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与安全对策分析

2017-10-21 11:01李江涛
名城绘 2017年2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李江涛

摘要:现阶段,轨道交通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知,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的总线路长度约为390公里,除此之外仍然有1500公里的城市轨道正在处于施工建设中。由此可见,城市轨道在未来几年一定会为人们带来更加优质的交通服务。虽然该交通方式在实际运营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有待改善,但是相信不久之后该交通方式的运营管理一定会取得巨大的突破和进步,为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安全对策分析

轨道交通是我国未来几年交通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该交通方式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方式。与火车相比目的地更加多样化,与公交相比速度更快,因此轨道交通受到了群众们的喜爱,也因此受到了广泛地推广。针对这种情况,将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对其运营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其安全对策等内容进行探究,希望所提出的一些意見和建议可以为从事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运营管理问题

(一)管理体系问题

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较短,虽然为我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其管理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漏洞,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需要由规划设计部门、运营部门、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等各个不同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在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缺乏一定程度上的沟通与交流,常常会导致部门脱节,不能够及时地完成轨道交通在日常运营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1]。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完善交通部门的管理体系,尽可能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二)管理法规问题

管理法规的制定对于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来说不仅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将轨道交通内的建设工作、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处理,实现轨道交通安全稳定地发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但是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虽然现如今我国已经针对轨道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文献——《城轨交运管理法》,但是其规定的范围还不够完善,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根据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安全标准问题

每一个轨道交通项目在开始运营的初期阶段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其主要内容是根据我国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营情况来制定的。该标准对于全国来说是一致的,其中包括轨道交通中所发生一些安全事故类别的划分、安全事故等级的划分等等。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暂未制定全国统一的安全标准,对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希望该问题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四)安全意识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信息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知,轨道交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在大多情况下都是由于乘客们缺乏一定的安全责任意识而导致的,轨道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乘客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加强乘客们的安全责任意识,以此来有效地降低因顾客缺乏安全意识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安全对策分析

(一)加强协调配合

为了进一步确保轨道交通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该城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管理、建设等部门的相互协调。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该部门进行相对应的安全验证工作,为后续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理论基础;第二,审查部门需要在原有的法律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性的审查力度[2];第三,定期组织交流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所涉及到的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从而有效地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完善管理法规

根据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营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总结和分析现阶段轨道交通仍然存在的一些运行故障和管理问题来不断地优化和改善轨道交通相关的管理法规。从设计环节、监理环节、规划环节、施工环节、运营环节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这些方面所涉及到的管理法规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进一步对乘客以及轨道交通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统一技术规范

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领域仍然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因此技术工艺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容易埋下一些安全隐患,不利于轨道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我国轨道交通的运营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技术,借鉴国外丰富的轨道交通管理经验[3]。在确保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优化和改善轨道交通的技术规范,并且将其进行统一化管理,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未来进步和发展。

(四)完善应急方案

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些突发状况,工作人员为了确保在轨道交通发生突发状况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控制和处理,则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和应急方案。具体如下:第一,工作人员需要提前与轨道交通运行路线上所涉及到的一些消防单位、公交单位、公安单位、医院单位等相关单位的确认联系方式,当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突发状况时工作人员可以快速与最近的相关单位取得联系进行求助,尽可能地将人员伤亡情况降至最低[4];第二,对工作人员做好应急措施培训工作,确保在发生突发事故时工作人员能够保持思想上的沉着稳定,有条不紊地对惊慌失措的乘客进行正确地引导和指示,最大程度上提高该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目前而言轨道交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法规缺乏约束性、安全标准不统一、缺乏安全意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不断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不断地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统一技术规范以及完善应急方案等方式来有效地缓解这些问题。轨道交通在改变着人们的交通方式,而工作人员则需要通过加强对轨道交通的管理力度来提高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常鑫,荣建,何凡.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6,16(02):138-142.

[2]杨永平,边颜东,周晓勤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10):101-106.

[3]何霖,方思源,梁强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挑战与对策[J].都市快轨交通,2015,28(02):111-115.

[4]陈文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4(19):258-259.

(作者单位: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物资总库选址模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方案选择
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优化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客流短期预测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施工工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