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竭思吞海 诗狂欲上天

2017-10-24 22:27冯峰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笔墨境界画家

冯峰

画家王培昆

王培昆,1957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省威海文登市。1977年参军;1980年从部队复员,在天津市少年宫任教师;1983年调入天津法制报社任美术编辑,发表过几千幅漫画、插图,出版过三本连环画册;1987年作品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2000年获“名士杯”全国书画大赛佳作奖,同年又获首届“吴道子”基金会美术大赛精品奖。1999年开始专职绘画;2000年进修于北京画院;2002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专题采访;2003年8月应北戴河美术馆邀请举办“北京名画家书画展”;2004年5月参加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仁和美术馆联合举办“2004年首都优秀中青年画家精品展”;2011年获“第三届亚洲艺术节优秀作品奖”。现为北京东城美术家协会理事、秦皇岛画院特聘画师、北京道教画院艺术委员、灵湖书画院执行院长。其作品《便宜坊》长卷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形到意会的思维方式;是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禅,其实就是提倡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拘,不受物束。禅的体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禅是绝诸对待的,没有你意识停留的地方,是现量的,而非比量的。禅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超越,既超越伟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禅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深邃的哲学,是一种人书俱老的智慧。

丁酉年六月底上旬,我与北京著名人物画家王培昆先生在株洲有过一面之缘,通过与他交谈,再拜读他的充盈着哲学与智慧意味的《禅境》人物画册,我就觉得,当现代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和充满竞争氛围的生存危机,使得人人疲于奔命,因而忽略了身边那本心具有的快乐与自由的源泉。因为迷心于外境,长期把心灵与外界对立起来,生活也就变成了一种负荷与累赘,从而使我们难以从日常生活中去体会那充满趣味禅机的困惑,一下子从王培昆先生的作品里释然了。

对于禅画,当下理论界研究禅学禅画和八大山人艺术的存在价值、艺术特征和时代成因的时候,往往站在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学术观点去观照其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并充分肯定禅学禅画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地位,真正体现禅画的抱朴守拙的智慧之处。也有人认为:体现禅学禅画,就是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窃以为,禅画属禅学范畴之一,相对其它学科而言,禅学仍然属于“阳春白雪”,与大众文化产生间距。其分支禅画在众多画家中,当下只有极少数能追摩古人得其高趣,因而就简远禅境而言,大多数至今还尚未悟得禅画真谛。

我注意到,作为人物画家,王培昆先生的系列禅画在简约的线条和人物丰沛的面部表情下,其作品显现着令人兴奋的鲜明的艺术个性、不随时趣的独立思想和扫尽俗肠的禅境心态。加之培昆先生在作品内外散发出来的独特的艺术思维和立论,唯其如此,使得他的作品从“意秉素心”和“禅虚空”的静态下,将禅画推向他意欲达到的理想高峰奠定了人文基础。

王培昆先生系列禅画中的简、空、虚、无,从来不以具象物对立来参照,他的禅画有中有实用主义哲学、传统美学,更有儒释道兼容的思想体现。我之所以用“实用主义哲学”来理解王培昆先生的禅画,是因为我在他的《住亦禅》《坐亦禅》《卧亦禅》等系列作品中,找到了我们本以为很高深很空无,其实却无处不可以触摸和抵达的生活之“禅”,并向作者表达一抹会心的微笑。无由,这也是处在生活高压态势下的人们,“禅”对生活的反观和馈赠。同样,在王培昆先生的《挖耳罗汉》《看云去》《如此而已》《真言就茶饮》《为甚而来》等系列作品中,其实,画家抛出的是一碟“空禅”。空禅永远没有东西,就像简单表象的禅意不等于禅画一样。对此,王培昆先生透过《人到无求品自高》作品进一步解释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而这样的论调,当然是对王培昆先生主张的“实用主义哲学”人文禅画的又一诠释。

当下,我们所赏评和推崇的本土禅画必须要体现儒墨兼宗、道禅皆有的宗禅境界。须知,对禅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涉及佛教题材就可成为禅画,这是片面之识。从王培昆先生的作品中,我发现他在高度警惕这个问题。多少年以来,王培昆以坚毅而执着的人文情怀,籍着“夸张的艺术语言,是我对生活感情的呈现”,使得他的作品不随时趣,散闲清介,在意象笔墨中达到禅画的诸般境界。而他的这种禅画境界的体现,相对而言并没有兼及具象表意的禅画层面。在王培昆先生看来:真正禅画的基本要素相对要远离具象和表意,只有依写意笔墨达到禅画境界,才是具象、表意及外禅所无法达到的境界。透过培昆先生禅画作品,其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笔中有禅,墨中有禅,禅在笔先,直指本心。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成熟稳健的画家,他又将在古典画论中一直强调的由“笔”和“墨”两个独立的概念组成的笔墨,既有相互区别的美学含义,又承担不同的审美创造功能并发挥到了新的极致。在他的禅画中“笔”“墨”处处体现“以笔为宗,以墨为法”之双重功蕴,将画家苦苦追寻的笔墨语言以及所喻旨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达到了相对统一,并进入了谓之“灵境清弦”的人文境界。

用筆墨抒情言志是本土艺术有别于西方艺术的本质所在。中国画素有“逸品”之说。逸品则在中国画品史上被视为最高品,而禅画又是中国画中的最高境界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将八大禅画继承下来的是清末吴昌硕、近代齐白石、近现代潘天寿三位大师,但他们与八大不同之处便是在简远笔墨和脱尘境界的开示中还远逊色于八大。记得与王培昆先生相识之时,他谈到了中国禅画与中国画其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问题。培昆先生认为中国禅画其特点和特征在于: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其一,从佛教禅的思想,作实践印证的手法,通过禅画表现自己体悟的境界。其二,以简略笔法,随心应手写出胸中丘壑,寥寥几笔,一点一划,无不体现作者的心灵印证。其三,机锋转语,不拘泥常规,写出悟道者的境界。其四,画中有禅,禅中有画,诗与画大结合。

王培昆先生与我作如是谈的时候,其神情有如禅者对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两人一对清樽,便有“酒竭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恍如隔世的久违相知。后来,我居然在他的画册中发现了这幅画及款识。

这当然是我期待的属于画家王培昆先生的大禅画!

(作者系知名文艺评论家、湖南株洲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笔墨境界画家
酷炫小画家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笔墨厨神
最高境界
为练笔墨才写荷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