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摄影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形式已经顺应着数码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摄影追求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而忽视摄影最为本质的真实性。本文以法国摄影艺术家马伊·卢卡斯的“青年”系列作品为例,从她摄影作品中内容的真实与形式的时尚两方面探讨关于马伊·卢卡斯摄影艺术对于摄影技术与思想表达的自然结合,以及当下摄影的审美取舍和文化坚守。
关键词:摄影;时尚;真实
21世纪摄影已经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视觉图像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斥着刺激而又炫目的形象。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已经一百多年了,一百多年前的艺术界并不承认摄影是一门艺术,就算是电影,也被称为杂耍的手段,而不是现在所称的第七艺术,是什么导致了摄影现在变得如此重要而富有影响力?笔者认为有一方面是摄影技术的进步,可以让摄影师更好的还原和表现物象的美感,另一方面也是摄影最为重要的品质——真实,对于真实的呈现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充满細节。但是摄影发展到现在,已经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娱乐化的消费,摄影所具有的艺术性质特与的仪式感和审美表达变得缺少,而这些却恰恰是法国摄影艺术家马伊·卢卡斯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难得品质。
一年一度的“中法文化之春”项目已经走过了12年,在这12年中,中法两国借着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影像等艺术媒介传达着中法之间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由法国文化中心、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昆明剧院主办的“青年——马伊·卢卡斯摄影展”于2017年7月2日15:00在袁晓岑美术馆举行开幕式。本次展览展出了马伊·卢卡斯(Ma?Lucas)近年来创作的“青年”系列摄影作品共计42件和一部关于讲述卢卡斯摄影创作的纪录片,据策展人高翔介绍,本次展览为2017年中法文化之春项目之一。
此次展览的作品主要为卢卡斯受法国文化中心之邀于2016年在中国昆明、广州、长沙驻地期间创作拍摄。在驻地创作期间,卢卡斯将镜头对准她一直关注的青年人,除了对于青年人时尚装束与个性面貌的表达之外,卢卡斯更加注重这些世界各地年轻生命的精神状态和理想追求。卢卡斯在讲述自己“青年”系列的创作背景时说到:“第一次来到中国驻地创作,我希望利用这次机会,放下所有成见,以最大的诚意,观察和拍摄中国的青春一代。我尝试着给中国当代的年轻人画像,既要表现他们和世界上其他年轻人的相似之处,还要抓住他们的特质。”本次展览的部分作品模特为欧美年轻人,展览将同时展出卢卡斯拍摄的欧美与中国年轻人的作品,这种视觉对比所呈现出的全球化浪潮下中西文化的相似与不同,也将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点。
卢卡斯出生于巴黎,生长于halles地区,这里的文化多样性给予了她持续的影响,她在年轻时就为卡尔·拉格斐和著名的时尚摄影师工作,后来成长为一名独立的摄影师。卢卡斯曾为法国和美国多家顶尖时尚杂志摄影,如法国的《ELLE》《Jalouse》《Muteen》、美国的《TRACE》《VIBE》等,长期的时尚广告摄影让她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这也为她日后拍摄“青年”系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卢卡斯不仅拥有高超的时尚摄影功力,更能捕捉每一位模特所具有的个性特质。
在昆明驻地拍摄期间,卢卡斯带着自己的相机穿梭于昆明的市井街道,找寻自己所感兴趣的年轻人,其中有音乐节上纵情高歌,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有艺术学院的艺术生、有麻园巷道的打工青年等,这次拍摄让卢卡斯对中国当下青年和社会状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她说:“中国有着庞大的年轻群体,生活在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而十五年前城市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生活在非常现代化和紧密连接的世界里。在法国的时候,我无法想象中国这样崭新的面貌。他们是时尚的年轻人,与世界的潮流保持一致。这些年轻人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相互沟通,相互尊重。”
当下是视觉图像的呈现井喷状态的时代,人们热衷于时尚的表达,但是这种时尚的表达也应该是在尊重客观对象的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夸张而浮躁的视觉效果。时尚应该是有所文化的审美传承与表达在其中,这是马伊·卢卡斯所呈现给观众的,他的作品会引发观众思考,而不是让人们在她的作品面前毫无喘息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德]科拉·巴尼克格,奥尔格·巴尼克著.摄影构图与图像语言[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01.
[2][美]BruceBarnbaum著.摄影的艺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2,14.
作者简介:
王伟(1990.10—),男,汉族,甘肃秦安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在读硕士,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当代表现与象征类绘画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