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娟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在中小学乃至幼儿园教学中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之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笔者结合自身近年来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阐述了电化教学手段在不同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化教学;活力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电化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电化教学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沉闷,为课堂注入了生机、活力,为打造高效、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奠定了基础。素质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教材内容最大化地展现电化教学手段你的价值,促使学生在直观、生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之中获得良好地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借助电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能够将客观事物以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形象大小、远近、动静等之间的转换,为学生再现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基础。比如在学习《暮江吟》一诗时,诗中的自然美过于艺术化,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电教手段的“蒙太奇”手法将多个镜头组合起来,将诗人艺术构思的画面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先是远景:傍晚的江面,夕阳斜照,江面被映成一半红一半绿。紧接着是全景:弯弯的月亮高挂在天空之中;然后是近景:江面波动,红绿光熠熠生辉,草叶生的露珠闪闪发光。在为学生播放时,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描述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上获得美感,对诗中描述的意境产生深刻体会。
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
新课改倡导情景教学,其目的是通过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其中对文本的中心思想产生理解、感受文本人物的性格等,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直观、有效的情境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此同时,教师在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过程之中应确保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比如在学习《卢沟桥烽火》一文时,学生对那段历史缺乏深入的了解,由于时代差异而存在距离感。教学时,如果仅仅让学生读几遍课文加以教师分析讲解,学生不能切实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也更不可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侵略的决心,难以产生崇敬之情。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课内容借助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七七事变的图片与录像。为了能够将学生对日寇所犯罪行的憎恨、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拜之情激发出来,可以为学生播放《卢沟桥事变》的片段。借助录像片段引导学生对短片中任务角色的表演、配音、配乐等引导学生从视听两方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日寇所犯侵略罪行的残酷、狠毒产生深刻体会,从而增强学生的感受。为了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将学生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英勇行为的崇拜之情推向高潮,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末两个自然段时,学生的情感也就顺理成章。
三、借助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新课改下的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换言之,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即可,还更应该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方面同步发展。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化教学手段来促进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比如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对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在本文导入阶段,可以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播放《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曲,该首歌曲属于流行歌曲范畴,曲调轻快,其目的是为了从听觉的冲击下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中母爱的伟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对待情感的态度,并引导学生从浅显易懂的俏皮歌词中得到思想情操素养的陶冶。
四、借助电化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扩宽思维
就小学生而言,其思维发展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缺点,学生将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时间较差,为了进一步缩短这个过渡时间可以借助电化教学手段来克服教学重点难点,达到启发学生感受、引导学生解决困难的目的,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能,从而使得语文教学实效性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题西林壁》一诗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字面理解本句诗的意思为从正面看庐山是雄伟奇热的大岭,从侧面看去庐山又成了挺拔峻峭的山峰,无论从远近高低方向来看,庐山的外观都不尽相同。虽然从字面上学生能够对本句古诗的意思进行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经历受限而无法对庐山的景象、诗人所表达的情怀以及哲理产生深刻体会,对此可以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庐山的正面、側面、仰视、俯视、远景、近景等图片,引导学生领略庐山瞬息万变的美景,深刻领悟“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如果身在庐山,能否看到庐山瞬息万变的姿态?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四周时,却只能够看到山石丛林,从而发出“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然后引导学生就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展开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了解事物不能够只看起表面,还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的道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之中具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内容,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可以在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出其特性,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让小学生能够在情感与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合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可以创设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而让课堂更具有活力,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尚丰慧.利用电教媒体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165.
[2]刘小华.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