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模式

2017-10-21 13:19付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模式思政课高校

摘 要:思政课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院校是什么,专业是什么,这都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本文就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模式做了详细的探究,以期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004-02

"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2012年产生于美国,2014年5月,随着教育部官方慕课网站"爱课程网"的正式上线,我国高校正式进入"慕课时代"。教育部官方慕课是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11月16日,全国2000多所高校推出的教育部官方慕课总数不过233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课堂规模偏大,课堂互动困难,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虽然所占学分多,但不少大学生并没有将这些课程真正重视起来,甚至将其当成考试前需要疯狂背诵的学业负担。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给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带来了诸多创新机遇。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了很多探索,清华、复旦、浙大等高校都在探索慕课授课形式,实现教学的移动终端化。

1 高校推进慕课建设进度缓慢的原因

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慕课课程,需要老师对知识体系重新切分,要求较高。南京大学张亮老师介绍,他在录制"理解马克思"这门课程时,前后花费了4个多月,可以说是耗时耗力。

据介绍,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录制慕课就是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多出来的一件事。一所重点高校负责慕课项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联系老师录制慕课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说是"连连碰壁",愿意做这项工作的老师不多。"加上慕课建成后,需要放到网上接受学生们的公开‘评判,不少老师对授课效果没底,不太敢尝试。"因此,慕课教学模式仍需要调动老师积极性,有高校在机制上创新。

慕课是新事物,高校对其有个接受过程。在互联网时代,现代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度远远超过以往,因此,可以通过慕课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来更优秀的生源,也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毕业生。高校要抓住了慕课建设的机遇,也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机遇。不过,他坦承,建设速度缓慢和相关的制度设计有关。单靠老师的兴趣来建设慕课,不是长久之计。

课程立项后,学校将配备专业的团队来提供技術支持,对相关老师进行培训、指导,并全程提供课程建设运行全方位技术保障。建设慕课的老师,在申报各项质量工程项目等方面还都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今年该校还将录制"消防系统工程与应用""汽车安全与环保技术""视觉保健康复技术"等10多门慕课。

南京邮电大学尝试在慕课立项时,给予老师一定的经费支持;北大(微博)专门出台了慕课方面的管理条例,将慕课视同常规课程,再根据是否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来计算工作量。只有学校重视了,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打造出优质的慕课,让学生更方便、更高效、更愉快地学习。

2 高校思政课的"慕课"教学背景

面对巨大的课程改革压力,积极探索,启动了"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质量提升计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互动式和实践式教学,挖掘本地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和创新。用慕课形式来激发课堂活力,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功能,把教学效果更加透明化、扩大化,更好地服务广大学习者,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慕课课程不仅使学生受益,也为老师提供了一个发展、提升自我的机会。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重新准备授课内容,更加仔细地去考虑所讲内容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因为视频的录制时长有限制,制作时要有所取舍,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凝练和提升,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以及提升的机会。

3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模式的措施

3.1 推广‘慕课式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慕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思维和新兴手段,符合"互联网原住居民"-90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许多的优点,有助于解决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兴趣度不高、抬头率低的问题。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旨功能在于实现"立徳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并非一般性的知识传授,手段应服从于、服务于目的。因此,不能过分夸大‘慕课的作用,推广‘慕课之前必须要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思政课实效性问题绝不是"一慕了之"。

3.2 必须把别人的教学资源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资源。

‘慕课式教学绝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电化式教学或网络式教学,它是在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持下、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式教学的特点。最优化的方案是各个学校结合自己育人目标、发挥教师在系统把握各门思政课内在体系基础上进行的专题式教学设计。但是这种方式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其他支持上单靠一家学校或仅凭思政课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目前多数釆用的是专业制造商提供的技术平台和课程内容,如清华学堂、智慧树、超星尔雅等平台,其优点是解决了某一学校自己无法或不利于自己做的很多问题,同时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不同学校有不同人才培养目标、有不同的学校文化,因此,对于思想性强的课程,在发挥‘慕课教学优势的同时,更重关注线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真正做到混合式教学。

3.3 建立基于教师能力和水平提高的工作评价与激励机制。

推广‘慕课式教学绝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减轻,而是对教师的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的要求更高了。许多学校、包括一些教师往往认为,一旦实施了‘慕课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大大缩短、教师的教学压力会大大减轻,这种认识距实施‘慕课教学的本意相差甚远,也是无法真正完成‘慕课教学的。‘慕课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网上看视频、网上学习、网上考试,有相当多的教学工作需要在线下准备和实施,包括线下讨论的设计、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对学生思想困惑的答疑解困及其引导等工作,要求教师有全面把控所承担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这里面也包括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慕课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只承担‘慕课教学线下辅导的角色而不注重对课程整体掌握的话,一个思政课教师只掌握零散的、碎片化的内容是很難胜任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工作。同时也要求在实施‘慕课教学之前,必须在制度建设方面形成科学考量和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投入,激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

3.4 建立基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与考核制度。

应该客观地讲,从学生整体状况来看,学生中能够做到自主学习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30%,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的比例会更低。实施‘慕课教学的目的是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导向、自主参与"的学习,网上学习带来的"过程难于监管"、"作弊现象严重"等问题,尽管目前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管理,但是学生学习中功利主义、机会主义等思想与行为,必须通过制度安排来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通过制度设计来约束学生学习中的功利主义、机会主义行为,要求过低或没有要求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校级应付的比例会大大增加。

3.5 引发教育理念与方法改变

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免费享受来自世界名校的精品课程,扩大学习视野、提高专业眼界。"慕课"的教育帮我实现了这个志向。"慕课"的课堂形式与传统不同,它让政治课上起来好玩有趣,但要达到这一点,其实很难,每一堂课都是挑战。

一堂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注意恰当运用教法、注意课件使用分寸、注意调适语调语速、注意整体性有机性、注意全程精雕细刻",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以虔敬之心感染学生、以自信形成授课气场、以亮点设计精彩教学、以史料深化基本学理、以逻辑推导铺展内容、以理性正视敏感问题"。

3.6 受关注的每一堂课都是挑战

政治是我们"与造物主对话的语言"。政治的抽象化本质,使人们可以用理性的思维达到甚至超出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许多教了多年政治课的教师,在教"慕课"这样的课有些受宠若惊。在该网站上可以看到,233门课程集中在不到100所的高校中,南京8所重点高校,并不是每所高校都有課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出的课程更少。

思政课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院校是什么,专业是什么,这都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近年来,大学课程中的思政课却成为了"弱势学科",老师反映课不好上,学生反映课不好听,思政课被打上了"枯燥""說教"的烙印,在学科林立的大学中处于尴尬地位。

4 慕课背景下思政课要"理直气壮"的上

4.1 反对意识形态的"无序化"。

中国发展到今天,政治、思想、文化都有着自己的中国特色,在国际社会上独树一帜。中国的思想文化并不是封闭的文化,相反,一直对外来文化有着友好态度,且自身也在发展过程中,也吸取了大量"舶来品",这些外来力量经过历史的检验、沉淀,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思政课从历史角度,从中国角度出发,考察与世界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最好的最基础的思想指南,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第一粒扣子"。社会上有一些错误认识总是渲染西方社会的思想如何如何多元,言论如何如何自由,殊不知"意识形态"也是西方国家的"雷区"地带,前不久,一些西方国家关闭孔子学院,虽然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实际上是因为被认为是"意识形态的输出工具"。由此看来,思政课不仅不应该是"弱势学科",而理所应当作为大学的重要课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 反对大学课堂的"无纪化"。

现今有些大学老师,政治立场不坚定,专业素养不强,抱着对西方社会的"无限向往和想象",打着"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幌子,大肆鼓吹西方错误价值观,在大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更有甚者,端着共产党的碗,造着共产党的反,享受党和国家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同时,公然在课堂上诋毁党,攻击国家,其"精神分裂"程度令人咋舌。

4.3 反对课程教授的"教条化"。

大学生是最好的课堂检测仪,对于思政课,并非像一般人想象的那般抵触。如果任课老师对自己所上的内容都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对自己所上的课程有抵触有不信任,每天上课只会照本宣科,念上几节课的枯燥定义,那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呢?

思政课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传导的主要渠道之一,要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元的社会思潮只会更加凸显其重要性,促使其的创新和发展,使思政课更"理直气壮"。

【结语】

上好思政课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一方面老师要加强自身信念,加强自身学习,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有坚定的信念让自己拥有传承马克思主义思想薪火、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感、使命感,授课的出发点由被动变为主动,才有去钻研教学的动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与时俱进,适当创新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花心思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授课方式,清华大学推马克思主义"慕课"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新模式,新技术,一扫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引来万人同学"慕课"。

作者简介:付霞,女,1983-11,四川资阳人,毕业于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高校讲师,研究专长,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吕亨龙.基于互联网+高职微翻转教学平台构建研究[J].现代交际.2016(09):266~267

[2] 李梁.“慕课”视域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12):74~75

[3] 黄丽红.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16):195~196

猜你喜欢
新模式思政课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