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茶道文化在校园德育建设中的价值

2017-10-21 11:11雷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化德育

雷宇

[摘 要]中国茶道文化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并盛于宋代,人们在饮茶中创造并不断完善了以泡茶饮茶为根本的茶道礼仪文化。古人给予了茶多个词汇以体现茶的精神内涵,其中以“和、清、俭、敬”较为突出。唐朝的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将中国茶道文化传递到了国门以外的地区,将其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茶道文化蕴藏了极其深厚的为人与处世的哲学道理,即使是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社会,优秀的传统茶道文化也没有失去往日的色彩,它仍然對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以茶育人,以茶醒己,以茶明志应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的。

[关键词]茶道文化;德育;教化;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1 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道文化,即以茶为媒介,以茶礼为表现,来传播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哲学道理。我国自古以来便以茶为敬,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大至治国理政,小至自饮自酌,这其中无不充满着对茶的满满敬意。茶道程序虽是繁多,在宋代之时,更是多达上百道工序,但饮茶之人却依旧毕恭毕敬,耐心等待并享受着这个过程。待茶叶泡冲完毕,人们端起茶盏,嗅茶之清香,品茶之韵味,宛如身在仙境,无忧无虑,心神安宁。那么为何中国从古至今对茶怀有如此谦敬之心?那便是因为茶本身就具有一定高层次的精神内涵。茶树自生长之始,便不择沃土,随遇而安。在生长过程中,自力更生,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不需悉心照养便能长出繁茂新芽,生机盎然。茶对自然环境不择不调,顺自然四境而生长,此谓之“和”。茶叶被采出,经历数道工序揉搓烘焙,翻转曝晒而无娇气羸弱,无怨无悔;制成之后的茶叶,不论是在平常百姓之家还是大雅殿堂之上,都能散发怡人清香,没有丝毫改变,此谓之“清”。泡茶的工具,在百姓之间,多为泥质或竹质茶盏茶壶,制作材料简单易得,无需太多钱财花费,并无高贵奢侈,此谓之“俭”。且冲泡及饮茶之人,无论贫穷贱贵,都怀着一颗诚敬之心对待它,践行自古就有的茶道礼仪,不敢有丝毫怠慢,此谓之“敬”。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是唐朝《饮茶十德》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表明了饮茶不仅仅是品茶味这么简单,更是通过品茶来明高远之志,行人间正道。正如先前所写,茶叶从生长之时,便具有了高尚的品格,直至被冲泡之后仍然能够以其充盈清香来传播它的高尚品德,这便是中国悠远的茶道文化。

1.1 茶之“和”

“和”是茶道文化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特性。从茶树生根发芽之始便能体现“和”的精神。茶树生长,没有严苛的天气,地理条件的限制,生于山野,不骄不贵,能和大自然的各种环境和谐共处,这乃茶之一“和”。茶叶从产出后便经加工出售给人们,由此诞生的冲茶泡茶之道也体现了茶的“和”,在煮茶泡茶的过程中,各种器具各有其功能,包括煮茶的火与泡茶的水,井然有序地执行着自己的功能,不慌不乱,为一壶好茶的诞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此乃茶之二“和”。人们借由茶道处世的行为也体现了茶的“和”,宴请宾朋,婚庆嫁娶,或是给长辈或是上级行敬茶礼仪,以此表现内心的谦和与体现自己的品德修养。敬茶之人需淡定自若,按茶礼要求逐步进行,不可心浮气躁。接茶之人也要和和气气面对敬茶之人,接过茶盏。即使之前有再大的恩怨,也在这个时刻被一团和气占据,气氛融洽。当一人独居时,泡一壶清茶,平心静气,细细品味,便可将俗世的纷争烦恼抛之脑外,将自己与自然合二为一,和气恬淡。此乃茶之三“和”。茶道文化的“和”不仅是茶道文化最重要的特性,也是其他特性存在的一个前提。

1.2 茶之“清”

說到“清”,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竹子。不论风霜雪雨,或是烈日曝晒,竹子都能挺拔劲节,铁骨铮铮,笔直地向上生长。同样作为植物的茶,也具有着“清”的特性。从制茶过程来说,茶叶在采摘之后要经过高温的烘焙也就是炒茶,还需不断的揉搓筛抖以及高温条件下的烘烤,换作是其他的一些植物经过如此折磨的过程多半也就气息奄奄,颜色早失了。但茶确有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经过反复制作筛选的茶经开水煮泡后,那股清香之气丝毫不改,充盈在天地之间。茶的“清”不仅是煮泡之后仍然不改的清香之气,更是他那种坚韧不拔,将自己具有的清正之气誓死保留的勇气。

1.3 茶之“俭”

“俭”,即节省、节约之意,这是我们从古至今一直在继承的优良品质。而作为茶的“俭”,不仅是体现了其表面意思,更是表现了茶道文化的普适性。饮茶之风,大到帝王将相,小到百姓居家,都乐于此事,并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权利,这也正是茶道文化能够传承不断的重要原因。煮茶泡茶之物,即有价值连城的瓷器茶具,也可以是用一捧泥土烧制而成的粗陋碗碟。茶叶既不会追逐在高贵茶具里的芳香四溢,也不会嫌弃这些看似粗陋的平凡器具,只要泡茶之人依照茶道工序来,循序渐进,即使最低廉的器具也能诞生清香四溢的茶汤。这就是茶叶所体现的“俭”的道理。

1.4 茶之“敬”

茶道文化,讲的就是蕴含在茶道礼仪中的丰富文化内涵。而从泡茶工序衍生出的茶道礼仪就是在告诉人们,在煮茶泡茶的过程中,一定要怀有一颗诚敬之心,对茶叶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而敬仰,茶就会用它的清香怡人来回报你。并且,当应邀来品茶的宾朋佳客能够喝到你精心煮泡的茶汤时,他们会被你的这份诚敬之意所感动,并且他们也会以同样的心意来回应你。如此一来,你也会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因为这一小杯茶汤而受益无穷。

2 校园德育建设的缺失问题

作为教育阵地的校园,历来是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为社会建设和国家富强做贡献的人才的神圣场所。从古至今,不论是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还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教育工作一直被视为国家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始终未曾被松懈。而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校园建设方面却出现了一些偏失,导致了一些校园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1 对专业文化知识培养的过于侧重

“科技强国”,这是国家发展强大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要想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要有具有相当丰富得科技文化知识的人才来实现。因此,在中国各个校园的日常教育中,对专业文化知识的教育力度大大加强,取得的成果也就显而易见,那就是越来越多具有丰富科技知识和实用型专业技能的学生从校园中诞生。但是,这种对专业知识教育力度的过于强调却导致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缺失,也就是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流失和恶化。所谓人才,即具有丰富的具体知识的积淀并且还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人。但由于校园道德教育的缺失,使这些从校园中走出来的一部分所谓“人才”成为了“畸形儿”,他们不仅没有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反而消极散漫,甚至危害社会的正常健康发展。

2.2 对道德教育的松懈

首先,社会上愈发激烈的恶性竞争观念被带进了校园,本来处在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应该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但是,恶性竞争观念的渗入让这个良性发展被打破,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存在竞争,这也会促使人的进步,然而,恶性竞争使这些学生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破坏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生活,由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已经破坏了和谐校园的口号。其次,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生活作风的教育一旦被忽视,一些问题便也会显现出来,例如铺张浪费,互相攀比。这使得我们传统的俭省节约的优良作风被抛弃。这些方面教育的缺失使得本来有些应该健康成长的孩子散漫无度,目中无人;对于知识的崇尚、对于师长的尊敬、对于父母的孝敬早已无从谈起。问题的出现,不仅有学生的问题,教师自身也存在着问题。学生在校园中所接受到的道德教育的缺乏归根到底是教师对德育重要性的轻视,而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一部分教师没有良好的素质和教学方法,并且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歪风邪气蔓延到教育行业对教师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既然问题产生了,那么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上述的问题正好可以运用文中所讲到的茶道文化中“和、清、俭、敬”所蕴含的哲理加以分析并解决。

3 茶道文化在校园德育中的具体作用

3.1 有助于和谐互助氛围的形成

茶道文化中的“和”既是在社会大范围下的和谐生活;也是在校园里的师生间和睦相处,同学间互帮互助。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之余,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校园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互相接触;并且能及时倾听学生的心里话语,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只有这样,同学之间才会更加了解对方,达到和睦相处、互相督促学习并共同进步;教师才能对学生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及时调解,校园中的不良竞争的风气才会得到改善。只有大家以诚待人,谦和礼让,校园里才能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和谐校园才会一直存在。

3.2 有助于勤俭节约品德的树立

“俭”体现的不仅是制茶和泡茶工具的简单易得,它还是对做人修身要勤俭持家的要求。“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人们要懂得俭省,以“俭”约束自己的行为。身为在校园中学习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及学习费用基本都是由父母的经济收入来支付的。但是有些学生对金钱挥霍无度,大手大脚,这便是对“俭”的违背。在校园教育中,要让学生树立起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理念,并将其实践于日常的生活中。为此,学校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以“节约”为主题的班会和集体活动,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手段让他们明白这一道理并抛弃自己之前的陋习。

3.3 有助于尊师重教传统的继承

“敬”不仅是体现饮茶之人对茶和茶道文化的敬重,也体现了学生要对师长尊敬的要求。作为祖国园丁的教师,他们一直是担任着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使命,因此我国自古便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也是一直延续。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尊敬,更是对教育行业的肯定。但是,现在一部分学生由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导致了从小便有娇生惯养的毛病。“在家凶父母,在校骂老师”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应该让学生知晓,如果他不懂得尊重老师,那在以后走向社会他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这样迟早会吃到由自己埋下的苦果。所以,继续大力宣扬并践行尊师重教的传统势在必行。学校可以开展继承传统尊师重教文化继承的宣讲,并以传统经典著作阅读来加强他们的观念意识;同时还可举办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从事教师行业的不容易。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在校园中能够做到尊敬师长,而且在走向社会之后也能像尊敬自己的老师那样尊敬社会成员,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4 有助于教师公正教学

茶道文化之“清”,表面上是茶坚守自身的清香宜人不为所动,实质上确是要求在为人方面要清清白白,不能沽名钓誉。面对现今社會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不平等教育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严重性。教师收取不正当利益,优待那些所谓的“关系户”而不再是悉心教育每一位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使教师队伍蒙羞,还会使那些日后将成为祖国栋梁的学生们惨遭其害,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校园的道德不仅是学生的道德,也是老师的道德。“清廉奉公”必将是教师严格奉行的准则。对待学生的一视同仁,对待教育的兢兢业业是每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具有的品德。国家更是应当加强作风廉政建设,让那些教师队伍中的蛀虫罪有应得,还校园教育的公正、清白。

校园教育的好坏势必关系到祖国未来发展的快慢,校园道德教育一直是校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作为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兴旺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集体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努力奋斗。所以,在现今校园教育中,不仅要突出对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育,还要大力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都能得到提高,以扎实的文化知识积累为基础,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导向,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夏甜.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J].福建茶叶,2016(04).

[2] 张远桃.和谐的茶文化[J].现代养生,2011(04).

[3] 巩志.宋大儒朱熹的茶道人生[J].福建茶葉,2010(09).

猜你喜欢
教化德育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秋夜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之“教化”阶段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不走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