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的博山炉纹饰初探

2017-10-22 18:52李文瑾赵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昏侯造型艺术纹饰

李文瑾+赵涛

摘 要:震惊中外的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多件精美的不同形式的博山炉。博山炉作为两汉时期出现独特的熏炉样式,是熏香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与社会精神信仰结合的产物。本文着重分析博山炉的源起及其上纹饰反映出的意义。

关键词:海昏侯;博山炉;造型艺术;纹饰;精神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72-02

一、概述

作为我国目前发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候墓园,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和西回廊娱乐用具库中,出土了多件不同形制的青铜博山炉。这些博山炉造型典雅别致,工艺精湛,不仅反映出当时铜器制造工艺水平,也折射出海昏侯刘贺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出土博山炉纹饰精美,炉体及炉盖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铸造出层峦叠嶂的仙山形象。炉盖因山势镂孔,云气纹、仙人、神兽穿插其中,炉柄上镂空的精美纹饰与炉盖遥相呼应,呈现出一片生动的仙境奇景。

我国室内熏香习俗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熏香器物名为熏炉、香炉。古人使用香料举行祭祀活动、敬奉先祖,同时香味又可以驱逐蚊虫、净化空气、除潮去湿、治疗疾病。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传统的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西汉武帝时期,高级香料从南海地区传入中土,包括龙脑、苏合、乳香、安息香等多种,如广州西汉南越王赵昧墓中就出土了产于欧洲红海沿岸的乳香香料。因传入的香料为树脂类香料,可制成香球或香饼,放置在其它燃料上熏烧,改变了传统的用香方式,香料的使用由“燃”向“熏”转变。香味浓厚,烟气不大的特点使得熏香这一习俗得到普遍推广,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

二、博山炉的源起

博山炉出现于刘贺所在的西汉时期,作为一种典型的熏香用具,因其上部高而尖的盖子雕镂成重叠的山峦形纹饰,飞禽走兽间雕其中,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宋代吕大临在《考古图》中说道:“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四环,故名之。”使用时把炉盖打开,放入香料,点燃香料后,青烟从山间隐藏的孔洞中袅袅飘出,缭绕炉体,形成了一种山景朦胧、群山灵动的效果。下面的承盘为圆形,盘中放水,一方面有助于香气的散发,另一方面有专家猜测象征大海,与炉体象征的海上仙山相呼应。

汉代焚香器物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博山炉恰是熏香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与社会精神信仰结合的产物。博山炉相较于早期豆式香炉炉体加深,适合放置更多的香料,上部高而尖的山峦形炉盖,点缀其上的细小出烟孔,可使烟气慢慢散发,形成山峦云烟环绕的氛围,如同仙境,这种造型特点正与汉代谶纬神学和羽化升仙思想相契合,是古人精神追求在生活器具上的生动体现。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文化盛行,人们特别是上层贵族阶层对长生不老和神仙之术有着执着的渴望,大都信奉羽化升仙、祥瑞迷信之说,形成了这个时期独特的精神面貌。

在这套信仰体系中,海上三山——蓬莱、博山、瀛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史记》记载:“此三神山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汉武帝就曾派方士入海去寻找蓬莱山上的仙人。《后汉书》载:“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荻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博山炉正是在这种神话世界观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产生,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与社会地位、个人品位相关联。

汉代出土的带铭文博山炉中,多以熏炉命名;汉代文献中也没有见到“博山炉”的名称。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汉代,“博山炉”这一称謂还未明确,与普通熏炉一样,统称为“香炉”、“薰”、“薰炉”等。如出土于陕西的鎏金银竹节熏炉在其底座圈足外侧刻铭文三十二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有关“博山炉”名称的最早记载是晋代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到了唐代,“博山炉”这一叫法已经很普及,很多的诗词中都出现过这一名词。最有名的是李白《杨叛儿》:“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有专门的官方制铜机构——左尚方、中尚方、右尚方,生产的铜器种类很多,其中炉的产量很大。“铜器工艺已向日用器皿发展,......盘、洗、熨斗、灯、炉、铜镜,都是这时流行的产品。”①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手工业得带了迅速发展和繁荣。生产力很高,工人数量也大,如采铜,每年即有十万人以上。《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手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为机环转之者,运四周。”“丁缓做九层博山香炉,镂以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可见博山炉在当时制作十分精巧。《西京杂记》一书中还有汉元帝皇后赵飞燕的妹妹送其“五层金博山炉”的记载,显示出当时博山炉是上层社会中流行的生活用品。

博山炉出现后,逐渐成为两汉时期熏炉中的主流,在全国各地推广,时间越晚所占比例越高。“最早的博山炉就是在长安皇室中产生,而后经过文化传播为各地皇族与各级统治者所喜爱和采用,逐渐遍布全国。”②目前考古发掘出土了为数众多的汉代博山炉,最早出现于皇室贵族,多为铜质,流行于上层社会;后期由于社会风气等影响更多见于平民墓葬,以陶质为主,由此也体现出博山炉自上而下的传播路径。

三、博山炉纹饰意义

博山炉作为两汉时期考古出土较多的艺术品,它代表了汉代熏香器具造型艺术的最高水平。“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认识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③汉代人对艺术方面的欲望和需求,通过博山炉造型与纹饰来实现。纹饰自产生起,就为人类服务,满足人们的功能和精神需求。

纹饰不但是一种审美形式,同时还具有更复杂的特定含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是远古以来人们长期的审美积淀的结果。博山炉纹饰题材以云气纹、仙人、神兽纹、山形纹为主,既包含了现实题材也有幻想题材,这些题材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始终是在表现汉代人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汉代谶纬神学的兴起,厚葬之风的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上装饰题材上,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一类内容占有极大比重。”④在汉代人的精神世界中,仙人、神兽、山川、云气等均是他们所向往的对象,并且围绕这一精神目的去装饰博山炉。

在题材、造型方法等各个方面,主要是通过这些纹饰所产生的环境氛围来营造所需要的场景,从而实现精神上的满足感,最终达到以羽化升仙目的。博山炉纹样中呈现出的装饰法则及视觉效果,不仅具有较强的形式美学特征,还具有较强的意蕴美,美学境界极高。是汉人精神世界的物化表现。

四、结语

博山炉是熏香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与社会精神信仰结合的产物。博山炉作为生活用具,内在更多的是的物质文化内涵,这对于汉代社会文化研究有着极大意义。工艺精良的博山炉,镂刻花纹造型极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汉代人在使用博山炉时不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得到了审美上的满足。

注释:

①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2010.

②王龙.山东地区汉代博山炉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③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④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昏侯造型艺术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海昏侯墓的四个“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