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宇+孙一鑫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广播事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但也是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冲击下传统广播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广播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利用大数据思维分析受众需求,并不断为其提供优质内容,节目制作方式也应向适合互联网传播方式转变。
关键词:传统广播;大数据;互联网思维;优质内容
中图分类号:G222-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273-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广播事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但也是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冲击下传统广播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种情势下发挥传统广播的优长,迎合广播形态发展趋势是所有广播人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传统广播的工作经验,对传统广播如何在媒体融合的情势下良性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利用大数据,分析听众的需求
分析各年龄段听众的收听习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打造适合各年龄段人群收听的节目。如:针对年轻用户的音乐节目,脱口秀节目,针对中老年人群的情感节目及移动收听人群喜欢收听的路况类及资讯类节目。在快节奏生活中,听众的收听时间呈碎片化分布。对于伴随性的音频节目来说既是良机也是挑战,提供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短小精悍不冗长拖沓,兼顾所有年龄段,包罗各种题材的音频节目是传统电台在声音生产上的目标。
二、转变思维方式,用互联网思维制作广播节目
转变传统媒体制作节目的思维定式,依托互联网平台与思维做音频节目,其在内容、形式与风格上可供主持人及编辑发挥的空间更大。借鉴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网络电台成功的运营案例,结合传统广播自身拥有的主播储备优势及声音生产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制作適合网络收听及移动收听习惯的音频节目,之后对节目重新包装并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依托互联网病毒式的传播模式,二次包装的节目上线后,收听率呈现几何式增长,出现现象级节目并不是难题。
三、广播主持人走向台前
广播主持人还应具备互联网思维。在掌握传统广播主持人必备的技术、业务水平基础上还应学习相关的互联网技能和网络宣推思维,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让主持人走出直播间,给传统广播受众带来全新体验,在与互联网受众的互动中创造新的价值。利用“两微一端”、音频、短视频、视频直播等途径进行广播节目的互联网二次传播,将主持人擅长的情感交流带入到与网络用户的互动中,使受众的“听众属性”向“粉丝属性”转变,提高传统广播受众的忠实度与用户粘性。此外,主持人形成的“网红”效应还可将部分网络粉丝转化为传统广播的忠实听众。
四、内容为王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传统媒体不缺优秀主持人及技术支撑,缺的是好的节目创意及优质内容的供应。纵观传统媒体及新兴媒体,无论电视节目、广播类节目、网络节目,无一例外陷入了同质化的窠臼。一旦出现一档现象级的节目各种媒体便会纷纷效仿,换汤不换药的节目编排方式几乎不可能超过现象级节目的母体。因为一个现象级的节目出现,成就其成功的因素有多方面,单纯复制节目形式最终还是会被淹没在瞬息万变的节目市场,值得我们学习及借鉴的是其节目编排的内核。无论媒介发展到何种境界,支撑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发展并使之永葆生命力的永远是优质内容。
五、创新精神是媒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才能使流量变现变得可能。电视节目如此,广播节目亦然。喜马拉雅FM率先在音频收听领域开拓全民主播先河,通过收购书籍的声音版权,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可播讲资源。邀请有能力的主持人及全民播讲的方式充分调动了用户的活跃度,人人都可以在喜马拉雅FM播讲获得收入且不必担心版权问题。众多网络播讲人在喜马拉雅FM上赚得第一桶金,喜马拉雅FM也通过付费收听及广告收入赚得盆满钵盈,这正是音频收听领域的创新。传统媒体现在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媒介以及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使受众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而媒体发展速度跟不上受众口味的转变。
六、设立节目研发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传统媒体应该设立节目研发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国外优质节目的分析同样重要,我国的媒体发展较之日本韩国的亚洲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跟欧美商业体制下运营的媒体更是难以匹敌,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其成功模式的借鉴。通过分析本地用户行为数据、收听习惯、地域差异创作出符合本地受众喜爱的节目,或借鉴已成型的优秀节目形式进行本土化再创作,成功的几率会更高。当然,对于国内各省市优秀媒体运作模式的借鉴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李雪蓉.试论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J].中国广播, 2012(01).
[2]刘英华.逆势,顺势与趋势: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产业经营的新思考[J].中国广播,2015(02).
[3]李静.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创新策略[J].中国广播, 201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