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有红色旅游景点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珍藏文物1300余件。主要有:两当县“两当起义”纪念馆和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县因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领导的“两当起义”而闻名,2012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两当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哈达铺,被称为长征路上的“加油站”,200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省党史教育基地、全省民族教育基地。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助推当地扶贫脱贫,是金融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需要从五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一、加强对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金融机构在保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自主创新等重点领域的信贷资金需求的同时,应当努力增加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小微企业的专项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旅游产业和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针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方式单一、旅游资源平台整合有限、产业链长导致的信贷渠道不畅的问题,通过改进融资模式、拓宽融资领域的方式,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专项信贷措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加大旅游业信贷投入力度,促进旅游业发展
一是以支持基础设施和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支撑点,为旅游产业发展积蓄潜能。陇南全市旅游资源各类景物近800处,但正在开发的才仅120多处。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较快,随着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景点开发程度有限,服务设施和水平不足的矛盾逐步凸显,景区基础设施不足、车辆交通不畅、停车难、游客游览住宿难、购物难、如厕不便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基础设施与景点不配套,景区附近城市承接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金融机构应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道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电力、通讯设施、景观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二是以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开发为助推点,增强其发展后劲。金融业要全力支持陇南市大景区建设,加快提升陇南旅游竞争力,提高陇南旅游品牌知名度,推进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工作。重点加强各类设施改造贷款、景区酒店、农家乐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相关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扶贫脱贫工作推进。
三是以支持居民旅游消費为发力点,以旅游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启动。金融业要大力支持陇南市旅游产业发展智慧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目前文县天池、西和晚霞湖、成县西狭颂景区、康县阳坝景区建成了网上实时观景系统,礼县秦文化博物馆、武都万象洞景区建设完成了三维观景系统。陇南旅游微信平台二次开发利用新增设了微官网、玩转陇南和印象陇南三个栏目,形成了强大的旅游宣传微媒体矩阵和良好的旅游宣传社会氛围,为游客全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讯,有力地助推了全市旅游客源数量的激增。金融业要加强对新型智慧旅游形式的支持和带动,大力促进陇南旅游旗舰店上线运营,积极开展旅游网上宣传推介、旅游产品推广、旅游景区门票代购、星级饭店门票代订、旅游商品销售等电子商务业务,逐步形成全方位、多环节、一体化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
三、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旅游生态环境
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银行完善的结算网络,搞好资金结算汇划,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推广和发展景区和景点的ATM 自动取款机、自助银行及银行卡等金融服务业务,在降低银行成本的同时,为旅游企业和个人提供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发行旅游联名借记卡和信用卡,宣传知名旅游景点。加快拓展与旅游特约商户的金融合作,对持卡用户在景区购票或特约商户消费时,给予一定折扣优惠或消费便利。此外金融机构要积极加大金融服务设施的投入,在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和各文化产业园区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安装ATM机、POS机,增加自助银行网点。
四、建立信贷风险转移机制,防范潜在金融风险
一是构建多层次的贷款担保体系,创新担保方式,有效解决借款人抵押或质押物不足的难题。改进融资模式,加强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根据旅游业的经营特性,制定符合旅游业的授信标准;针对旅游业的财务特点,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融资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资金结算、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完善对旅游业的金融服务,为旅游公司的深度开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担保方式上以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门票收入权质押、林权质押,或以旅游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等开展抵质押贷款业务,解决旅游业融资难的问题。拓宽融资领域,延伸对旅游业的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打破行业框框和地区壁垒,适当简化审批手续,把金融服务向旅游业延伸。
二是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力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防范潜在信贷风险。人民银行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及农户信用建档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加大信息采集力度。金融机构要以机构信用代码系统及各类贷款发放平台为抓手,开展广泛的信用评价活动,全面拓展信用信息采集渠道,补充完善主体信息,提高信息质量,进一步强化信贷风险防范作用。
作者简介:任兆炳(1982-),男,汉族,甘肃省兰州人,中级经济师,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服务、信贷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