ⅰ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阐述气候正义,引发考生对气候治理及其牵涉的国际国内、代际代内公平的思考,也激发他们的法治意识、国家意识、责任意识与未来意识。四是命题关注本质,考点直达核心。今年的三套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一方面,承继过往,继续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基本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亮点鲜明,着力于命题思路和命题技术的探索——既紧扣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方式和论述思路的考查(2017年《考试大纲》新增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在试题中赫然亮相);又重点关注论述类文本的核心要素,考查逻辑推断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命题思路的新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试题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

从考生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实际表现来看,一部分考生显然熟悉了以前的题型模式(三道题全部考查对原文信息或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考点布局重复),面对新变化,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以致不少考生在第2第3题上栽了跟头。针对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思路,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着眼整体,梳理文本

本来,任何文体的文本阅读,整体把握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相比之下,今年论述类文本的命题思路,使整体把握在文本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第2题着眼于论证的考查,涉及中心论点与主要观点、论述角度与论述重心、论证方法与主要论据、论述的层次思路等,这些构成论述类文本的要件与文本的整体架构密不可分。要在争分夺秒的考场环境中抽丝剥茧,进而条分缕析,整体把握是文本解读的前提。正如庖丁解牛一样,先必须对牛的整体骨骼架构了如指掌,然后才能进入目无全牛而又游刃有余的境界。以卷Ⅰ第2题为例: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氣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A项涉及论述角度与论述重心,B项涉及论述前提与话题概括,C项涉及论述重心与主要观点,D项涉及全文论述的层次、思路与结构。如果没有着眼整体的宏观把握,还用原来固化的“题文对读”思维去答题,无异于盲人摸象,会让人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立足于整体阅读,有效梳理论述类文本涉及论点、论据与论证等方面的要件,显得不可或缺。

二、增强储备,自如应对

部分考生在答题时感觉“陌生”,原因在于知识储备有限。谈到粮食生产与粮食储备时,我们喜欢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8个字来概括国人的底气与信心。与此同理,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新变化,增强相关知识的储备,方能应对自如。就今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2第3题而言,知识储备包括议论文文体知识和逻辑推断常识两大类。议论文文体知识上面已有所提及,这里重点说说逻辑推断常识。

逻辑推断常识既包括命题判断涉及到的原因与结果、前提(条件)与结论(推论)等基本关系,还包括假设推理、因果推理、条件结果等逻辑思维。以卷Ⅲ第3题的四个选项为例: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A、B两项是假设推断,C项是由结果反向推断前提条件,D项是由前提得出推论。其中涉及到假设、条件、因果等多种逻辑关系(这里不罗列常见关联词),也涉及到一些表推断的语言标志,如“可见”“由此可见”“由此带来的启示是”“……说明(表明)……”等。

三、明确考点,有的放矢

客观地评价,今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道题目,考点布局十分清晰,考查思路非常明确:第1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沿袭以前的思路,着眼于“找得准”与“比得狠”,侧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逻辑关系是否与原文对应——这些毋庸赘言。第2题考查论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上文也多有涉及。以卷Ⅱ第2题四个选项为例: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A项涉及论述方法(对比或比较论证)与论述对象,B项涉及论述角度与论述内容,C项涉及主要论据与事例论证,D项涉及论述思路与论述内容。

第3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直抵论述类文本的核心与本质。要做好这道题,光有阅读知识储备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形成对逻辑推理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也许,明年的逻辑推断题会出现升级的“2.0版”,比如在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推理形式(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上做文章,我们将拭目以待。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考点正义思路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不同思路解答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