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取得突破

2017-10-24 10:55
科学种养 2017年10期
关键词:法氏囊复合体宿主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笑梅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禽类重要免疫抑制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宿主蛋白VDAC1通过增强RNPs复合体的稳定性从而促进聚合酶活性进而增强病毒复制的机制。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侵害3~6周齡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超强毒感染一旦发生,可致雏鸡100%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IBD列为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疫病。

研究发现,IBDV感染时能够利用宿主蛋白VDAC1而利于自身复制。进一步研究证明,VDAC1在IBDV感染时呈上调表达,能够增强病毒核糖核蛋白(RNPs)复合体的稳定性,从而促进病毒聚合酶活性,进而增强病毒复制。IBDV的RNPs复合体由VP1、VP3以及病毒RNA组成,是病毒的“复制工厂”。研究证明,VDAC1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蛋白VP1、VP3以及基因组RNA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促进了RNPs复合体的稳定性。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猜你喜欢
法氏囊复合体宿主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CoFe2O4/空心微球复合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3种多糖复合体外抗肿瘤协同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