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民协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2017-10-23 02:40:23孟育东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民协会国共合作国民党

孟育东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东 广州 510055)

广东省农民协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孟育东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东 广州 510055)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促进了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广东省农民协会于次年5月应运而生。1927年4月,国共合作在广东地区破裂,广东省农民协会即被广东国民党反动当局改组。广东省农民协会从成立到改组存在约两年,几乎贯穿了国共合作的整个过程,随国共合作的建立而成立,随国共合作的高潮而发展到巅峰状态,当国共合作面临破裂之际,广东省农民协会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程。

广东省农民协会;农民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主要讨论了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次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东高师礼堂举行,大会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及“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等决议,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共三大及国民党一大所确立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广东地区农民运动的深入开展,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也为广东省农民协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国民党在一大后,对农民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开展农民运动也采取了较为主动的态度,“于组织、宣传,均积极进行,分派农民运动特派员于各地,努力工作,农民亦渐次认识国民党确能为农民群众努力,切实与国民党合作,故全省农民运动,渐入发展时期”[1]132。而在这个阶段,中共对广东农民运动的领导是通过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来实现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一大结束后不久即设立农民部,专理农民事宜,指导各地农民运动。农民部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制定了初期农民运动计划,提出建立农民团体,并选择广州市郊及附近群众基础较好的县如顺德、广宁、中山、佛山、东莞等作为试点,派遣彭湃、阮啸仙、周其鉴等20余人作为农民部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工作创建农会组织。为了将农民协会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农民部颁布了《农民协会章程》,对农民协会的组织原则、领导体制、各级农民协会的权限与职能、加入协会的手续条件及建立各级协会组织的办法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农民协会章程》是中国近现代农民运动中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纲领,孙中山签署颁布后即指示广东省长公署训令各县援助组织农民协会,从此广东各地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协会就有了法律依据。[2]

孙中山及其领导下的广东革命政府始终把组织和发动农民参与国民革命作为其重要任务,曾多次演讲支持农民运动。1924年7月28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广东大学礼堂召开农民部党员联欢会,孙中山到会演讲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本党今日开这个农民联欢会的目的,就是在提醒你们农民……大众都联络起来,结成团体……先从此村与彼村联络,再推到此乡与彼乡联络,此县与彼县联络,不到一年,就可以推广到全省的农民都联络起来,成一个二千四百万人的大团体。”[3]与此同时,广东革命政府发表对于农民运动第一次宣言,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协会及自卫军:“农民欲达到解除上述种种之压迫,应即时组织农民协会。此种农民协会之性质,为不受任何拘束完全独立之团体……农民协会在目前战争过渡期间之重要工作,为防御土匪兵灾起见,特许其在一定计划之下,组织农民自卫军。”[4]4宣言对农民协会的权力和组织农民自卫军的方法做了详细的规定,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开展。宣言发表“未及匝月,各地农民协会,即已次第成立”[4]4。到第二次宣言发表之前,“在广东已十五县有协会之组织,为区至五十余”[5]148。因为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的反封建斗争触及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地主劣绅的疯狂反扑,“凡有农民协会组织之区,即有当地土豪劣绅仇视摧残之事……捣掠会所,杀害会员之案屡见”[4]7。针对这种情况,广东革命政府发表了对于农民运动第二次宣言,重申了政府对于农民运动的立场,“对于农民利益,自当竭力拥护……凡吾党势力所及之地,当必以全力赴之!”同时警告“如有不遵奉党纲保卫农民利益者,政府即应褫夺官职,永不叙用”[4]7。

在国共合作期间,中共根据形势改变了农运工作的方法,既打着国民党的旗号,又注意保持自己的组织独立性。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委在1924年6月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关于广东农民运动决议案》中谈到:“广东区除东江为反革命地方以外,其余皆为国民革命政府之势力范围,且吾人已与国民党诚恳合作,故对广东各县之农民运动应打起国民党旗帜为对外活动。”同时注意在农民协会中发展自己的组织:“农民协会之会员,应择其最觉悟之分子,组织十人团,为全会之骨干,并须常常开秘密会议,有时虽无秘密之必要,亦须绝对秘密,此为秘密性之训练,以免将来临时措手不及。”[5]4此外,从国民党中央到地方做实际农民工作的主要是共产党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林伯渠为第一任农民部长,实际主持部务的农民部秘书始终由共产党员担任。农民部先后派出的200多名农运特派员,绝大多数为共产党员或青年团员。在农民运动委员会的委员中,共产党员也占了三分之二。对于此,中共广东区委在报告中曾指出:“我们党在广东开全国第三次大会后……定出农运政策,农运便放在党的指挥之下。但当时并没有公开招牌做……我们因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名义工作……农所第一期学生毕业时,农民协会的章程已经制定……此时党里边便组织农委,指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作,等到省党部农民部、省农民协会等成立,农委便指挥:民中农民部、省农民部、省农民协会、各县地方或支部的农委、农民运动特派员同志。”[5]105

正是在国共合作的前提下,由于中共的正确领导,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各地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1924年之始,至1925年5月,全省有农民组织之县,共22处;有组织之农民,21万以上。”[1]132海丰、陆丰、广宁、花县、顺德、番禺、中山、东莞等县还建立了县一级农民协会。广东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各县农民协会的建立,迫切需要总结经验,还必须建立全省统一的领导机关,以便加强农民运动的领导力量,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的条件已经成熟。1925年五一节,“广东全省共有二十二县代表一百一十七人,代表有组织的农民二十一万,在本党革命首都的广州,与全国第二次劳动代表大会同时举行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全省农民协会”。[6]12广东省农民协会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国民党中央农民部负责其经费,并通过农民部秘书直接领导省农民协会的工作。因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始终由中共党员担任,因此省农民协会实际是中共领导下的领导广东农民运动唯一公开的群众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广东农民运动进入高潮的起点,也为全国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25年5月以后,广东的农民运动开始走向高涨,尤其是在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以后,全省农民运动有了统一的指挥机构,为农民运动的高涨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广东革命形势的发展,国共两党都加强了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国共合作进一步深化。

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通过了《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这是中共成立以来关于农民问题最完整的纲领。决议肯定了广东农民运动的成就,指出:“一年以来,广东农民运动在广东国民党政府之下已成为政治生活里面的新动力。”决议要求各地“利用在广东所得之经验和本决议案之种种方法”,尽量发动农民参加国民革命。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占优势。大会决议继续执行“一大”所定的政纲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保障农工团体,扶助其发展。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36人,其中共产党员7人;选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24人,其中共产党员也有7人。中共党员谭平山、林祖涵继续担任组织部长和农民部长,毛泽东为宣传部代理部长。大会通过了《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该决议强调:“中国之国民革命,质言之即农民革命。吾党委巩固国民革命之基础,惟有首先解放农民。无论政治的或经济的运动,均应以农民运动为基础。”[7]大会就农民问题,作出了政治、经济、教育三方面的决议。这些对推动广东农民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24年8月,中共广东区委正式成立农民运动委员会,统一领导广东的农民运动。10月,广东区委负责人陈延年给团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以往由团组织领导之广东农民运动,现经中共粤区委议决,改为党组织直接领导。从事农民运动的团员及积极分子,尽量接收为党员。”[8]随之,广东省农民协会三位常务委员彭湃、阮啸仙、罗绮园成为广东区委农委负责人。这样,中共广东区委对广东农民运动的领导得到了加强。1925年10月,国民党为加强广东方面的党务活动的领导,设立了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同时在省党部下设立了农民部。中共广东区委农委负责人兼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的彭湃、罗绮园先后担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农民部长。1926年2月,“为实行本党政纲及指导全国农民运动工作起见”及“补助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之进行”,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提议中央设立农民运动委员会,并拟定组织大纲及委员名单,经第二次常务委员会议决照准”。其中,《农民运动委员会组织大纲》中规定:“委员会之主席为中央农民部长;委员会所议决事项,统交农民部执行……”并公布了委员名单:陈公博、毛泽东、甘乃光、宋子文、谭植棠、萧楚女、林祖涵、阮啸仙、罗绮园。[5]176-177其中,农民部长兼农委主席林祖涵为中共党员,农委9名委员中共产党员有6人,占了三分之二,包括广东省农民协会三名常务委员中的两人阮啸仙、罗绮园。这样,广东省农民协会及其具体领导下的广东农民运动名义上是国民党领导,实际上由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二者有机统一起来,领导力量更为集中,步骤也更为一致。

广东全省农民协会成立之后,全省农民已变成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极为迅猛。“从五月迄今,为期不过五个月,而广东全省竟有三十三县有农民协会的组织,会员增至四十五万人,已成立县农民协会的有海丰、陆丰、潮安、五华、普宁、广宁、番禺、东莞、宝安、中山、顺德、花县十二县。将成立县农民协会的有惠阳、曲江、清远三县。未成立县农民协会的有澄海、紫金、增城、高要、德庆、罗定、郁南、鹤山、云浮、南海、新会、台山、开平、英德、从化、翁源、惠来、揭阳。”[6]12而“一年之内,有组织的农民,已由二十一万,增加至六十二万以上……有农民组织之县,由二十一县,增加至六十一县,占全省县数的三分之二。”[1]133农民协会的组织也比较健全,会员之间通过共同斗争也加强了团结。这一时期的广东农民运动,不仅在规模和质量上居全国首位,“其影响扩大到长江、黄河流域的不少省份,甚至远在北京附近的一些乡村,也受到它的影响和帮助而建立了农民组织”[9]。这期间,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广东省农民协会还进行了领导体制的改革,全省分设六个办事处,以就近指挥各地农运工作。

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广东省农民协会组织广东全省农民参加了支持广东革命政府的众多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驱逐反革命派之刘杨;参加援助五卅惨案大示威;援助省港大罢工;协助政府,肃清反动叛徒,解散不法军队;参加第二次东征战事,参加南路战争,统一广东;参加北上外交代表团,无役而不有农民参加。”[1]133特别是中山、广宁、惠阳、海陆丰、五华、宝安、顺德、高要、普宁等县农民,积极协助政府,“直接或间接作反帝国主义运动……镇压反动势力,防御土匪,随处表现那么与革命政府合作之精神”。[1]133除此之外,还“从事减租运动,反抗民团苛抽,反抗高利债,维持地方治安,抗捐,反抗土豪劣绅,禁赌,筑路,兴办农民学校等”。[1]133

对于这一年的广东全省农民斗争情况,广东省农民协会于1926年5月向全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提供了以下数据,一年共发生农民斗争案件164宗,具体如表1所示:[5]60

表1 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以来的全省农民斗争情况统计表(1925年5月-1926年5月)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广东省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所开展的斗争中,反对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占70%以上,这就说明阶级斗争已成为农民运动的中心,成为省农民协会领导工作的重点。此外,农民的斗争对象具有多样性,表明农民一经组织起来,不论来自何方的压迫都能奋起反抗,也说明农民运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据统计,一年中为农民运动而牺牲的农民协会干部及农民达170余人。[5]57

1926年5月1日,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因“广东农民运动两年来之成绩及经验,实可予各省农运以良好之模范及参考……更予各省农运同志与广东农民相互提携的绝好机缘”。[10]与会代表214人,除代表广东全省48个县的农民协会外,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河南、山东、山西、贵州等11个省的代表及一些省党部农民部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安徽、热河两省则寄来了反映该地农民运动状况的书面材料及祝贺词。因此,这次会议“已经不是广东农民代表的大会,而略具全国大会的雏形了”。[11]大会总结了广东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充分肯定了广东农民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广东农民奋斗的影响,已惊起全国农民运动……广东可说是全国农民运动的开始。”[12]对广东省农民协会也做了高度评价:“此次大会,虽属广东一省,但事实上,已树全国农民协会之楷模。”[13]此次大会也标志着广东省农民协会及其领导下的广东农民运动发展到了最高峰。

1926年5月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以后,广东省农民协会及其领导下的全省农民运动便进入困难时期。中共广东区委在1926年6月所写的《广东农民运动报告》指出:“广东统一了,国民政府的基础算是巩固了……所以也看不出农民协会的政治工作了,国民党在广东方面也不需要农会了。在国民政府没有稳固之前,农会是很重要的,国民政府现在才表面稳固,便不觉到农会的重要……”[5]601926年8月17日至24日,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召开,中共广东区委在祝词中指出了当前农民协会所面临的危险及解决的办法:“在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农民虽然有团结的自由,但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反革命势力仍然存在,他们只要有机会,随时都可摧残农民……勾结土匪惨杀农民、摧残农会……反革命派不但制造谣言,中伤农会,不但利用民团不良军队及土匪等从外面向农民进攻,并且暗中潜入农会另立名目,从内部来攻打农民,摧残农会……为保证农民协会之存在与发展,应要求镇压摧残农民之武装团体,并准许农民武装自卫……共产党认为必须如此,农民才能得到解放的机会……”[5]1301926年底出版的《中国农民》第10期发表的《广东省农民协会半年来的重要工作》一文指出:“自今年五一节以至现在,全省的农民运动……入了一个比前很不相同的时期,碰到以前所没有的困难。”

其实早在1925年底至1926年初,广东的革命形势便急转直下。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借此逼迫中共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5月15日,国民党中央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整理党务案”,规定中共党员在各级国民党部委员中不得占三分之一以上,并且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至10月已经占领江西及两湖地区,革命中心由广东转移到了长江流域,而这些政局的变化都影响到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及其领导下的农民运动。“三月二十日中山舰事件……恶地主民团就趁势说农民协会将要解散了,国民党取消工农政策了,农民自卫军要解散了。”[14]“自从五月十五日以后,外面一般人,常常会以为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政策破裂了,尤其是一班贪官污吏,以为最高党部都变更了总理的农工政策,不要扶植农工运动,益肆其压抑农工的手段。”[15]7“有许多地方,一般贪官污吏,在这北伐期间,往往拿出北伐招牌,来剥削人民利益和限制人民自由,尤其是农民最受他们的威吓,农民一举一动,甚至鼾声大些,都要说是妨碍北伐后方。”[15]8据省农民协会统计,在1926年5、6、7三个月内,共收文2 843件,属于会务的只1039件,属于政治的(即农民协会遭受民团、劣绅压迫的)达1 257件。在省农民协会经手处理的90宗案件中,属于民团、土豪劣绅进攻农民协会的竟占77件。省农民协会1926年9月1日至10日接办的33件案件,其中重要的13件全为土豪压迫农民协会案。[16]所以,省农民协会执委会常务委员罗绮园在给中共广东区委的报告中说:“省农民协会现在已经到了危险万状的地步了。”[5]124

受此影响,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发展变得异常缓慢。如表2所示:

表2 广东省农民协会会员数及组织数变化简表

表2虽是不完全统计,但由此表亦可看出:在广东省农民协会刚成立的一年间,会员数增加了约两倍,月均增加会员约3万人,新建立的乡农民协会月均350个;而到了1926年5月以后,新建的乡级农民协会及新增会员数明显下降。到了1927年之后,更是停滞不前。此外,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发展也局限在少数地区,一改前期在广东全省普遍发展的状况。

即使在此形势下,广东省农民协会依然积极响应国民党中央的号召:“当次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的时候,尤须尽量对农民宣传,是他们了解政府的策略并领导他们巩卫北伐军的后方,使北伐军得到最后的胜利。”[17]积极组织领导广大农民在支援北伐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农民踊跃缴纳军需粮饷,参加运输队担架队等,仅在北江地区就有一万多农民参加。随着北伐军进军两湖地区,全国革命中心从广东移至长江流域。广东农民运动逐步由高潮转入低潮。各种反动势力乘机向农民协会发起猛烈的进攻,他们声称:“农会是土匪”、“农会应立即解散”,乃至采用武力对农民协会进行破坏,致使“农村中流血惨事,几无地不无之,最著者如三水游击队及民团摧残农会;花县团匪之焚掠劫杀,毁十数农村;淡水奸商勾结土匪,劫杀农会会员。其余郁南、广宁、封川、德庆、乐昌、惠阳、高要、顺德、中山、海康等县,无地不有摧残农会压迫农民之反动行为”。[1]135

在严峻的形势下,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以及国共合作面临破裂的危险,中共开始改变国共合作初期一切行动打着国民党旗帜的作法,公开或半公开地以中共名义开展农运工作:“本党在广东一向未有公开表示其自己主张,只在民校中提出笼统而不实际的条件,已令农民失望而不能激起其继续奋斗的精神……在同志工作方面到了此时也感觉难于应付此种农运高潮而失其指导的能力”,为“指示广东农运实际工作同志以活动的方向及对农民群众目前要求指示其出路”,中共指定了目前最低限度的政纲及实施办法,并要求“在实施之前,我们马上就要普遍宣传……可以用本党名义公开向各方面宣传……使农民认识这是C.P.的主张……同时可用党的名义公开写信给广东省农民协会,并由广东省农民协会将此政纲交下各级协会去讨论……我们同志可以公开的或半公开的在各县各级协会每个会议中,提出此政纲来研究讨论并加以充分之解释,使农民很普遍的接受我们的政纲成为他们群众自觉的要求……”[5]114

广东省农民协会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为克服困难采取了种种措施,领导广大农民同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并团结国民党左派,促使广东政府继续支持农民运动。这些努力虽取得了一定效果,因当时中共党内受右倾投降主义影响,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态度,对农民运动不但不给予支持,反而多方指责限制,使广东农民运动逐渐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李济深在广东实行“清共”,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7日,广东的国民党反动当局派詹菊似组织广东省农民协会改组委员会,制订并颁布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改组委员会改组各地农会条例》。条例规定各改组委员分别前往各县接收县农民协会,并成立县农民协会改组委员会,由他们派员接收各区乡农民协会。农民协会会员均需重新登记,然后组织区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不服改组者,即知会政府及防军缴械解散。对于属于共产党员及拥护中共的各级农民协会领导人,一律开除出农民协会。随着“改组”的推行,许多农民协会领导人被捕被害。至此,存在约两年之久的中共领导下的广东省农民协会划上了句号,广东农民运动转入低潮。

小 结

广东省农民协会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广东省农民协会从成立到改组存在约两年,几乎贯穿了国共合作的整个过程,因国共合作的形成而建立,随国共合作的高潮而发展到巅峰状态,当国共合作面临破裂之际,广东省农民协会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广东省农民协会1925年至1927年之所以在广东地区得到长足发展,和国民党名义上的领导、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以及中共各级党团组织尤其是广东区委的具体领导这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一切也只有在国共合作的政治格局中才能实现。由于国共合作,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广东省党部农民部以及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各级组织中,几乎都是中共党员担任领导职务,这就形成了国民党名义领导、共产党实际指挥的态势。正因如此,1927年4月国共合作在广东地区破裂,也直接导致了广东省农民协会遭改组的命运。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历史从某个侧面也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程。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省长公署训令各县援助组织农民协会[N].广州民国日报,1924-07-24.

[3]孙总理对农民党员联欢会训词[Z]//农民运动须知.广州:[出版者不祥],1926:6.

[4]革命政府对于农民运动第一次宣言[J].农民问题丛刊,1926,3.

[5]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广东省党部第一次代表大会农民运动之报告及提案[J].中国农民,1926(9).

[7]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J].农民运动丛刊,1926,2:4.

[8]中共广东党史大事记[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16.

[9]阮啸仙.全国农民运动形势及其在国民革命的地位[J].中国农民,1926(10):23.

[10]通告(第四号1926年3月)[J].中国农民,1926(4).

[11]罗绮园.广东省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之经过及结果[J].中国农民,1926(6/7):8.

[12]广东一年来奋斗经过报告决议案[J].犁头旬报,1926(9/10):13.

[1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38.

[14]三个月以来会务报告[J].犁头周报,1926(15):15.

[15]广东省农民协会半年来的主要工作[J].犁头周报,1926(19).

[16]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的报告及决议案[J].犁头周报,1926(19/20):22-23.

[17]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致广东省农民协会扩大会议函(1926年9月)[J].犁头周报,1926(15):23.

Guangdong Peasant Association and Kuomintang-Communist Cooperation

MENG Yu-dong
(The Memorial Museum of Comrade Mao Zedong Sponsoring the Peasant Movement Institute,Guangzhou,Guangdong,510055)

In 1924 Kuomintang-Communist Cooperation was established,which promoted Guang⁃dong peasant movement.In May 1925,Guangdong Peasant Association toke shape.When Kuomintang-Communist Cooperation in Guangdong fell apart in April 1927,Guangdong Peasant Association was re⁃organized by Kuomintang.In some sense,the history of Guangdong Peasant Association reflected the course of Kuomintang-Communist Cooperation.

Guangdong Peasant Association;peasant movement;Kuomintang-Communist Coopera⁃tion

K 262.27

A

1007-6883(2017)04-0103-06

2016-10-25

孟育东(1974-),男,河南修武人,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保管部文博馆员,硕士。

责任编辑 黄部兵

猜你喜欢
农民协会国共合作国民党
冰岛政府与农民协会签署新农业政策框架协议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30
快过关了
环球时报(2021-01-25)2021-01-25 04:17:46
全国首个省级职业农民协会在陕西成立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东方教育(2016年13期)2017-01-12 23:43:01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政治背景下的司法改革
红广角(2016年11期)2016-12-12 02:12:59
桃调诰农民协会与大革命时期的梧州农民运动
文史春秋(2016年6期)2016-12-01 05:43:17
英德红旅景点
源流(2015年3期)2015-07-18 03:21:15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 02:36:47
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80周年
军事历史(2004年2期)2004-11-22 07:12:00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军事历史(2000年2期)2000-11-22 07: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