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卫华
故事里讲,美术课上教授说:请给我画一缕风。见学生不解, 教授提示说:风虽无形,物却有形,物随风动,风走物形。学生们恍然大悟,笔走如风。有的画了一株摇摆的竹,有的画了一朵飘飞的云,有的画了一炷歪斜的烟……
不同画作的好坏,其实就是看画的意境,如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风有大有小有强有弱,风会给人愉悦也会给人烦忧。这画上一缕缕风的线条,不正是此时他们的心境的真实写照吗!
天上的云随着风儿去向远方,也被风儿拉扯揉捏成各式形状。此时的云就是风的样子,它在讲述着风儿自己的故事。
风是有方向的,虽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但我会循着有风的方向,远眺那一片无声的花开。
风是有灵性的,它时而安静,时而洒脱。楚人宋玉在风赋中说: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此语无疑是对风最好的诠释。所以唯有用心方能解得风语、识得风韵。
风在春天带来蒙蒙细雨不湿衣,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丝清凉与舒适。到了秋天风是成熟的,醇和而饱满,而在冬日的苦寒或许只为换来你的早春东风第一枝吧。
年少的时候不懂什么是风情万种,什么是巍巍雄风。不解风情却喜欢迎着雨追着风,无风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沿山路顺驰而下,任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感觉似乎追到了风的足迹。
有人时常比喻光阴荏苒,岁月如风。在风的记忆里,有光影斑驳的故事,常因一张旧照片、一首老歌曲而勾起内心的激情涌动。
风真的是无形的吗?但其实还是看得见的吧?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表达告诉我们一些事情,而我们总是听不见又看不懂。如果风的形成只是空气流动的结果,为何它又能吹散世间一切的哀怨情仇,吹散凝聚在心底的所有尘埃。
坐在山巅静静地听风,真是一种感情的享受,也是对心的愉悦。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风的眼睛里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 人的心境其实就如风的线条。心境无形却能指导有形,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是心境的袒露。
是“风动?幡动?”到底都是“心在动”, “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风在感悟自然的心境中又是如此微妙。人若能减少“心随境转”,增长看待事物的平常心,倒也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了。
所以有多少人都在羡慕风的自由,都想象着能和风一样洒脱地生活。有时却又忘了风其实也是有情绪的。偶爾是“斜风细雨不需归”的愉悦,有时却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与无奈。或又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婉凄凉。童年嬉戏于河谷之中,风是山的味道; 青春成长在树阴之下,风就变成绿的颜色;成年以后的风有果实的清香,厚重而温和。
风有着无比威力,当它积蓄了太多的怨恨与不满时,大地便会遭受一场肆意的破坏。此时它是势不可挡又无坚不摧的,只有等待它释放了发泄了理性了,或许才会回头来做些弥补。
大概谁也摸不透风的脾气吧?那又有什么样的人可以呼风唤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