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漪:从野生动物画家到纪录片导演

2017-10-24 19:58青黎
新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狼群格林牧民

青黎

2010年4月,成都姑娘李微漪和往常一样背着画夹去若尔盖草原写生,去牧民家讨水喝时,她听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一只公狼惨死在猎人刀下,母狼吞下毒肉殉情。丢下的一窝狼崽则被人掏走,生死未卜。

热爱野生动物的李微漪被故事深深刺痛,开始寻找小狼们的归宿。寻了三天三夜,她终于找到了收狼皮的人,又在对方的带领下找到了掏狼窝的牧民。

但她还是来晚了。狼崽们因为喝了母狼的毒奶早已相继死去。李微漪奋力抢救,只救活了一只小狼。自此小狼就把李微漪当成了母亲,只信任她一个人。

“因为这份信任,我不能辜负这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李微漪把毛球一样的小狼崽藏进了一只纸箱,带着它回到了成都。

回成都后,李微漪给小狼取了一个名字:格林。希望它成为一个童话一样的存在,永远逆境逢生,奇迹般活下去。

最初李微漪把格林当作一条狗来饲养。除了偶尔狼嗥,格林跟宠物狗过着差不多的生活,它没怎么费力,就学会了看电视,还懂得按遥控器,最喜欢看有动物的频道。李微漪便经常放一些有关狼的纪录片,让它看看同类在野外怎么生存。格林会模仿电视里的狼嗥叫,学着电视里的狼跳进小区的池塘抓鱼,为此李微漪不得不隔三差五地买鱼到池塘放生。

最初的时候,小区的邻居都认为格林是只狼狗。它也对人并无恶意,尤其喜欢跟孩子玩耍。但随着狼嗥越来越频繁,有人开始怀疑格林的身份,“小区里有人养狼”的消息也不胫而走。物业开始找上门盘问,还有邻居声称要报警。虽然李微漪能够暂时性地“瞒天过海”,但她也意识到,一匹狼终究要长大,不能一直住在小区里,她也不愿把格林送到动物园,让它在笼子里度过一生。思来想去,她决定将格林送归草原。

见证你的回归之旅

格林一岁那年,李微漪和好友亦风带着它回到了若尔盖草原。他们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下来,开始正式为回归排练。

牧民家养了六七只獒犬。而草原上的獒和狼是宿敌。但格林聪明异常,不断和藏獒们斗智斗勇。在李微漪的“培训”下,格林还学会了捕猎,经常捕捉肥美的鼠兔送给牧民。就这样,格林成为了一只“牧羊狼”,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技能获得了大家的接纳。

但危险总是潜伏在看不见的地方。有一天,两只獒同格林发生了冲突,它们合力围攻起了格林,试图置它于死地。李微漪出门归来撞见了这一幕,连忙冲上前施救。她狠狠抓住了獒的头,掐住它的耳朵把它的巨嘴往铁笼柱中间使劲卡,终于把獒的嘴卡出一条缝隙,像虎口拔牙一样把格林硬生生地从獒的血盆大口中拔出!此时的格林已经筋肉断裂,皮毛撕裂一地,它的惨叫声锥心刺骨,每一声都叫到了李微漪心里。

而直到帮格林处理好伤口,李微漪才感到后怕。因为獒是草原上最凶猛的动物,要是自己当时被它咬一口,那后果不堪设想。李微漪紧紧抱着格林,一整晚都在发抖。

“一匹狼要回归草原,必须经历多重磨难,命悬一线的时刻并不少见,我和亦风决定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切。”最开始,李微漪和亦风只是用手机、家庭DV、相机等各种手边方便的器材进行拍摄,后来才更换了专业的摄像机,一点点记录着他们和格林相处的点滴。

李微漪在草原得了肺气肿,卧病在床,格林趴在窗户哀嚎,把自己藏的食物——野鸡叼到李微漪的房间,在它的概念里,能吃就能活。李微漪外出时扭伤了腿,格林立刻跑远了,不一会儿,它竟然带回了一匹马,李微漪走不动,格林就在后面推她一把。

在牧民家待了一整个冬天,李微漪终于听到了草原深处有野生狼群出没的消息。于是她告别了好心的牧民,带着格林来到了草原深处,并在那儿搭建了帆布帐篷,带着格林一起“自力更生”,帮它适应野外生活。

草原上的时间缓慢得几近凝滞。每天清晨5点,一房顶的鸟都叫了——草原上没有树,难得搭了个帆布篷,伯劳、宝蓝色的椋鸟、红色的火燕……所有鸟都跑来筑巢。李微漪会在鸟儿的叫声中起床、煮饭,格林则四处狩猎,然后带着猎物归来。

后来格林终于遇见了野生狼群,它兴奋地奔向自己的同类,没想到却遭到了大家的拒绝。狼群不愿意接受这匹来路不明的狼。格林一次次向狼群的首领示好,向同类们表现出善意,但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它试图进一步靠近,却被扑上来的一匹狼咬伤了。

看着受伤归来的格林,李微漪悲从中来,但她不愿放弃。因为她知道,回归狼群和草原的怀抱才是格林最好的归宿。于是她鼓励格林一次次尝试,并继续训练它的狩猎能力。转眼间,春去冬又来,冬季草原上食物匮乏,狼群也分外团结,而格林又具备出色的狩猎能力,狼群终于接纳了它。

格林回归狼群的那一刻,刚好遇见了一群盗猎者。在李微漪拼命呼唤下,狼群发现了危险,终于得以逃命。亦风说,这样的生活太危险了,我们把格林带回去吧,我们一直养着它。李微漪说不,自由才是最重要的。她最后一次呼唤格林,格林在山梁上三去三回,最终还是跟随狼群消失在了山谷里。摄像机沉默地记录着一切。

做一部有灵魂的纪录片

在和格林相处的两年间,李微漪对狼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发现狼捕猎的时候是无比虔诚的,它不是为了杀而杀,只是为了活,为了最基本的生存。它们不懂尔虞我诈,也不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去伤害他人的利益。相比之下,许多盗猎者则无所不用其极,一次次利欲熏心地对野狼们痛下杀手,因此狼怕人,人心远比狼的心更加难测。正如亦风所说,人比狼高等,但狼比人更加高贵。

而在与大自然相处的10个多月里,李微漪近距离体验到了自然的力量。她发现,真正能够滋养心灵的是大自然,当自己在森林、草原、田地漫步的时候,沉下心去跟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近距离相处的时候,她才获得了真正的宁静和力量。虽然送走了格林,但李微漪知道,自己的生命将就此改写。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草原生态退化、野生狼群生存等问题,李微漪特意在送走格林后出了一本书——《回归狼群》。若尔盖当地政府对此表示关注和支持,让她颇感欣慰,但她又想,书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不如将积累下来的素材剪辑成电影,“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狼群,了解狼群。尽管我们拍得不够专业,比较粗糙,但它是有灵魂的。”李微漪对此颇有信心。

李微漪和亦风原本打算在湿地保护区的公路开工之前做好电影,靠舆论牵制工程进度,保护狼群的生存环境。但剪辑的难度超乎李微漪的想象,两人都不是专职的摄影师,拍摄出来的作品略显拙劣,剪辑和配音都要从头去学,学会了再着手去做。不知不觉就耗去了数年的时光。1700多個小时的素材,初剪成五个小时,后来又剪到了90分钟,把情节集中在“救狼放狼”这条故事线上。

纪录片做好了,但两人又开始面临找不到投资的难题。在找投资的过程中,他们曾被意图从中牟利的第三方插了一脚,经历了受人威胁、法务合同纠纷等多重难题。因为合作告吹,有人甚至跑去砸了他们的工作室,刚剪辑好的片子毁于一旦,二人不得不把素材重新剪辑了一遍。那是最痛苦的两年,李微漪不禁感叹:自己懂得狼的事,却弄不懂人的事。

2017年暑期,这部电影终于顺利上映,虽然影院排片率不算高,但看得人却哭了又笑,笑了又哭,他们看到了人与狼之间的真挚感情,也开始思考人性与环境问题。

而李微漪则希望在电影上映后,更多的人能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当中,帮助他们建立起狼的自然保护区,给格林和它的后代们留下生存的空间,也让人类进一步融入自然,学会与自然相处的正确方式。

猜你喜欢
狼群格林牧民
母性的力量
麻辣老师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我喜欢小狼格林
德国老人 用40年融入狼群
商人买马
绿毛怪格林奇
狼群之争
《重返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