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分析

2017-10-24 01:27杨子奕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东北地区俄罗斯

◎杨子奕

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分析

◎杨子奕

从多年前开始我国东北地区就已经与俄罗斯之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交融,就目前国际关系发展形势而言,有必要适当深化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与经济交流,从而使双方国家都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得到更好的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俄罗斯文化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文化发展的必然性以及文化传播途径,然后分了二者的交融,最后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促进两国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同时,还使中国东北地区文化朝着多元化发现进行创新发展,因此,两国应坚持持续性的睦邻友好合作,并且进行文化的更加深入性融合发展,以此来推进两国的共同繁荣。

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点分析

俄罗斯文化的东西方性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众所周知,俄罗斯具有广袤的平原土地和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以及交错分布的河流,俄罗斯民族的形成, 是在一块巨大的没有任何屏障保护的领土之上。无边无际的平原给了俄罗斯人特别重要的影响。而在这一片辽阔的平原土地之上居住着稀少的人烟,这种寂静的环境是俄罗斯民族的人们始终被孤独感包围,再加之以漫长的寒冬季节使其感到生活给予的冷酷感,基于此,对于游牧方式的生活和定居的生活方式的双重追求成为了俄罗斯人民文化精神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核,并且由于对失去自由的担心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其生活的造成的困扰致使这种双重追求难以解决。同时,由于其居住的土地属于平原,周边并无明显遮挡物,这就使广大俄罗斯人民不得不面对东方游牧民族的持续性抢掠,此外还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侵略威胁,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俄罗斯人进行不停的征战和土地扩张的局面。一直以来,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掠夺战争。

基督教义和原始多神教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以宗教的角度来讲可以将俄罗斯文化划分成两个主要阶段。一是为期三千年之久的多神教阶段。具体来讲,这种交易实际上就是在基辅罗斯基督教化之前, 古罗斯人信奉东斯拉夫多神教。随后平几个多神教信仰以及相关深化故事额不断积累和流传,再将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经验予以融合和传承,成为了人们的口头创作。古罗斯的多神教发展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我国东北地区的萨满教有着一定相似之处,都是人们对于自然神崇敬之情的一种表现形式。俄罗斯民族的东斯拉夫多神教,尤其是多神教神话,他们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文化遗产,并且这种文化在当时的盛行已然对广大俄罗斯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阶段就是罗斯受洗后的一千年时间。罗斯受洗将罗斯纳入了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文化和世界观范畴。而这一变革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决定着俄罗斯文化的本质性特点,在文字、宗教仪式、建筑、造型艺术、世界观等所有文化表现形式之上都为自身加上了属于俄罗斯人民的民族烙印,同时还给予俄罗斯文明化进程、社会政治经济进程强大的影响。古罗斯国的人民将东方基督教的教义作为其信仰,实际上这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及其代表的上层政治团体操纵的结果, 更是东斯拉夫人古代多神教的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取向导致的结果。伴随着基督教义在罗斯国人民心中的深化,促进了其和古代罗斯传统道德文化元素的有效结合,并将不同时期这两种文化的结合结果进行了结构上的沉淀,从而不断改变着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 最后使其行为意识以及世界观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鞑靼蒙古的统治促进了俄罗斯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公元1240年, 俄国被鞑靼蒙古人所占领,就此结束了俄国的西方进程并以此建立了金帐汗国,从此变成了东方的统治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始终从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随后东方元素的文化因为惯性的作用在俄罗斯国内又持续了将近两百年的时间,一直到十八世纪初期,由彼得大帝带领着人们进行大范围的西方文化改革, 俄罗斯的发展道路才又转向西方。换种方式来讲, 也正是由于受到来自东西方双方面的文化融合与冲击才促成了如今俄罗斯文化所固有的特殊性。我们在本文中所进行的针对俄罗斯文化的东西方性特点的探讨,目的就在于进一步说明如今的俄罗斯本土文化和中国的东北文化之间既有很多相似之处, 并可以从这些相似之处中体现出很多东西,而且这种相似有利于俄罗斯文化在东北地区的传播, 同时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性, 这些差异则为东北文化和文学提供了异质文化的新鲜血液,从而催生出强壮而又美丽的混血文化形态来。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途经分析

十七世纪晚期到十九世纪中期这段时间是中俄两国关系往来比较友好的时期。自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之后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贸易来往开始变得更加密切,直至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沙俄扩张野心的增加,更多的俄罗斯文化通过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在中国东北地区得以传播,大量的俄罗斯传教士涌入中国东北,并在我国建立很多教堂,同时还创办了俄罗斯文化的报刊以及学校等,从而使俄罗斯文化在中国的东北土地上得以空前发展。而其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主要途径可以大致分为三种:

通过俄罗斯侨民进行的文化传播。中国东北地区的俄罗斯侨民基本都属于俄罗斯族,而这部分人在中国境内的生活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了俄罗斯文化的传播。位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是俄罗斯侨民最多的城市,因此该地区可以充分体现出俄罗斯人的衣着和饮食等习惯特点,甚至还将很多物品的俄语名称一直沿用到了今天,由此可见,俄罗斯侨民对于其文化和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旅俄华侨进行的文化传播。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的时候,东北地区的大片荒地得以开垦和种植,很多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人民开始不断向东北地区迁移,随后便是大量的俄国移民,而这一时期随着双方文化的交流也是不少汉族人迁移到了俄国居住,而这种以整个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移居促成了一种移民的文化传播途径,不但通过两个民族之间的通婚而使其后代传承了两种文化特质,同时还有效的将俄罗斯文化根植在了中国东北文化当中。

中东地区的资本投资和铁路事业进行的文化传播。随着俄罗斯在东北地区铁路的修建带动了很懂俄国资本家将经济眼光转向了铁路沿线地区,促使其在该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工厂、商行以及学校等,当时俄罗斯文化正是以铁路事业为媒介而得以传播的。从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后,中国和苏联建交,两国以友好、平等外交为基础进行了进一步文化和经济的双边交流,这种交流尤其体现在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很大的援助,而援助的重心就是中国东北地区。二十世纪中期,东北地区开始有出版社开始进行俄国文学著作的翻译工作,翻译之后的文学作品在东北地区流传开来,对该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积极地教育影响。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东北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俄罗斯和中国外交关系的深化推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与俄国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两国外交关系得以深化发展,在两国长期的共同努力条件下,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两国战略合作的提高更是深化了双边关系。1992年两国签署了《中俄互助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从此为两国更深入的友好建交奠定了稳固性基础。两年后随着《中俄联合声明》的签订,对两国之间共同致力于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建立做出了声明。1996年年初,两国为了新世纪两国更好的发展而明确了战略协作伙伴的关系,随后又陆续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以及《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与俄国之间双边关系的不断深化促进了两国的战略合作。如今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得以飞速发展,除了经济的共同发展之外在文化方面也得以进一步交流与融合,例如中俄两国的文艺团体进行互相访问活动以及两国学生的互相留学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上促进了俄罗斯与东北地区文化之间的交融。

当代俄罗斯文化本身具有的东西方文化特点带来的他国文化与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之间的交融。俄罗斯这一国家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早在十九世纪时期,俄罗斯文化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后来的五十年时间内其在科技上的发展和创新使其他大国刮目相看。俄罗斯的国土资源丰富,国家的坐落地点正好在亚欧两大陆的交界之处,因此对欧洲和亚洲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以中国东北地区的角度来讲,学习俄罗斯的优秀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的文化,创造崭新的文化形态对于中国东北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与俄罗斯本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俄罗斯的土地和中国东北地区相邻,两国在文化与经济上都有着比较深入性的接触,同时两国东部地区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发展潜力无限。基于此,两方想要获取更好的合作与发展机会就一定要通过互补的方式来促进彼此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东方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俄罗斯文化在西方国家也十分典型,通过两国长久的友好往来是彼此的文化产生相互影响。到了当代,中俄两国的关系不断深化,从而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对于中国东北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为双方的文化融合创造了更多机会。

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和古代的斯拉夫民族之间相隔这很远的距离,想要取得一定接触具有很大的难度,就算能够取得一定的接触,那么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偶然性。从十九世纪中期一直到十月革命这段时间里中俄东部边疆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俄国对中国东北的征服这一形式进行的, 带有强制性和不平等的性质。俄国十月革命结束之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两国的开始偏向于政治思想的传播以及军事方面的合作,同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学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来着两个民族在当时的文化交流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同的意识形态、共同的社会制度使中苏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统计, 1950 ~ 1965年, 苏联出版有关中国的书籍达1014种, 中苏文化交流的盛况空前。我们今天用历史的眼光反思这一时期的中苏文化交流, 尽管成就很大, 但带有中国向苏联一边倒的性质。这种非正常状态的中苏文化交流自然与当时两国的国情、政治思想以及国际形势紧密相连,因此, 一旦双方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发生冲突, 文化交流便戛然而止,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黑海和波罗的海港口, 远东海港的作用日益增长, 同前苏联相比, 俄罗斯已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一个亚太国家。但由于各种原因, 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中暂时并未发挥主要作用。国内的经济困难, 远东地区生产技术的落后以及基础设施薄弱, 使俄罗斯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俄罗斯不扩大对外开放, 那么就很难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这也要求俄罗斯加强同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尤其同中国东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从中国的角度来讲,如今中国东北部很多地区都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生活方面。此外这两个民族在边疆交界地区的文化深入性融合进一步推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共同提升。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国家的友好往来逐渐深入发展,新的文化思想意识更会促进双方的双边合作,并且成为各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范。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紧张时期,如果想要使东北地区获得更好的发展并将文化进行弘扬和创新,那么深化与俄罗斯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具有很大的必要意义。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中国的东北地区相接壤,而随着世界性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潮流俄罗斯本土文化也和中国东北地区文化进行了长时期的交流与融合,因此,俄罗斯的文化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进步影响。两国文化都有这自身的突出性特点,并且通过长时间的交融后是彼此都对双方文化进行了学习和借鉴,继而创造出崭新的文化局面。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促进两国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同时,还使中国东北地区文化朝着多元化发现进行创新发展,因此,两国应坚持持续性的睦邻友好合作,并且进行文化的更加深入性融合发展,以此来推进两国的共同繁荣。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东北地区俄罗斯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另辟蹊径
文化交流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