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0-21 14:12刘硕焱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

刘硕焱

摘 要: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资产质量显著改善,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仍较低,不能有效防范和管理风险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培育优秀员工文化,妥善处理不良信贷资产,融资体制创新,加强外部监管措施。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192-02

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行策略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风险偏好来决定信贷业务的规模的大小,并承担相应的信贷风险,通过对信贷业务进行管理来保证商业银行资金能够稳健运行,合理的周转,达到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目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流程一般是先识别风险,之后对风险的进行计量,然后检测风险,最后通过相应的策略控制风险,常用的策略有: 风险分散策策略、风险对冲策略、风险转移策略、风险规避策略和风险补偿策略。

1.1 风险分散策略

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句话形象的描述了风险分散策略的原理,通过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保证所有的鸡蛋不会一起损坏,具体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的一种策略。例如马柯维茨的投资理論认为只要投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不完全正相关,那么投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预期收益率的资产就能起到分散并降低风险的作用,从而使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消除,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1.2 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一般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消除潜在资产损失的风险,而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的资产或金融产品风险对冲可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市场对冲和自我对冲,市场对冲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对冲,而后者是指商业银行借助收益率具有负相关关系的业务组合进行风险对冲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策略对其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衍生品风险以及股票风险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1.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一些合法的经济措施或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他人的一种策略性选择,可以是购买某种金融产品,也可以是采用一些合法的经济措施 风险转移又可以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其中保险转移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购买保险,缴纳保险费,将风险转移给承保人的一种措施 保险转移后如果商业银行发生风险损失时,承保人会给商业银行一定的经济补偿,非保险转移通常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是会要求有人為借款人提供担保,如果发生信贷风险,则由担保人承担相应的贷款本息和,以担保和备用信用证等方式将信贷风险转嫁给第三方。

2 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行长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职能于一身,难免为业绩进行高风险投资内部审计不独立,人员多有行长任命,由行长领导,对高级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 第二,营销职能与风险管理不独立,客户经理既做信贷业务又进行风险管理,出于自我利益可能会与企业合谋骗取银行贷款,出现道德风险; 第三,信贷风险流程过于繁琐,层层逐级报告,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地管理风险。

2.2 信贷风险集中

将信贷资产过度投放在某些行业与重要客户身上,一旦出现风险,便会引发一系列危机,轻则破产重则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混论,引发公众恐慌,破坏社会和谐 我国商业银行集中的信贷风险主要存在于区域、行业、客户、存款结构中。

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应对策略

3.1 优化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把原先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分布在各分支机构的数据库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成为大规模集中式数据库结构 包括应用体系结构的改造、数据模型的重新构造等。同时,全面整合会计系统中的信息,两个系统要链接好 会计系统中记录的放款、利息偿还、贷款账户资金变动情况等信息能自动同步到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中,同时信息系统中的记录更新时也要同步到会计核算系统中,保持两者信息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实行信贷业务的贷前检查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中检查、贷后监督等环节都要做电子化记录与管理。

3.2 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首先要明确信贷风险偏好、奉行、诚信为本、稳健经营的原则,确立稳健的风险偏好其次,提高信贷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随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竞争的加剧,唯有开发人性化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与全程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形成自己的稳定客户资源,提高竞争力信贷产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在为客户提供信贷产品的同时,更要展现人性化的服务,充分尊重顾客同时要对客户进行回访,反馈他们对贷款产品的评价,以更好的完善产品最后,做好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传承。

3.3 改进不良贷款处置方法

根据分支机构之间信贷资产质量的悬殊差别和不良贷款状况的巨大差异,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 划分类别差别管理统一调控、整体推进的分类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面对不良贷款在机构之间的差距及其继续扩大的趋势,其中潜藏的深层次风险将逐渐暴露,并可能成为银行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乃至实现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阻碍因素,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针对不良贷款比率高低不同的分支机构需要实行分类管理主要是依据各机构不良贷款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经营目标与考核要求,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采取不同的清收处置策略,引导分支机构调整业务定位,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昕.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行业思维[J]. 现代经济信息,2014,(03) .

[2] 伍铁林.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4,(01) .

[3] 于娟娟.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启示与借鉴[J].管理观察,2013,(21)

[4] 任健.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 金融经济,2012. (18) .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助力防控信贷风险研究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