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2017-10-23 07:30刘宣墨
时代金融 2017年27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市场监管

刘宣墨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都是处于薄弱环境,农村的金融需求与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存在差口,农村金融的无法有效匹配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然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移动终端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以及农村金融需求持续增长等积极条件下,农村金融搭上了金融科技的快车,从而给农村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互联网农村金融份额在农村市场得到了持续增长。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有:农业龙头企业、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而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是涉农网贷平台和涉农众筹平台为主。根据数据显示,在2016年,p2p农村金融市场呈增量增长,全年交易额达到了450亿。另外,截至2016年末,以农村金融为主营业务p2p网贷平台有64家。互联网金融通过自身的强大资金流、快速便捷的优势,有力的整合了社会资源,打通了农村金融市场金融匹配率低下的局面。

农村互联网金融作为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空白的创新性金融服务组织,受到了中央的持续监管。近年来,中央正加大对农村金融风险的防控力度,确保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在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明确表明鼓励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探索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根据近年来的政府监管态度,农村互联网金融在政策的支持下無疑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时机。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存在业务操作风险

很多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市场主要依靠于线下风控,即依靠信贷员的调研资料进行风控。由于某些信贷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出现业务欺诈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初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各平台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措施,未能对公司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基层信贷员在面对金钱诱惑时容易出现欺诈行为,伪造金融业务套取放贷资金,。除此之外,造成内外勾结现象产生的原因还有农民防范意识不足,很多时候农民是被动负债,信贷人员在伪造业务时,会给予农民一定的好处从而让其辅助造假。内外勾结现象给互联网金融平台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已经成为了农村互联网行业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

(二)农村群体教育难度大

于农村群体互联网文化程度较低,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深度不够以及某些线上金融流程的复杂性,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人群覆盖范围上仍不足。同时,农村群体居住分散,需要平台采取多维度的教育方式来教育用户,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投入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另外,很多农民对手机的操作熟悉程度太低,很多繁琐的线上借贷操作使得他们普遍与面对面的线下金融机构合作,形成了稳定的金融依赖关系。

(三)信用体系建设缺乏现实需求

在我国征信体系中,有7亿农民的个人信息未被收录,即所谓的“零征信群体”。这些群体没有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无法查询个人的信用情况,这些群体中的一部分人金融意识薄弱甚至没有办理银行卡;同时由于农村群体互联网化程度较低,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程度不高,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可利用的信息较少甚至没有,使得他们的风控体系优势变成了一堆无效的模型。

(四)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现有的法律大多是对传统金融的监管,还不能有效的适应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带来的风险是多样化的,更具隐蔽性和影响范围更广阔的。目前存在着不法机构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帜钻监管的空子在农村市场进行金融犯罪。平台跑路、恶意催收、非法集资等重大金融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监管的不到位、相关政策的缺失和未能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导致此类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应对农村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建设大数据风控模型建设和打造产业闭环

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当整合资源,建立大数据模型,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市场环境数据,交易数据和成本数据,利用金融科技推演出一套实用的大数据模型。当发生金融业务时,将各维度数据嵌入数据模型中,计算出授信额度,大大节约了成本。另外,联合农业第三方建立产业闭环,将销售、生产、金融放在一个体系中进行,使得业务处于公开透明状态,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二)下沉市场,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一方面,发展当地农村基层业务员,在为农民做金融业务的建档立卡工作的同时,利用广播、村委会站点、农村超市等人流聚集地对农民集中培训宣传,对农民进行现场操作流程演示,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农民使用互联网金融工具,还能宣传平台,进而控制业务违约率。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依照中央的指导方针下,实行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工作。根据农村环境的特点,研发合规的金融产品,在贷款利率、贷后催收、额度授信等方面实行创新发展。

(三)多方合作完善监管措施,营造有序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

当地政府、各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协调合作,针对区域农村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明确各自的监管责任,调整监管模式,出台到位、一致的监管制度,做到发现一例,处理一例,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另外,在市场准入门槛的设立上,各方应当积极交流,反复推敲可能出现的风险,设立合理的准入门槛,筛选掉不合规平台,那么出现严重金融问题的情况将大大降低。

其次,涉农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联合保险企业、担保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企业等设立金融风险处置部门,及时处理发生的风险,维护市场参与体的基本利益。

(四)培养农户信用意识,建立多方共赢局面

互联网金融机构不能依照传统银行那样的标准化框架对农村群体进行信用评估,只能线上、线下双向评估,在线上通过数据模型评估产业授信额度,在线下通过考察借款人的熟人关系进行信用评估,最终得出授信额度。提高农民违约成本,对违约人进行村委公示,建立合规的个人口碑指标,实行行业共享,共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市场监管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监管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监管和扶持并行
让金融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