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仁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实现秸秆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壤质量,对增加玉米产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长远意义。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辽宁西北地区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广中的对策。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10.040
辽宁旱作农业地区普遍存在土壤沙漠化、缺少有机质、土壤严重板结等现象,特别是近年来焚烧秸秆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严重污染大气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公害。我省被列为全国排名前六位的秸秆焚烧省份。通过秸秆还田和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推广,可以实现秸秆的有效利用,并进一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提高土壤质量。秸秆还田和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成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实现我省玉米种植向节能高效方向发展,对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村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1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概况
1.1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主要区域
我省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区主要是集中在阜新、朝阳、铁岭、锦州、葫芦岛等干旱少雨、土质贫瘠、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的辽西北地区。
1.2主要耕作技术模式
我省目前的主要耕作技术模式有三种,分别是碎秆覆盖(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撒落在地里)、整秆覆盖(玉米整秆留在地里)、高茬覆盖(预留30 cm高的玉米茬)。
1.3主要耕作机具
我省主要耕作机具分别是秸秆切碎还田机、碎茬精量播种机、直刀切茬播种机、贴茬播种机。
1.4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效果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经过3~5年的时间才能显现效果的耕作技术,因此,在实施了保护性耕作的地区,由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时间不一样,加之当地的气候及土质条件不同,与未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区相比,其效果也有所差异。但总的看,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区,有以下特点:
(1)玉米秸秆的高度高出20~40 cm,底部黄叶差2片,葉色明显;
(2)玉米棒秃尖少、颗粒饱满,产量提高200~300 kg/亩;
(3)玉米根系粗、密、主根多;
(4)土壤含水量提高;土质松软。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明显提升,对玉米生长所需水份、养分起到了保障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有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
2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模式不能够完全接受。大部分地区对这种新的耕作模式的认识不够,主要是受多年传统耕作模式的影响,不愿改变原有的作业模式,对新的耕作模式造成的地表“杂乱无章”的“假象”不能接受,
(2)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不高。由于这项新技术的效果显现要有一定的滞后时间,农民又有即得利益的心理,害怕到秋天粮食欠收,导致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处于等待和观望居多。
(3)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够。主要是作为此项工作的实施主体县、乡农机站,在财力和物力方面匮乏,也就是说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宣传不能够及时到位,现场演示效果又不能立刻突显,因此使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速度缓慢。
(4)现有的一些保护性耕作机具缺少大型动力支撑,目前尚以中小动力为主,作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领导
由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改变多年来农民传统耕作模式的新的技术工作,在实施的初期,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干预,才能得以落实,因此必须抓好示范地区的领导班子建设,使他们能真正把推广保护性耕作工作做为振兴农业事业的头等大事来抓,才能见成效。
3.2要加大对示范地区的资金投入比例和示范力度
要对已初见成效的地区增加资金投入,使有数的资金产生更大的作用,这样不但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而且能加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速度。
3.3要加大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制
在应用保护性机具方面,要围绕耕作方式对机具的要求,以生产企业为依托,与鉴定、科研、推广部门联合公关,不断开发出新型、适用的耕作机具,以适应免耕作业的需要。
3.4要加大宣传力度,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推向深入
一是通过示范带动,转变广大农民的传统观念,使之更多的农民认知、接收和应用该项技术。二是通过政府与项目区乡镇签订的项目责任状,通过行政引领和扶持政策,更好地推动项目和技术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王丽华.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3(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