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2017-10-21 11:01刘振中
名城绘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济指标资源整合

刘振中

摘要:对于我国的广阔土地而言,土地利用转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土地转型经济进程,主要是在提升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条件下考虑土地转型资金投入。本文就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管理规划进行探讨,浅谈土地形态转型中土地资源管理过程及其现状,能够在其建设过程中对出现的冲突进行转变,最后促进土地资源化的不断转化。

关键词:土地转型;经济指标;现状改造;资源整合

伴随我国经济土地建设进程发展得越来越好,特别是在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方面[1],所以土地的发展日新月异。可见,对如今的土地资源转型设计来说,国内土地形态转化设计及进行需要提上日程,加快土地的空间利转型率及格局的相适应性,转型技术要求强化其资源管理力度,进而健全该土地资源的管理规划系统。在管理规划该土地时需注重方法的安全合理性,同时在估算我国土地用地利用率拓展时需顾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提高该土地的规划建设合理性的同时提升其利用水平。

一、我国土地利用转型规划的意义

(一)土地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眼下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土地的资源在被不断地更新,且该现象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耗更明显。所以,对于我国土地经济整体发展而言,我国在土地规划项目上意义重大,要想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得更好,首先就得保证土地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并且,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其发展过程的土地资源消耗需顾及各方面影响因素。

(二)土地转变设计的思路探讨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而言,其土地负荷发展实况变化多端。新城镇化对中国紧缺的土地资源带来了压力[2]。所以,设计该土地的转型结构时,需结合土地规划建设时间多,在土地转型的不同层次阶段,应当注意其合理性,由此,我国经济土地规划调整进度的复杂性较高。

(三)优化我国经济土地的设施和转型结构

人地关系演变具有继承性[3]。提高该土地的设施和转型结构水平有助于提升土地质量和经济效益。但是,对于现在的土地利用转型线路处理而言,大部分都是依靠自身经验解决问题,以至于其问题频发率越来越高。所以,应从大局层面考虑提升该土地的土地利用转型流转速率。

二、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面临的问题

(一)未能及时满足我国经济需求

因为我国大多数土地地处偏僻,大部分都离城镇中心较远,导致农村土地无法与城市相结合,造成土地利用率较低。现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快,其土地的使用规模也越来越大,原有的土地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我国土地资源发展需求。因为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发达且建设进程较慢,农民没有重视土地重要性,大多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促使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致使我国土地转型发展速度远不如现在的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进而造成我国土地供不应求。

(二)农村土地长期无人管理,土地基础管理跟不上时代

因为我国在很早的时期就开始构建土地利用,同时没有在扩大我国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改造,致使有些偏远农村土地产生荒废的情况。由于该土地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土地荒废的同时还会影响环境系统的发展性。尽管相关部门经常研究该土地,但是仍旧不能解决其本质问题。

(三)土地转型方法、技术落后

尤其对于我国农村土地来说,现在仍旧处于只种植农作物的状态,土地管理人员对土地的转型及资源的管理操作熟练度不高,无法及时对其土地资源管理技术进行驾驭。致使其达不到理想管理效果,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土地问题。对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下产生的土地問题而言,部分技术人员在管理该土地时只依靠自身经验做出判断,少数技术人员对于土地实际状况无法做到充分了解,导致该土地的土壤出现隐患。

三、土地的规划进程

(一)我国土地规划原则

对于我国土地规划而言,其规划原则的遵循至关重要。同时,在调整土地结构的合理性时需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土地利用率的情况而定,进而促使其土地利用水平更高。我国土地的相关规划原则首先必须要保证其可合法性、紧密性和多样性,然后根据该土地的地域差异性选择合适的土地转型规划方案,提高其土地利用率。对于我国土地规划而言,需尽可能完善带头人的建议:其一,加强对土地规模的管控,并引领土地转型土地加强利用率水平;其二,在该土地规划后,尽管土地可能或多或少出现的问题呈现持续上升状态也要对其达到理想的调节效果;第三,该土地规划后能最大程度提升其利用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其规划过程除了应该注重节约相关建设成本,还需酌情提升该土地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效益。持续完善该土地的进程,并不断挖掘其利用价值和潜力。

(二)土地利用转型风险预测

要想做好我国土地的转型与建设,最开始应实现土地利用转型稳定性测试的储备活动,以此为土地形态的转化所需条件做好准备。分析规划土地利用转型风险范围的负荷情况,明确当前地区的土地结构,从而对该地区的土地转型进展实况进行预测,这个过程就叫做土地利用转型风险预测。土地形态转变进度中应当首要能够完全贴近生活实际,保证其土地形态转变结构能够在低风险的条件上完成设计。

(三)选择土地转型点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规划,需要在土地上寻求解决之道。土地转型风险预测可以在提高建设便利性的同时还能缩减资金成本。转型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提高其复杂性,进而在农村的土地经济性规划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各个制约条件为没有完成的土地的处理和规划提供优良的条件。

(四)土地资源管理建设

不同的管理土地资源的方法都具备不同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在提高操作安全性、低风险的同时节约建设成本。对于土地的具体资源的实际情况而言,管理方式合理性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环管理方式是该土地经常使用的转型方式,且该方式注重简化性。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土地的安全性,营造出一个安全,无毒的环境。

四、结束语

对于我国土地而言,强化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同时还需提高该土地发展过程中的工作分配科学合理性。在预测我国土地经济性发展时需顾及实际情况,提高该土地的规划建设合理性的同时提升其设施水平,进而保证我国土地的延续性发展。借此促使该土地转型过程中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苏敬.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浅谈——以河南省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26):62.

[2]宋婉静.新城镇化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54-56.

[3]李小云,杨宇,刘毅.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J].地理研究,2018(08):1495-1514.

(作者单位: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猜你喜欢
经济指标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京津沪渝穗主要经济指标
京津沪渝穗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1—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