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自文艺复兴以来就备受观众喜爱,而在《奥赛罗》中圣经原型的嵌入与应用是造就其悲剧经典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对悲剧《奥赛罗》中的圣经原型:“替罪羊”原型,欲望原型进行分析,进而挖掘悲剧艺术所在。
关键词:《奥赛罗》;圣经原型;替罪羊原型;欲望原型
一、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开始广泛流传原型批评理论,加拿大知名学者弗莱是其典型代表人物。他提倡的原型批评理论参考了心理学与人类学的经典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研究成果与“新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等理论相互融合贯通,形成了独特而系统地原型批评观点与方法。同时弗莱在其创作《金枝》中明确说明原型其实就是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亦或是一种典型事物,并且认为任何模式的原型都是以神话为基础的,其他模式只是从神话原型移位而得,即原型批评也称为神话原型批评(1957:40-45)。
二、《奥赛罗》中的圣经原型
1.《奥赛罗》中的圣经原型:“替罪羊”原型
“替罪羊”是弗莱通过对世界各地“神主被杀”和“王子献祭”等神话研究后提出的一个人类学术语。中国社科院叶舒宪教授在其《圣经比喻》中提出:古代的犹太教为了赎罪会宰杀两只羊用于祭祀,其中一只用于进献,暗示牺牲生命以为犯罪的人类赎罪;另一只则逐入荒废的狂野,暗示驱逐邪恶。
在悲剧《奥赛罗》中,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经历和结局符合叶舒宪教授所提出的“替罪羊”原型。在该剧本演绎中,“一头老黑羊在跟您的白母羊交尾哩”、“我就是一头愚蠢的山羊”两句明确说明了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替罪羊”原型。此外,苔丝狄蒙娜善良純洁“谁也没有干……再会吧!”甚至当她遭受丈夫杀害时依然为他着想,她的死亡是由充满权力欲望的伊阿古的罪恶所造成。而奥赛罗自以为是,愚昧无知,他的死亡归咎于他过于轻信他者。最终,苔丝狄蒙娜的死亡揭示了伊阿古的罪恶,具有高尚一面。奥赛罗的死亡则促使伊阿古接受审判。
总之,该剧中苔丝狄蒙娜代表的是被杀以用于献祭的替罪羊,而奥赛罗代表的是载满人性邪恶与罪恶而被放逐到荒废狂野难以重生的替罪羊,他们的死亡相互融合,构成完整的赎罪特点。
2.《奥赛罗》中的圣经原型:欲望原型
欲望主题是圣经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创世纪》中,上帝的禁果对于亚当夏娃而言就是一种欲望,他们为得到这种欲望而偷摘禁果,并最终为其付出惨重的代价。在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中,伊阿古就是一个被权利欲望冲昏头脑的典型代表。
在剧本中,伊阿古是个权利欲望渴求者。深陷权利欲望的他以“伪衷心”“忍辱负重”在奥赛罗身边,并制造出一系列契机推翻奥赛罗职位,取而代之。首先他谋算副将凯西奥:将凯西奥灌醉后,让他丑态百出,以至于最后被剥夺副将职位,以此来满足自己“为何我不可成为一名副将?”的欲望;接着伊阿古又制造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奸情陷阱,使奥赛罗发疯,致使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死亡悲剧。在权利欲望的驱动下,伊阿古制造一系列奸计,虽实现了自己的权利欲望,但也将他推进了无边的欲望深渊。
欲望作为人的本能,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已有的原型。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莎翁在其悲剧《奥赛罗》中还原了权利欲望的原型,这也是悲剧的迷人之处。
三、結语
圣经作为西方神话的向导,是西方文学著作借鉴的基础。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的人物,情节都被赋予着圣经原型。本文主要以悲剧《奥赛罗》为文本,分析其中人物的圣经原型:“替罪羊”原型;欲望原型,从而帮助读者从圣经原型视角进一步地了解和赏析该悲剧。
参考文献:
[1]弗莱.批评的解剖[M].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出版社,1957.
[2]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莎士比亚.梁实秋译.奥赛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赵静香(1991—),女,汉族,河北沙河市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单位: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