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培欣
日本介护等级认定标准解析
■文/焦培欣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设立的目的是根据失能老人残存的生活能力,遵循国民共同连带的理念,为其提供必要的保健医疗和介护服务,弥补其自身生活能力的不足,并预防其生活能力的进一步下降或维持其现有的生活能力,确保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由于每个失能老人的身心状态或失智程度不同,所需介护方法也不相同,为此需要制定客观统一的介护等级认定标准,用来判断申请者是否需要介护服务以及需要怎样的介护服务。
判断失能老人介护等级的认定标准在日本被称为要介护/要支援认定标准,其设计思路是通过调查获取申请者身心状况与失智状态的信息,把获取的信息录入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从老人介护服务数据库中找出与申请者身心状态或失智程度最接近的老年人群体的平均介护时间数据,作为申请者的介护时间,依据介护时间由计算机做出介护等级的一次判定,再参考申请者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障碍及主治医师意见书,由认定审查会做出申请者介护等级的二次认定。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要判定申请者的介护等级,需要明确认定调查的方法及内容,建立老年人介护服务数据库,制定把调查结果即申请者的残存生活能力量化的标准,根据申请者的生活能力得分,推测其介护服务标准时间,规定介护服务标准时间与介护等级之间的关系等。笔者拟对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展开研究,解明日本介护服务等级标准的制定方法。
为了掌握介护服务申请者的身心状况与失智状态,把握其残存的生活能力,由市町村委托其职员或认定调查员等使用厚生劳动省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到申请者家里或其入住的设施面谈访问,开展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分为概况调查、基本调查和重要事项记述等3个部分。概况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编制申请者的个人调查表所需年龄、住址、联系人、居住条件、介护服务利用或提供状况的信息。基本调查是按照调查表中的认定调查项目,由调查员根据申请者或其家属等的答复,勾选与申请者状况相符的选项,其中“身体机能/起居动作”的项目13项,“生活能力”相关的项目12项,“认知能力”相关的项目9项,“精神/行动障碍”相关的项目15项,“社会生活适应性”的项目6项,此外,还设计了关于特别医疗的项目12项,残障/失智老人生活自立度项目17项(见下表)。重要事项是对基本调查项目中未能充分反映申请者身心状况或介护需求事项的补充说明,目的在于确保认定结果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通过认定调查获取的申请者信息,要以评价项目指标的形式进行分类,日本厚生劳动省老健局老人保健科制定了针对“身体机能/起居动作”“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精神/行动障碍”“社会生活适应性”5个群的二级指标得分标准,来规范评价申请者的生活能力,并用各群的总分数,作为下一步树形图分析中分歧路径选择的判断依据。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的指标分数用来表示申请者的生活能力,得分越多,表示自身的生活能力越强,其所需介护服务越少,零分就要完全依靠他人介护,每个群的分值设定均为最高100分,最低零分,其中特别医疗12项的单位为介护服务分钟数,而不是申请者自身能力得分。
为了判断申请者是否需要介护服务、需要介护服务的内容及所需介护时间,需要参考与申请者有大体相同生活能力的其他老人的介护服务资料,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为生活能力不同的各种老人提供的介护服务内容和时间的数据库,从中找出与申请者身心状态最接近的样本组,利用样本组的介护服务内容和平均时间推测出申请者的介护认定标准时间,根据介护认定标准时间判断其所需介护等级。
为此,日本使用“1分钟时间研究数据”法,获取调查数据,根据样本组的各群评价指标的总分数,以树形图表示出了数据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样本组的介护内容和介护时间的平均值,成为推测申请者的介护认定时间的标准。
“1分钟时间研究数据”法是日本在介护保险制度实施前,为了建立一个生活能力不同的样本的介护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数据库,对于入住在特别养护老人之家和老人保健设施的3400名老人,在48小时里,以每分钟为单位,记录下各服务对象和为其提供的介护服务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2009年4月1日以后使用的“1分钟时间研究数据”,是通过2007年1至3月对60家介护保险设施的3519名老人的介护实际调查重新获得的。
中间评价项目指标得分标准
食物摄取介护时间树形图(无需介助和需照看老人,其中绿色模块内数值单位为“分钟”)
树形图介护数据库,是根据对实际样本介护内容和介护时间数据的分析结果而绘制,分别表示用餐、排泄等8种生活场景下为相同特征样本组老人提供的平均介护时间,这8种介护时间的合计,再加上失智老人的介护时间,就是介护认定标准时间。通过树形图可以找出与样本组老人特征相同的申请者的介护认定标准时间。
这里以食物摄取为例,介绍用树形图查找申请者的介护认定标准时间的方法,如图所示。
食物摄取时无需介助或需照看的申请者,查看其生活能力得分,得分低于31.2的,查看其认知能力得分,得分低于40.3的申请者的食物摄取介护时间为18.6分钟,认知能力高于40.4的,查看其精神/行动障碍能力得分,依次类推,找出各种生活残存能力申请者的食物摄取介护时间。
要判定申请者的介护等级,关键是找出介护认定标准时间与介护等级之间的关系。
基于对“1分钟时间研究数据”样本老人的介护认定标准时间与其介护等级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日本厚生省1999年发布的《有关要介护认定的介护认定审查会审查及判定标准的省令》,规定了根据介护认定标准时间判定介护/支援等级区分的标准,据此判定申请者的介护等级。具体如下:介护等级分为支援1、支援2/介护1、介护2、介护3、介护4、介护5,分别对应的介护认定标准时间为25分钟以上32分钟以下、32分钟以上50分钟以下、50分钟以上70分钟以下、70分钟以上90分钟以下、90分钟以上110分钟以下、110分钟以上。
考虑到对运动功能尚未低下的失智老人的介护需要额外花费精力和时间,日本1993年制定了《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立度判定标准》,并于2009年规定了对失智老人介护的判定加分标准。
综上所述,日本失能老人要介护服务等级认定标准的制定方法是,通过设计调查项目指标和对二级指标赋值来把握申请者的生活能力,利用申请者的生活能力得分来搜寻与之能力大体相同的样本老人所利用的介护服务内容和介护时间,作为申请者的介护时间判断标准,并利用介护时间推算出介护服务等级。
这样的设计方法,能在有效利用失能老人残存生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提供社会化的介护服务,弥补其自身生活能力的不足,符合介护保险制度创设宗旨,在技术方面也应予以充分肯定,因为“1分钟时间研究数据”法可以获得精准的样本数据,是确保认定标准合理性的重要基础,把树形图与中间评价项目指标群的得分相结合的巧妙构思,可以保持样本所具有的用餐、排泄等各种生活能力的关联性,避免单个评价指标赋值不合理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17年来的认定实践证明,日本失能老人介护服务等级认定标准的制定方法切实可行,且实际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