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元宵埔寨舞火龙

2017-10-23 05:15图文耿洪杰周明明
照相机 2017年9期
关键词:龙身丰顺县火龙

图文|耿洪杰 周明明

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元宵埔寨舞火龙

图文|耿洪杰 周明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基本涵盖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除夕等,元宵节期间,广东省丰顺县埔寨镇举行的舞火龙活动,就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闹元宵独特传统节目之一。

埔寨舞火龙是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传说在远古时期,东海龙王的第21孙名叫浊龙,分管粤东莲花山赤岭一带播放云雨。浊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消息传至天庭,玉帝大怒,叫青风公主赶赴岭南。青风公主大义灭亲,趁浊龙躺在山洞里醉生梦死的时候,将其杀死,斩成四段。她把龙头带回复命;把浊龙的颈部放在今揭西县西山,后人称那个地方为“龙颈”;又把浊龙的尾巴放在今揭西的龙尾镇;再把浊龙身腰放在今埔寨的东面,后人称为“龙身”,也就是如今每年元宵烧龙的地方。青风公主处死浊龙后,立即行云布雨,滋润久旱之地,因此莲花山一带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埔寨镇村民为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风公主,每逢元宵佳节,便用竹篾、稻草扎成“金龙”形状,安上炮竹,插上香火,配以锣鼓,进行燃放、舞动,俗称“烧龙”,意在祈金龙年年降临人间,人间年年风调雨调。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在龙的首、身、尾各个部位再装上烟花、火箭,绘上形象逼真的龙鳞,再辅以烟架、禹门和鱼、虾等水族群英,便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埔寨火龙”。

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年),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逢元宵节,埔寨镇村民便会出钱、出力,制作火龙,并于元宵之夜在埔寨的龙身(地名)举行火龙表演活动。“埔寨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在龙身上安装烟花、炮竹、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是数不胜数。一条火龙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龙虾、金鱼等人,整个队伍达200多人。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祥和吉利,岁岁平安。元宵之夜,吸引周边几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此,2008年6月丰顺埔寨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火龙”的制作方法,起初是用竹篾做成龙的躯体,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就成一条简单的龙的形象,再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火药,做成“土火箭”,还有吐珠、转花、大犁等不同式样的烟花,安装在龙的全身。“烧火龙”经过几百年来艺人不断的研究改进,如今火龙由原来丈把长,发展到30多米长;烟架也由原来五、七架,发展到多的有13架,高达15米,特别是“禹门”,已失传了60多年,重新挖掘出来,进行艺术加工。大型火龙烟花表演为压轴节目,火龙前面是锣鼓队、鳌、鲤、虾、绣球,最后是火龙,还有在火龙两边的“火缆队”,将“火缆”划半圆状。高大的龙头,两只眼珠光芒四射,气势雄壮,犹如天降神龙。在喜炮声中进入广场后,一边绕场,一边向观礼台及观众点头参拜,表示致敬,绕场三次后点燃,首先从嘴里吐出火珠,接着全身放出奇丽的光彩、千万道各色各样的火花交织在一起,时而万箭穿云,漫天光彩辉煌,天地间浑成一体,火龙在火海中翻腾,气势壮观、惊险奇特,动人心弦。

埔寨舞火龙表现形态十分罕见,情景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龙乃中华民族之图腾,为五湖四海之华人共同崇拜,蕴意着中华腾飞及民族振兴,是龙的传人表现勇敢无畏精神,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也是中国龙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龙身丰顺县火龙
火龙果园之行
“烧火龙”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火龙”来袭
小火龙
龙 王
丰顺县种植火龙果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龙头咬龙尾
广东丰顺县水果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