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来源的综述

2017-10-23 09:02西风
时代金融 2017年27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机构一带

西风

【摘要】本文通过三部分综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来源:第一部分从金融系统内在的八个因素来分析金融风险来源;第二部分从金融系统内部六个方面的缺失来分析金融风险来源;第三部分是从金融系统之外的五个要素对金融风险来源点到为止。

【关键词】“一带一路“ 金融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不光意味着利润,也蕴藏着各种各样巨大的风险:有中国的风险,也有沿线其它国家地区的风险;有政治、经济和法律的风险,也有民族风俗和意识形态的风险;有参予其中的各行各业的风险,也有精心打造的一个一个项目所具有的风险,等等。在这众多形式的风险中,各方最关注的还是风险损失的补偿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各方的切身利益。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补偿风险损失的主体不同,将各种各样风险划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国家主权风险,即合作双方或多方的合作项目一旦发生风险损失,主要由双方或多方所在国政府来负责补偿,这是一种非市场化行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应过多提倡,虽然它也可以存在;第二种形式是一旦项目发生风险损失,即由参予项目的各方主体按一定比例负责补偿,这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行为,也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更多提倡的最主要的风险补偿形式;第三种形式是,当风险损失一旦发生,就由各方参予其中的主体,包括国有的主体,比如其中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等共同进行补偿,因为其中有了国有主体承担损失,所以这种形式的风险既具有市场化、又具有非市场化的特征,这虽然也不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提倡的,但它却也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而且中国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然,中国也有一定的民营企业和民营银行已经或将要参予其中,但它们现在的实力都远较前者为弱,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到的风险,姑且专指不考虑“国家所有”因素的中国企业、银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具有的风险,也就是姑且把第三种风险形式都当做第二种风险形式来看待;正因为这样,本文所要综述的“金融风险”也就不再考虑金融机构的“国家所有”因素,而完全把中国国有的金融机构等同于民营金融机构,将前者和后者所具有的金融风险在这里都等量齐观。

本文是对国内一些学者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来源论述的一个综述。作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将金融风险来源按其产生的原因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金融系统内部因素在金融运行中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金融风险;第二种形式是由于金融系统内部某些方面的缺失而导致了金融风险;第三种形式是由金融系统外部的一些因素的变化而通过各种特定渠道影响到了金融系统并且产生了金融风险。由于本文是一篇专门的金融学论文,所以只是比较集中详细的论述了第一种和第二种金融风险来源,而对第三种金融风险来源只是点到为止,因为后者需要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才能阐述明白。以下本文按照上面三种金融风险来源形式划分为三部分逐次加以论述。

第一部分

本部分从金融系统内部八个内在因素来具体论述“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的来源,这些内在因素是汇率、信用、金融衍生品交易、外汇储备投资、金融机构赢利、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纠纷及金融制度法律的适应性。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汇率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币种多样,而各种货币不都是完全可兑换货币,且各币种间汇率变动幅度又较大,所以一方面,当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都有投资项目时,就将会形成多重汇率变动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国家金融市场大多也不完善,其中金融工具严重不足,且投融资合作机制很不健全,我国企业一旦遇到汇率波动,就找不到合适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从而加剧了汇率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另外,有研究表明,从1971年到目前,美元汇率大约呈现出每15~17年为一个周期的特点,具体讲,1979年是一个低点,1996年是第二个低点,2013~2014年是第三个低点,换句话说,从周期看,当前的美元可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阶段,预计这个上升至少要持续五、六年,触顶后将再回落。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人民币汇率在未来可能不会有很快的发展,如果人民币发生明显贬值,人民币国际化放缓甚至倒退都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风险在近几年内会更加加大。

二、信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都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基础不仅较为薄弱,而且又对外部资金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于是其抵御资金外流的能力也较弱,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具有较高的发生债务风险的可能性。如果中国的银行在这些国家地区投资过多,就因此很有可能收不回信贷。这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面临的外部信用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内部信用风险。据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分析:中国国内三十几个省市各级政府报上去的“一带一路”项目加在一起大概需要104萬亿人民币的投资,如果哪怕只批了1/3,也要在30万亿,为这30万亿的项目,这些省市政府还要在当地建很多配套基础设施和进行项目投资,这就又要让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投放更多信贷,那么这些信贷量将会是中国GDP的3倍多甚至4倍的水平。如此之高的中国内部信用风险和外部信用风险,如果掌握不力,就会相互发生作用,从而酿成中国严重的债务危机。

三、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71家证券、期货交易所,其中期货交易所22家、证券交易所41家、期货及证券综合性交易所8家,但部分沿线国家依然存在没有交易所的现象。这就充分表明,这些国家地区的期货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尽管其衍生品市场未来的交易量潜力巨大,但难以满足境外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

四、外汇储备投资的风险

有学者提出,向西、向南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效益的论证有待深入,并且沿途的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同程度面临着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成熟、行政效率比较低等问题,因此,外汇储备用于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很难保障。

五、金融机构赢利的风险endprint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开发为主的投融资项目上面,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投融资周期过长、收益低且不确定,从而导致一方面,中国投资项目很难仅凭项目自身来偿付债务和赢利,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对中国可能只有间接收益;另外,中国投资过去了,但对方不进行改革,就可能收不回利润;还有,这些国家地区一般经济波动比较剧烈,政策对接风险高企,资产安全风险凸出,赢利回收仍有较大风险。

六、金融市场的风险

一方面,“一带一路”需要中国金融服务业走出去,但如果国际金融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就会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比较大的风险,于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风险就加大了;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中国金融服务业走出去,中国金融市场市场化程度又不高,那么,不仅中国的金融风险加大了,而且相关国家的金融风险也加大了。因此,中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足够高,这样,不仅自己的金融风险会减少,而且相关国家的金融风险也会减少,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总风险当然也就减少了。

七、金融监管的风险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倡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资本流动会逐渐增多。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必须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监管合作,包括对投机性资本流动的监管和反洗钱的合作等。

八、金融纠纷及金融制度法律的适应性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中,一方面,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之间难免会在金融领域发生纠纷,这就可能会加大中国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各国家地区相互之间由于金融制度法律的不同,比如较为明显的伊斯兰金融和非伊斯兰金融之间的分岐、并且其短期内难以改变,金融制度法律在这些方面就会发生相互不适应性,于是也就加大了这些国家地区的金融风险。

第二部分

本部分仍然着眼于金融系统内部的某些方面,这些方面与现实联系的非常紧密,但由于金融系统内人为的、偶然的原因,没有对这些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因此这些方面的建设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于是无形中实际上也加大了金融系统的金融风险。在这些方面,本文例举出来了六种,它们分别是:金融智库建设的缺失、信保履盖的缺失、PPP金融配合的缺失、金融机构专业风险管理的缺失、引导性项目的缺失以及金融多元化支撑的缺失。

一、金融智库建设的缺失

凡是要参予“一带一路”的各行各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智库,由此既能做准、做好自己的相关项目,又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相关风险。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更何况金融业细密得几乎能渗透到各行各业的血脉中。金融智库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比如一个项目该不该融资,以什么方式融资,能计算的风险有多大,不同的国家应该具有怎样不同的金融应对,国有几大银行在某个国家应该设多少个网点才合算……金融智库还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在各国发展前景的评估报告等等。中国“一带一路”的金融智库应当可以很好的建立起来,因为中国国内几大商业银行在外国都有长期经营的经验、广泛的分支机构及高层次人才队伍,所以,中国金融业在进军“一带一路”时,要尽早地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智库,这将不仅可以使金融业赢利性更强,而且可以提前化解大量的、不能预期的金融风险。

二、信保履盖的缺失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众多,所涉及的项目更是五花八门,因此,其中蕴藏的风险极大,这就要求信保力量的介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3年以来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沿线64国的累计承保金额达到4185亿美元,承保履盖矿业、农业、制造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从全流程风险管控、大额资金融通等方面织密风险防范安全网。尽管中国信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沿线建设不断地拓宽、拓广,项目本身不断地复杂化,就需要中国有更多的信保力量介入其中,既应有国有的,也应有民间的,只有这样,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才能应保尽保,金融风险损失才能应控尽控。

三、PPP金融配合的缺失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业应当是资金融通的主要承担者,但面对不断庞大的业务,金融业的资金量也相对有限,因此有必要发展PPP。目前,“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资金配套,包括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等,除此之外,多元、多渠道需要合作的资金力量,还包括政府和世界金融体系之外中国本土已经雄厚起来的民间资本、社会资金,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体类似的资金力量,还有和“一带一路”项目在地缘上并没有对接、但会有意地来参加投融资的各种资金力量,他们都可能会在一起讨论如何合作。在这里,PPP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特别在最近,决策层和管理部门大力推出PPP机制创新,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将充分发挥它的用武之地。这个机制对于缓解政府方面的资金压力,使人民得实惠,给一大批企业提供生存发展空间,培育混合所有制市场主体,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催化法治化制度建设,培育契约精神提升专业素质,都具有显而易见的重大意义。当然,金融业要在PPP中扮演主要角色,发挥自己对PPP应有的配合作用,这同时也会大大地降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

四、金融机构专业风险管理的缺失

上面提到过金融机构避险的问题,但那只是零星的说说,现在要特别提到金融机构专业风险管理问题,在这里是作为一个整体、特别需要专门强调的方面,金融机构要特别重视的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尤其是在“海上丝绸之路”方面,要高度关注和国际贸易相关的风险管理问题,包括大量的汇率风险、大宗商品风险、利率风险等等,由于外向型企业、跨国公司等对这些风险非常敏感,金融机构不仅要提供贸易融资服务,还要向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金融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风险的聚集地,而“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金融系统的金融风险加大了,所以就极有必要在金融系统内部设立一种专门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这种部门既可以在每家金融机构内部设立,也可以多家金融机构共同设立,用以专门协调和消除各种金融风险,这样,中国“一带一路”的金融风险就会大大減少。endprint

五、引导性项目的缺失

这里所谓的“引导性项目”,指的是中国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先投资做成几个高质量示范性标杆性项目,这就可以先为以后的类似的其他的金融机构投资性项目做成一个标准,这样也就可以为今后中国金融机构的各种融资项目大大预先减少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六、金融多元化支撑的缺失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的不断推进,融资需求肯定越来越大,单靠一种类型的金融体系、金融机制是没有办法满足的,所以包括开发性的、政府性的、商业性的金融多元化支撑是极为必要的,它也必能大大减少单一金融体系、金融机制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第三部分

本部分仅对金融系统之外的因素导致的金融风险加大点到为止,这些因素包括:地缘政治(一旦资金贷出,项目建成或者正在建设中,接受贷款的国家地区却突然发生了政变或出现其他不可预测的社会动荡,很可能就会导致中国投资者的资本无法回收收益,甚至成本无法收回)、投资环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国投资的风险会因投资的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国际结构(“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经济结构的众多国家地区,虽然丝路沿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及能源等开发上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为中国金融走出国门提供了商机,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可避免的投融资风险)、企业(丝路沿线国家地区可能发生因对中国企业在当地经营项目理解不到位或因双方意见分岐、误解带来不应有的阻力而造成的风险或损失)、伊斯兰传统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差异(在这里还要专门的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如南亚、中亚、中东、北非,有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可以说,“一带一路”事实上就是伊斯兰与其近邻接触、摩擦和交流融合的地带。伊斯兰金融和非伊斯兰金融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同在东南亚,马来西来、印度尼西亚与泰国、缅甸居民的金融观念就不同;在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利比亚、伊朗这些以伊斯兰金融为主的国家,存贷款都不能收取利息,也无法发行传统意义上的债券,中国金融机构去这些国家开展业务,就不能沿用传统的商业银行模式。伊斯兰宗教和文化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一大特色,必须高度重视),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凡一.2016,《“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投资的前景与风险防范》,《经济纵横》,第7期,第33~36页.

[2]聂娜.《中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对外投资风险来源及防范机制》,《当代经济管理》,2016,第9期,第84~90页.

[3]雷霞.《“一带一路”战略下PPP模式的法律风险及风险防范》,《法制与社会》,第2期(中),第97~98页.

[4]毛勇兵.2017,《“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政治风险及其防范》,《克拉玛依学刊》第1期,第33~39页.

[5]马博雅.2016,《“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防范》,《党政干部学刊》第6期,第50~53页.

[6]肖新梅.2015,《“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与防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11期,第7~8页.

[7]唐彦林,贡杨,韩佶.2015,《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治理研究综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6期,第139~145页.

[8]贺力平,黄志凌,贾康,吴晓求,张礼卿,周月秋.2015,《“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金融合作与风险防范研讨会综述》,《金融论坛》第11期,第73~80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金融机构一带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