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京
让崇高之花开遍天台
文/汤京
【编者按】崇高,并非英雄、伟人的代名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崇高、拥有崇高的精神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境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文化素质、创业进取精神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不能忽视崇高的教育价值。
新的一年,《青春期健康》杂志社将继续围绕传播崇高理念,报道校园先进事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校园活动方面与走进崇高研究院进行合作,旨在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到指导作用。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之外,要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健全的人格,更要不断塑造精神和信念的力量。要时刻记得提醒自己:“今天你崇高了吗?”才能让我们在追寻中升华,在思考中成熟,在历练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天台县“走进崇高”践行基地授牌仪式
2016年春季,天台县人民政府从“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引入了“走进崇高”理念,把它融入到当地的精神文明创建当中。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走进崇高”的理念犹如一颗种子在天台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崇高校长”郑志湖、“崇高少年”张静初、“崇高护士”张柳敏……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凝聚成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群雕,激荡着正能量……
2016年年初,时任副县长的叶玲君同志带领教育局相关人员,先后前往山东枣庄、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总部考察学习,将“走进崇高”定为全县育人工作的主题和目标,这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又顺应了当前社会价值取向的主流方向,更迎合了天台“和合文化”的传承个性。
回来后,天台县立即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县崇高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天台县教育系统“走进崇高”践行活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县委县政府高举崇高旗帜,全面铺开“走进崇高”践行活动,积极搭建实践平台,真正把崇高植入广大人民群众心里,让崇高之花在天台遍地盛开,绚烂多彩。
2016年4月20日,天台县召开“走进崇高”践行活动动员会,进一步健全了多部门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会议确定,全县将以“走进崇高”为主线,以落实德育常规为基础,以“四德五心”建设为重点,积极打造崇高干部、崇高校长、崇高教师、崇高家长、崇高学生,力争用2~3年的时间,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途径,形成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富有天台特色的“崇高德育”工作机制,构建起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和社会横向沟通,德育与诸育有机融合的工作体系。以建立“走进崇高践行基地”和“走进崇高示范基地”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一批具有知名度、影响力的德育品牌学校。
2016年5月17日,全国首个“走进崇高”推广示范中心在天台建立,并举行授牌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走进崇高研究院顾问张文台上将,国防大学原副政委、走进崇高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殿仁中将,研究院院长贺茂之少将,研究院政委孙南京少将,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院长薛惠锋,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党委书记郭京朝出席活动。县直属各单位分管领导、各乡镇(街道)负责人、走进崇高践行基地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民兵应急连代表、县红十字会、红心社代表等参加了授牌仪式。会上,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向我县27所中小学、两个乡镇、一所医院共30家单位授予“走进崇高”践行基地牌匾,天台县教育局成为全国首个“走进崇高”推广示范中心,天台县委、县政府被授予推广组织奖。
全县推广“走进崇高”理念,以教育为根,以崇高为魂,以和合为美,高举崇高大旗,把“走进崇高”践行活动融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当中,政府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以党的公仆精神来锻铸天台县崇高形象,给有着深厚“和合文化”底蕴的天台人民以时代的引领,精神的航标。“走进崇高·筑梦路上”中小学生演讲比赛、“走进崇高·我心中的最美教育人”教师演讲比赛、“走进崇高·做个有担当的医生”宣誓仪式、“走进崇高·做人民的好公仆”等系列活动在全县各中小学、医院、乡镇机关、各社会团体蓬勃开展。
2016年5月30日,经“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牵线搭桥,天台县人民政府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在京举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天台中学获准设立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命名的“钱学森班”,11月10日,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在天台中学设立“钱学森班“并举行授牌仪式。旨在践行钱学森教育思想,凸显大师科学精神传承,与天台中学教育理念相结合,科学与人文并举,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系统的“钱学森班”科学培养体系。激励学生志存高远、报效祖国,鼓励更多的学生报考航天专业,进一步促进创新领军人物的培养,积极探索教育创新之路。
2016年11月7日、8日,天台县邀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田建国走进天台干部学堂,为天台近千名干部作“走进崇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的专题培训,为全县中小学校长作“走进崇高·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和培训,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从而在精神上崇高起来。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走进崇高”践行活动的“重头戏”。天台县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不断深化“走进崇高”主题教育,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的道德实践,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落到实处,在广大青少年中引起积极的反响。
一是造浓“崇高”氛围。一方面,打造务实高效的机关。深化“五型机关”建设,规范行政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充分发挥文化对育人的浸润和陶冶作用,全面实施“一校一品”工程,通过“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大禹纪念歌传唱活动”“经典诵读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引领校园风尚。利用时事栏、报刊、文化墙、广播、网络以及校史馆等教育载体,挖掘古代、近现代及当代一切崇高的人和事,丰富“崇高德育”的内涵。加强“三风一训”建设,推进“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幸福校园”创建活动,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是打造“崇高”队伍。第一是,厚“政德”树正气。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要求机关干部树立“用心服务”之志,开展优质服务、高效服务,通过“优秀科室”“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全面提升机关形象。第二是,尚“师德”强素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校长树立“用心办学”之志,在全县校长中开展“学习郑志湖,争当好校长”活动;要求教师树立“用心育人”之志,在全县教师中开展“两个假如”(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大讨论活动,争做“四有”教师。配齐配优班主任、德育导师、心理健康教师、政教主任(德育主任)和团队干部,通过专家讲座、培训研讨、案例评选、主题观摩等加强业务培训。广泛开展“最美校长(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积极选树身边的典型。第三是,重“家德”正观念。完善家校联系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建立家校通网络平台,等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端正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用心养教”之志,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三是开好“崇高”课程。一方面,规范实施国家德育课程。开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使国家德育课程成为传播“崇高精神”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突出天台山的地域特色,积极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德育选修课程,把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乡土文化作为强化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家乡意识的切入点,推进中小学特色课程教育。共开发《天台山文化启蒙》《寒山文化》《珠文化》《和合文化》等20多门有特色的拓展课程和选修课程。
四是丰富“崇高”载体。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在落实德育常规的基础上,确定行为习惯养成、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10大主题,每月突出“一个主题”,涵盖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构建起序列化、层次化的“崇高德育”活动体系,全面培养具有“崇高精神”的年轻一代。各学校在县级统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各大主题教育活动,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心中”活动为总揽,紧扣时代脉搏,以“唱读写画讲演展”形式,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三大主题教育,既让学生肩负起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深化“崇高”体验。整合设计“走进崇高”实践活动,重视升旗仪式、入队入团、成人礼等仪式教育,加强团、队组织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视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胜古迹、家风家训馆参观,积极参加“阳光助残”“五水共治”“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关爱留守儿童”
等公益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天台县以“神秀天台”和“天台微教育”等微信公众平台为信息发布主体,实现信息动态传播,构建微信“三级群”,联合全县15个乡镇(街道)、28个县级重点部门以及属地重点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号,宣传推介“走进崇高”践行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使正能量迅速裂变形成网状覆盖,引导广大群众向先进典型看齐。
一是崇德向善激发正能量。来自天台县街头小学的12岁女生张静初,在一次由城里返回乡下老家的班车上,遇一阿婆晕车呕吐。小女孩一路默默照顾,不单帮老人擦拭衣服上的脏物,还清理了车座及地板。小女孩的善举被一个清明返乡的乡贤用手机记录了下来。这温馨的一幕,从朋友圈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头条,赢得了无数网友的点赞。网友这样评论她:“真的很佩服,我自己吐了,都嫌弃自己,真的做不到这样。”周总理原秘书纪东将军为她题词,北京“退休工人”给她所在的学校送来了价值4.6万元的书籍,演员张静初为她点赞,阿里公益基金给她奖励,县政府授予她“崇高少年”的称号,还专门召开表彰会进行表彰。2016年11月23日,她被团省委、省文明办、省少工委评为“美德少年”。就在前几天,也是街头小学的一个小学生,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婆婆在垃圾桶里翻残留食物,就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个面包送给这位老婆婆。
二是爱岗敬业涌现新楷模。在教育界,崇高校长郑志湖,从教39年,掌舵天台中学22年始终如一日,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跻身省一流名校行列,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在妻子患病的7年里,为了不耽误学校工作,郑志湖将妻子安排在学校简陋的休息室,悉心照顾了两年。而后,妻子转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医院——学校”两点一线成为他的生活轨迹。尽管如此,他还坚持每天在校工作超过12小时。在师生面前,郑志湖始终保持着从容,而亲人患病的煎熬和痛楚,自己默默承担。在天台,郑志湖成为爱岗敬业的典范,收获了当地群众英雄般的敬意。他先后获得了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省首批教育科研型校长等荣誉称号,2011年7月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县委、县政府授予他“天台教育突出贡献奖”,他当即将全部奖金20万元捐给学校,设立教育奖励基金。2016年,获聘第十届国家督学,成为浙江省基础教育界首次受聘此职的校长。2016年12月13日,在台州市教育大会上,他被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突出贡献奖”,获得50万元奖金。2016年,天台教育系统掀起了向郑志湖学习的热潮,全县教师以郑志湖为榜样,坚守岗位,倾情奉献,涌现出一批批教书育人的优秀楷模。在医疗卫生界,崇高护士张柳敏,在产房为38岁的高龄产妇助产,在产妇出现脐带脱垂的危急情况下,她全程半趴着用手经产道托住胎儿头部,直到15分钟后胎儿安全出生。她的举动被同事用手机记录了下来,经当地媒体跟踪报道后,感动了无数的网友,从而她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最美助产士”。
表彰大会
三是爱心救助唱响主旋律。天台县建立了全省首家网络公益联盟,通过网络汇集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宣传、鼓励、倡导、集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网友,搭建新风传播大平台,“爱心社团”遍地开花,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比如我县赤城街道通过组建网络救急爱心社这样一个全新的互助模式,为折翼家庭插上了新生的翅膀。目前,该街道已在30多个村居(社区)成立了网络救急爱心社。各爱心社快用、巧用、善用网络,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及时做好救助对象信息发布、爱心发动、帮扶等工作。5个村(居)的爱心社发起网络救急活动,筹集善款100多万元,成功帮扶5个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在“走进崇高”理念的引领下,天台县点燃“凡人善事”的星星之火,发挥道德榜样作用,人们争相“走进崇高”,好人好事成为时尚。据天台县委宣传部的一则数据显示,2016年天台县涌现出20多名有一定影响力的“崇高人物”。而全县30个走进崇高践行基地中,绝大部分都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其中,天台中学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天台职业中专是浙江省中职教育德育示范基地。
榜样的力量在群众的心中落地生根,通过巡讲、巡演、展览、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人们做道德良知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使道德模范的社会效应进一步放大,激发起全社会向美、向善、向上的力量。与此同时,天台县正在进行的“最美”“好人”“模范”的评选。学习、关爱、崇尚和争当道德模范,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火红旗帜,显示出“走进崇高”践行活动的强大生命力。
崇高无止境,走进崇高永远在路上。在以后的漫漫教育路上,天台县将以“走进崇高”践行活动为主载体,以中小学校园为主阵地,坚持立德树人,通过主题报告、座谈会、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文艺会演、图片展览等形式,深入推进“走进崇高”践行活动。同时,选树一批崇高典型,评选一批示范基地,发展一批践行基地,让崇高之花开遍天台大地,让崇高精神永驻人心。
(作者系浙江省天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走进崇高天台推广中心主任)
(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