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31”高效教学模式中课前准备的解读

2017-10-23 12:06常宏刚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对子学案师生

常宏刚

课改多年,我们一直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性化的高效课堂,探求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有性价比的教学效果,功夫总是不会辜负勇于探求的人们。自我们部分教师赴金凤三小学习“231”高效教学模式以来,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学习把我们师生推向了改革的风口浪尖。“改革”一词不是说说这么轻松的,经过“改革”的人都有一段难熬的时光,新旧思想的撞击,新旧教学方法的更替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学校领导首先想到理论层面的学习迫在眉睫,首先邀请金凤三小校长《“231”情怀》这本书的主编王小川亲临我校,帮助我们解析“231”高效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通过大量的了理論学习和实践,我们对“231”高效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理解,进而反思我们的新旧课堂的优劣。

在“231”高效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中,突变的地方很是明了,“课前准备”的地位尤为突出,是每个教师首当其冲“改革”的重中之重。它要求我们师生都必须摒弃以往的一些旧习,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内容,组织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预习过程,把比较动态的预习变成真正动态的预习,设计人人“说”的预习,在交流中互相纠错互相提高的预习。把我们的课堂打造成说学艺术的殿堂,真正实施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打造一堂富有生命意义的高效课堂。

也就是说,我们要想“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务必要从以下几点武装自己和自己的兵娃,才能向我们预期的“高效”迈进。

1精心编写有探究价值,开放性的导学案

一份有质量的导学案,它是打开本节课的钥匙,是基石,我们要本着为学生服务引路而设计,这是我们师生先学的框架。老师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之后,根据自己孩子的认知水平,编制一份适合大多数孩子的导学案,(适合:预习的深度当然不是固定的)它是每一个孩子爬向新知识海洋的阶梯。

每一节新课都会有他的难点、重点,教师就要把本节的难点降低,力求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收获,由本小组的组长检查指导,然后逐步拓展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遇到争议的问题可以使全班和老师一起解决,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我们高年级数学组推出了几节案例课:田智梅老师的《比例的应用》,张璇老师的《分数的基本性质》,马婷婷老师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导学案设计恰当,学生预习扎实,参与面广,学生交流充分,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角色转换,涌现出了一个个优秀的讲解小老师,课堂质疑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提高,提出了有质量和水准的问题。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2统领教材内容与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编写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个误区。那就是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我们认真备写了一份导学案,教材,学生我们都备写了,那导学案就可替代教学设计了。不然,导学案只是新授知识的一部分,它是辅助学生提前学习指导性学案,是我们教学流程里的一部分,而教学设计是我们教师对整堂课驾驭的流程,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所以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不能混为一体。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就是教学设计的编写,一个高能力驾驭课堂的老师绝对有一份适合他自己的可调控的教学设计。它有完整的流程体系的,“231”的情怀里就有一幅非常完整的流程图可供大家参考学习。

其次,我们要把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拎清楚,导学案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而教学设计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

3广义的在班级里建立学习小对子

好多老师不理解,说不就是同桌吗,干嘛那么复杂,不是,这里的学习小对子,是指兴趣所在吧,可以打破常规,自由组对子,只要你们能合作出知识的火花就行。比如就近的二人对子,四人对子,(231情怀里的对上对)六人对(231情怀里的对中对),当然,我们的对子不是只是一个形式,我们有必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的亲自指导结对子学习的方式方法,不然的话,又是以一些同学玩的好机会,尤其是学困生,我们有必要给他们限定任务,这样我们才能有一定的抓手,不至于把他们丢掉。这使我想起一则网上传的笑话,老师领着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待到上岸的时候,有的孩子和老师一起上岸了,但有的孩子失踪了,老师还得下水去打捞``````哈哈大笑之后,我们要深思,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分享遨游的过程,最好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应有价值的锻炼。

4扎实有效的落实预习,否则高效就是空谈

落实,怎么样才算得上正真意义的落实呢?我们正处在改革初期,预习是我们这种地方教育的空白,也是实施过程中最苍白无力的。近几年,我校一直沿用金凤三小的学讲练“70”,设计“学讲稿”发给学生规范学生的预习,可以说我校还是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我们师生已经为这次“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讲练“70”:课前30分,家里辅导预习,完成学讲稿。而“231”高效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师生凸显“高效”,发挥我们师生,生生合作意识,师生不同程度的先自学,做到了先学后教。我在金凤三小的两堂六年级数学课(《圆柱的体积》)有个共同的体会:两位老师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组织,导学,加强语言的提炼和引导。更让我激动的是数学课堂上有知识探究过程中的那种生成,也就是不在老师设计的范畴之内的生成,这是难能可贵的东西,是评价一节有生命意义的课堂的灵魂。如果没有扎实的预习做基础,不会有那样精彩的一幕。

我们的学生基本划分两类,一类是城镇居民,父母就在身边,而且是知识分子,可以监督辅导,这类学生还比较放心。还有一类,务工子女或随父母做生意子女,可以说占全班人数的80%左右,这类学生没有任何监督手段和辅导能力。学校里要求班级建立家长群,通过各任课老师管理辅导沟通,以达到落实课前预习,可是有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不能够保证100%的落实。所以我大胆构想:在改革初期,为了把“231”教学模式落实,每一周内为语数英这三门主课设置一节辅导预习课程,我们应该有必要专门系统的交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如何利用小对子相互学习提高,培养学生如何探究课本,练就自己的说学能力。

以上是我对“231”高效教学模式中“课前准备”的一点粗浅解读,分享给各位同人,互相勉励,共同提高,为打造我们的高效课堂而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子学案师生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笺释及其他
“比例尺(一)”导学案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