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劳动的时间在不断减少,随之剩余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供人们支配,因此时间消费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闲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个体生命及其生活世界的需求,从而促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加速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本文在论述闲暇与闲暇教育的内涵以及闲暇教育的价值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闲暇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自由时间 闲暇教育 自由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093-02
一、关于自由时间的阐述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是指“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不被生产劳动吸收的,而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劳动者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的余暇时间”,是人“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本身发展所需要的时间。”[1]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主要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2]等,“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3]。
自由时间亦即闲暇时间,它本身具有使用价值,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财富,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时间要素。正是因为有了闲暇时间,人们才有可能按照个体自身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去接受相应的教育,学习相关的知识,拓展自身的技能,开展有益自身身心发展的各项业余的娱乐活动,进行各种恰当合理的社会交往以及更好地去休息。人类个体在劳动生产以外,在自由时间里通过学习和提升,在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潜质,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出更广阔的天地。
二、闲暇的物质化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
现代社会,人类的价值被简单地用物质来衡量,人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实现自身的物质享受,人们沉溺于不断增长的物欲追求与满足中。随之,人们的时间消费也被逐渐“物化”,人们或是延长休息时间来挤占空闲时间,或是用感官享受来填充空闲时间,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空虚。闲暇的物质化使人们把闲暇等同于消费产品,从而使得人们乐于去追求那些能够立即获得感官享受的低级娱乐活动,如旅游、购物等,转而放弃那些需要一定知识和技能,并且很难尽快完成的活动,比如书籍阅读、哲学辩论、诗歌写作和艺术创造等。由此而来,人们逐渐失去了反思和批判的能力。这些现实问题都提醒着我们,需要对人类自身的命运进行思考。
在未来社会,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之后,对闲暇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也将成为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全面的人。”[4]因此,怎样健康、合理、科学地利用好闲暇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非常重要。闲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闲暇时间绝不仅仅只是用来消磨的,更重要的是用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闲暇教育源远流长
闲暇教育历史悠久。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并不只是纯粹玩乐和无所事事,而是一种自由的并且有意义的活动。美国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闲暇教育,随后不少发达国家纷纷开始研究和探讨闲暇教育问题。
在现代教育中,闲暇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个人在闲暇时间段内的生活质量的好与坏,决定了个人的生命质量的好与坏,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其次,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閑暇教育,在闲暇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体自身的生命质量,促进个体自身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本身重点讨论和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四、闲暇教育的发展引起对教育功能的再认识
闲暇教育来源于古希腊时期悠久的思想历史,同时今天的人们还需要对现实教育再反思,需要对现代教育的功能再认识。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工具理性一直压制着价值理性,特别是市场经济产生以后,人们对物质和利益的无限追逐,使人逐渐变得物质化、功利化。教育成为人们“谋生”的手段,而并非是“生活”的目的本身。教育功能严重缺失,从而导致在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怪现象。比如,在教学方法上,错误地追求以课堂为中心,实施灌输主义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片面强调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是为了促进未来就业;在教学评价上,过分注重量化的分数,仅仅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估标准;在教学效果上,单纯培养出了只会操纵课本、使用机器的如同流水线商品般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教育理念导致的教育缺失所产生的问题。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迎合社会的功利性需要,学校也不只是教会学生就业和生存,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自身价值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教育的功能、价值必须得到拓展和提升。
而闲暇教育,恰是引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利用闲暇时间,引导人们如何度过闲暇生活、体验生命,以摆脱物质和功利目的的束缚,不断提高个体的闲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不断地追求个体自身的解放,从而回归生命本体,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五、充分重视闲暇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闲暇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过程,闲暇教育已成为现代人生的内在诉求。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闲暇教育的进行,当前我国的闲暇教育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重视对闲暇教育的宣传和指导
要进行闲暇教育,首先就要通过全面多方位的渠道,大力宣传闲暇教育,使得人们认识并了解到闲暇教育的十分必要和至关重要,并且能够亲自体验、参与其中。例如,可通过各种大众媒介,其中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为人们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节目,引导人们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引导人们健康地发展。
(二)科学地引导人们合理分配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的利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科学合理地安排闲暇时间至关重要。因此,社会应该通过科学的闲暇教育,使人们合理地分配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这样就可以在闲暇活动中,通过“自由”的形式,达到个人和社会一起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人们利用闲暇的能力
一般来说,文化素质较高的人闲暇时间更倾向于学习,而文化素质较低的人闲暇时间更乐于消遣和娱乐。由此可见,人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闲暇生活方式。因此,努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不合理的闲暇时间的活动结构,从而改变人们的闲暇生活习惯和方式,发挥闲暇教育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人们在闲暇活动中真正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四)进行闲暇技能培训
闲暇技能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段内进行相关的活动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其中包括鉴赏音乐曲目和美术作品,进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5]布赖特比尔指出:闲暇教育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传授一定的技巧并进行相关的练习。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对人们进行阅读、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重视和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性、知识性、艺术性、体育性的闲暇活动,使每个社会成员在闲暇之余,都能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6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