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启升,陆丽萍,蒋梅英
(桂林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广西 桂林 541001)
数字一体化基台冠在颌龈距离过低的种植牙修复中的应用
韦启升,陆丽萍,蒋梅英
(桂林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广西 桂林 541001)
目的 观察数字一体化基台冠在颌龈距离过低患者种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桂林市口腔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73例颌龈距离过低的牙缺失患者(82颗牙)分别植入NOBEL(瑞典)和BEGO(德国)种植体,于骨结合3~6个月后应用数字一体化基台冠修复,应用X线于修复当日、负重6个月、12个月检测牙槽嵴顶骨吸收情况,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所有牙缺失患者均顺利完成修复,术后无出血、明显红肿、溢脓等症状,本人对修复效果基本满意。随访12个月,联冠出现1例下颌修复桥体折裂,其余72例均未发生种植体松动、脱落、修复桥体折裂等,单冠种植成功率为100.00%,联冠种植成功率为88.89%。NOBEL(瑞典)种植体6个月、12个月牙槽嵴顶骨吸收分别为(-0.08±0.03)mm、(-0.13±0.04)mm;BEGO(德国)种植体分别为(-0.10±0.02)mm、(-0.16±0.03)mm;两种种植体修复6个月、12个月牙槽嵴顶骨吸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龈颌距离过低患者采用数字一体化基台冠修复,牙龈稳定,能较好地维持嵴顶骨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数字一体化基台冠;颌龈距离过低;种植牙修复
种植牙是牙缺失患者理想的治疗手段,常规的种植修复是在种植体完成与宿主骨的骨结合后,使用独立基台和冠部修复体重建牙列缺损[1]。但部分老年牙缺失患者由于牙齿长时间磨耗,导致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独立基台和冠部修复体螺丝固位困难,如采用粘结固位,有较深的粘结界面,粘结剂难以全部清除,可能造成种植体周围病变,影响种植疗效[2]。而常规一体化基台冠存在精确度低、铸造强度不够等。为了解决颌龈距离过低患者种植牙修复难题,本研究应用数字一体化基台冠对73例颌龈距离过低牙缺失患者行种植牙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桂林市口腔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3例颌龈距离过低的牙缺失患者(82颗牙),颌龈距离3~5 mm。男性32例,女性42例;年龄58~77岁,平均(67.7±12.8)岁;59颗牙植入NOBEL种植体,23颗牙植入BEGO种植体;单冠64例(64颗牙),联冠9例(18颗牙),为两个单位后牙。患者均无严重系统性疾病,修复时牙周无明显炎症,种植体骨结合良好。
1.2 方法 采用单冠或者两个单位联冠修复。(1)取模:先将过锐的对颌牙尖调磨圆钝,除去愈合基台,固定闭口式转移杆于口内种植体上,闭口式取模,并进行印模转移关系,于体外连接对应替代体后,将其复位于硅橡胶阴模内,周围注射人造牙龈,使其盖过替代体顶端平面。放置30 min时石膏倒模,放置60 min后脱模。(2)数字一体化基台冠的制备:专业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获取解剖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转换为STL文件输入计算机,用专业Dental designer premium设计软件制备,获得数字一体化纯钛全金属基台冠。并于石膏模型上检查基台冠的咬合、邻接、就位及牙龈贴合度等关系,最后抛光,等待戴牙。(3)戴牙:除去种植体上愈合基台,口内试戴,检查咬合、邻接、就位及牙龈贴合度,调整义齿,使基台冠与对颌轻接触,试戴合适后以35 cm扭矩固定中央螺丝,上面用生胶带覆盖后用复合树脂封闭颌面开孔,调磨抛光,嘱患者定期复诊,进行牙周维护。
1.3 观察指标 应用X线于修复当日(D0)、负重6个月(D1)、12个月(D2)时检测牙槽嵴顶骨吸收情况,记录牙槽骨嵴顶到种植体颈缘距离,计算负重6个月、12个月的骨吸收量。6个月骨吸收量=D1-D0,12个月骨吸收量=D2-D0,X线检测的放大率以种植体实际长度校正。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种植效果 所有牙缺失患者均顺利完成修复,术后无出血、明显红肿、溢脓等症状,本人对修复效果基本满意。随访12个月,联冠出现1例下颌修复桥体折裂,其余72例均未发生种植体松动、脱落、修复桥体折裂等,单冠种植成功率为100.0%,联冠种植成功率为88.89%。
2.2 牙槽嵴顶骨吸收量 NOBEL和BEGO两种种植体负重6个月、12个月牙槽嵴顶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种植体负重6个月、12个月牙槽嵴顶骨吸收量(mm,s)
表1 两种种植体负重6个月、12个月牙槽嵴顶骨吸收量(mm,s)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牙缺失患者的人数与日俱增。颌龈距离过低患者也十分常见,以老年人居多。常规的解决办法是对过度伸长牙去髓截冠处理或调磨对颌伸长牙[3-4](或通过正畸方法压低对颌伸长牙)。但部分患者无对颌牙伸长,呈均匀的垂直距离过低,且已习惯于目前的咀嚼现状,不愿进行全口咬合重建。还有部分患者不愿接受对颌牙的失活处理,因此颌龈距离过低牙缺失患者牙种植后的修复比较棘手[5-7]。
一体化基台冠集基台和牙冠于一体,并一次铸造完成。但颌龈距离过低时铸造一体化基台冠易出现精确度不够、铸造强度低等缺陷,难以满足高精度修复的需求[8-10]。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展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纯钛金属合金基台冠可保证铸造强度,数字化设计解决了精度不够的难题。本研究中73例患者颌龈距离3~5 mm,常规种植修复或一体化基台冠均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采用数字一体化基台冠修复后,73例牙缺失患者均顺利完成修复,术后无出血、明显红肿、溢脓等症状,修复完成后患者均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随访期间,除一例联冠患者下颌修复桥体折裂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种植体松动脱落,单冠种植成功率为100.00%,联冠种植成功率为88.89%。而1例患者桥体折断,可能是咬合力过大或连接部面积过小所致。修复时、负重6个月、12个月检测牙槽嵴顶骨吸收情况,NOBEL和BEGO两种种植体负重6个月、12个月牙槽嵴顶骨吸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颌龈距离过低患者采用数字一体化基台冠修复效果较好,牙龈稳定,能较好地维持嵴顶骨水平。
数字一体化基台冠属个性化基台冠,较之常规种植修复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个性化设计和制作,具有个性化边缘形态和穿龈高度,机械加工,精确的形态为后期修复提供了方便;二是实现美学设计。数字一体化基台冠具有个性化的穿龈,模仿天然牙形态,支撑和保存软组织,美容效果良好。而且数字一体化基台冠可任意选择直径,防止过细基台与冠形成死角,避免食物残留影响口腔健康。数字一体化基台冠的另一优势在于避免粘结剂残留。研究显示,牙种植修复时残留的粘结剂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甚至破坏种植体长期稳定的骨结合,常规的单冠种植修复连接方式为螺丝或粘结固位。后者(粘结固位)较螺丝固位具有更佳的临床适应性,因此最为常用。但在种植体位置较深或穿龈距离较大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多余的粘结剂进入龈沟,甚至粘结剂可能受压渗入基台平面以下,清除十分困难。而数字一体化基台冠具有合适的粘结界面,很好地解决了种植修复时粘结剂的残留问题,保护植体健康。
综上所述,数字一体化基台冠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模型扫描后,以STL文件的形式输入计算机,以获取精确的咬和、邻接关系,由计算机加工单元精确制备,避免了常规一体化基台精确度不够,铸造强度低等缺陷,可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同时能很好地保存种植体周嵴顶骨质,是颌龈距离过低患者种植牙修复的理想方法。
[1]Thalji G,Bryington M,De Kok IJ,et al.Prosthodontic management of implant therapy[J].Dent Clin NorthAm,2014,58(1):207-225.
[2]钟雷,王林虎,王虎中,等.龈距离过低的老年患者种植牙数字化修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5):289-291.
[3]唐巍,李家峰,孙晋虎,等.老年人牙列游离端缺失种植牙修复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4,34(4):252-254.
[4]刘洪臣.老年患者特定情况的人工种植牙修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2):65-67.
[5]刘洪臣.老年人种植义齿修复—老年患者口腔结构变化对人工种植牙修复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12):766-768.
[6]林丽婷,古文珍,翁海燕,等.牙菌斑染色测试法在中老年种植牙患者牙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7(7):73-76.
[7]彭国富,张小玲.人工种植牙的义齿修复及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2174-2175.
[8]郑强,陈凰,朱卉,等.一次完成微创式全口种植牙手术并行螺丝固位托牙式全口固定义齿即刻修复即刻负重技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2):1629-1632.
[9]吴小勇,杨娅,顾泽旭,等.2种不同钛基台-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用于低位咬合单个磨牙缺失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评价[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3):394-397.
[10]周冯娟,滕敏华,李冠达,等.后牙种植CAD/CAM螺丝固位上部结构修复临床效果的初步观察[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18(3):138-142.
R783.3
B
1003—6350(2017)19—3238—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9.049
韦启升。E-mail:956794121@qq.com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