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2017-10-23 13:53秦瑞苹
现代交际 2017年20期

秦瑞苹

摘要: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性学科,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包括政治素质培养、思想意识塑造、国防安全教育、忠诚素质培育等内容,这些均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防安全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优良成效的前提,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互为基础条件。国防教育和忠诚素质教育的互补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和素质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因此,围绕高校国防教育和忠诚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从目标一致性和互补性两个方面及实现途径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 忠诚素质教育 一致性与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0-0128-03

2015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到21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力争使双一流迈入世界前列。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往往离不开以国防教育、忠诚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思想观念的培养和塑造。因而,在高校中开展这两种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阐释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国安委会议时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即能够在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以及新趋势下,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这一概念的提出,为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才能保持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的生命力。

(一)高校国防教育

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指我国依据国防建设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对大学生国防序列进行品德上、智力上和体质上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军事知识、技能教育以及体能训练等,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忠诚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一国公民国防观念的强弱,不仅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 国防教育要在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促进大学生忠诚素质养成上下工夫。当今大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和平、安逸,缺乏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功利主义观念很强。国防教育就是为削弱客观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塑造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忠诚信念,内化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忠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忠诚素质教育

忠诚是一个含蕴古老的词汇,强调行为上的恪尽职守以及内心上的真心实意。忠诚思想的演变在东西方社会都是不能忽视的社会存在,是值得去深究的文化社会现象。忠诚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充实着人们的内心,发扬在外在表现,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21世纪的战争是科技和人才的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人才,忠诚素质是一国人才所必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更需要忠诚素质的奠基。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之栋梁,人才之主力军,他们的忠诚素质教育对高校人才建设、国家人才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教育学专家认为,忠诚素质教育体系庞杂,侧重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理想、信念、情操、品格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忠诚素质教育,开展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忠诚、对人民事业忠诚负责,对同事领导忠诚忠实,对家人忠诚关爱等等,代表着诚信与尽职,不仅是一种高尚品德,更应上升为一种行为能力。基于此种理念,我们可以适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安排积极的国防教育活动,为忠诚素质教育提供途径借鉴。

二、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的相互關系

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校国防教育是通过一定的国防知识、军事知识以及军事技能训练、体能训练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内化为爱国意识、忠诚思想,外化为自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的行为。而忠诚素质教育偏重观念上的教育,缺少具体的途径和措施。所以,要在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正确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探求最佳的教育途径。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虽然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的内涵不同,但两者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具体表现在:

1.目标具有一致性

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在目标上是一致相通的。国防教育引领忠诚素质教育的方向,忠诚素质奠定国防教育的根基,两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大学生树立起正确而又坚固的三观。通过国防教育课程的开展、对忠诚现象的思考、对忠诚榜样的学习,使大学生在生活实践、理论学习等活动中,形成一种真心实意的道德情感认知,促进忠诚教育的开展,反过来,忠诚情感的养成也有利于强化忠诚认知。在情感和认知的共同起作用下,养成一种内部驱动力的忠诚动机,引发忠诚行为。由此可见,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根本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2.内容具有融合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伦理道德依旧具有生命力,忠诚素质永不过时。对大学生进行忠诚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其具有积真存善弃恶的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品德、智力和体力的训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自觉树立起一种忠诚信仰与主人翁意识,抵制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影响和偏激认识。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使国防教育的目标具体化,既包括传统的国防知识,例如国防经济、战略、历史及精神等,也包括相应的技能、体力训练。通过对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展示,激发起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国防建设培养现代化的合格人才,维护国家的国防安全。由此可见,忠诚素质教育和国防教育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并具有一定相融性的,国防教育从某种程度上需要忠诚素质的积淀。

3.教育方法具有借鉴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講究经世致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改革大局与浪潮,高校早已不是世外桃源。大学生也正处于道德观和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远离家人朋友,独自活跃在大学的实践、学习和交往中。而此时的高校环境复杂多变,非主流意识形态、西方社会思潮等侵染大学校园,使得国防教育和忠诚教育的开展迫在眉睫。做好高校的国防教育,不仅要使军事理论进教材、教室,更要进学生头脑,那么军事训练便成为国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比如,开展一些有实践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邀请老革命家和军事教育家做专题报告、播放影视资料等,都增强了国防教育的实践性。忠诚素质教育也可以参照这些实际做法,结合教育理论,放在教育实践的环节上,将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忠诚素质。

(二)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的互补性

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但两者也有区别。忠诚素质教育在不同程度上侧重知识教育和精神塑造,而国防教育所依托的是军事科学,侧重实际训练,在磨炼大学生坚韧品格与吃苦精神方面是忠诚素质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如果能将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培养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互为前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理论素养培养将取得实际效果。

1.实现教育内容互补

忠诚素质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吸取国内外有关忠诚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为自己在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目的不要求忠诚素质教育的课程与活动在培养学生思想观念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要帮助大学生打下忠诚文化的根基,再经过系统的理论课程教学及德育活动实践,使忠诚素质变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国防教育具有自觉性与强制性相统一的特色,以军事训练与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既要能激发起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靠约束搞好训练,实现国防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程度上侧重忠诚素质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

2.促进价值取向互补

在教育的过程中,国防教育和忠诚素质教育都存在如何处理好客观性、真理性与阶级性、意识形态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忠诚素质教育大都借助一定的课程进行渗透教育,大都可以排出一个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由较多的价值中立性到非中立性比例逐渐增大的序列。在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中意识形态性较强,而文学、艺术、语言等相对较弱。但由于高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国防观念,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忠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且充实了忠诚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忠诚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高校教育既要有区别地开展教育,又要把握两者的融合程度,注重两者互补的相辅相成作用。

3.作用和意义能够互补

首先,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忠诚素质的培养。国防教育以特有的教育形式,在坚持爱国主义的前提下,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起科学的三观,为忠诚素质的养成奠定基础。此外,国防教育的军事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中国古语讲:“无规矩不成方圆”。组织纪律教育始终贯穿在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课中,良好纪律的养成使大学生在恪守忠诚信念时能有所作为。

其次,国防教育的智育功能有助于忠诚素质的发展。国防教育依托军事科学而立,是一门范围广、内容足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学习军事理论,不仅能增长知识见闻、打破思维上的狭隘观念与理论定势,而且可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进行相应忠诚教育时能够旁征博引,翔实对忠诚的认知,促进忠诚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第三,国防教育的意志磨炼有助于保障忠诚素质教育效果。军事训练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而且能磨炼意志增强体魄。现今大学生大多生活优越,在父母的过分宠溺以及他人过分的赞扬下,极易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抗打击能力脆弱,面对诱惑及挑战时很容易自暴自弃走上歧途,而国防教育就是实实在在地通过对身体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炼,让学生坚定自己的信仰,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巩固忠诚素质教育的实践效果。

三、加强高校国防教育与忠诚素质教育的途径分析

高校国防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忠诚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手段巩固国防教育的基础,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忠诚素质的整体提升。

第一,融国防教育于忠诚素质教育之中。每学期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基地等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活动,在参观交谈中深入国防教育和忠诚素质教育,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进学生头脑。在参观学习中通过介绍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奉献牺牲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荣誉感。另外,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国防知识、忠诚理念,并拓展讲解方式,不刻意灌输,以更实用的手段与学科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同度。比如在政治学的讲授中,穿插引入相关国情、世情、形势教育等,使政治理论结合相关国家实际形势,既不枯燥带有趣味性,又更能了解国家现实,避免学生的误读和误判;理工科教师可就某些原理、定律在国防中的运用作一些相关解释,增强直观性,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开拓学生们的眼界,从而增强强军意识和爱国信仰;增设一些国防选修课,让感兴趣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国防,认识国防,以此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与忠诚品质。

第二,创新国防教育形式。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效果。国防教育的形式选择直接影响了忠诚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形式创新上,美国更具有前沿性。例如,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进程中,美国抓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国防教育形式进行了推陈出新,以小及大,投资建立陆军在线游戏网站,在游戏中激发起民众的参军兴趣、收集征兵信息,表面上既不带有功利性,也易于民众接受,实施效果也比较显著。相应在征兵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普及了国防知识,在填写问卷阅读中,提高了美国国民对国家国防的认识度以及对本国的忠诚信仰度。我国同样可以借鉴有效做法,运用他山之石,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将新媒体、新手段、新形式充分运用到理论教学中,以更直观、形象、贴切的方式加强国防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第三,教学内容吸收多元化的模式。現代国防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国防,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是多领域交叉混合的复杂体。因此,高校的国防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更新学科教育的内容、吸收多元模式,以新型国防观武装学生头脑。例如,通过国防宣传板报、广播节目等形式宣传,加强学生对国防法规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爱国主义话剧艺术演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营造出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国防知识,陶冶忠诚情操,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为现代化建设而拼搏努力的忠诚信仰和坚定信念。

第四,运用网络拓宽教育空间。伴随网络而生的当代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与网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以网络为突破口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渠道,也是摆在国防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面前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首先应建立自己的高品质的网站,能提供给大学生丰富的、具有正确教育意义的信息。同时,在自己的网站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例如开设嘉宾访谈、问题论坛等活动,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及时掌握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教育活动的互动性。再次,在运用高校网络时,教育内容和素材上都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特别是认知习惯与感官,增强感知上的吸引力和形式上的感染力。

四、结论

国防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过程,是带有阶级属性的复杂综合教育体系,是忠诚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忠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凝聚大学生民族认同的有效手段,对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拓宽国防教育的渠道、创新国防教育的方法、多元化国防教育的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忠诚素质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显著的作用,这对我国建设双一流高校,培养一流人才,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D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0/c397563-27331861.html,2014-4-15.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王乃新,孙卫平.浅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国防教育[N].青岛日报,2007-06-16:5.

[4]张宗利.国防教育在培养人才素质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7(3):57.

[5]马勤学.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