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如何从中性存在转变成信仰?

2017-10-21 01:44:56作者尼尔波兹曼魏路
华东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兹曼尼尔评判

作者/尼尔•波兹曼 文/魏路

技术是如何从中性存在转变成信仰?

作者/尼尔•波兹曼 文/魏路

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批评家,对后现代工业社会有着深刻的洞见,他的《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和《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构成了媒介批评的三部曲。这三部著作都一以贯之地呈现出波兹曼对技术清醒的认和批判的态度。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他对技术垄断下文化的独立性和传承发展表示担忧,同时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犀利的批判。他认为,技术不仅导致“信息革命”,而且进一步摧毁了信息防御机制,最终可能会导致文化向技术投降。

在书中,波兹曼讲述了塔姆斯法老对特乌斯发明的文字的评判,塔姆斯认为,技术发明人并非评判发明利弊的最佳人选,他们用文字这种外在的符号帮助自己回忆,而不再依靠内在的资源帮助自己记忆。波兹曼认为,虽然塔姆斯的评判存在一定的错误,却指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技术进入一种文化时,它会毫无顾忌地对文化进行攻城略地。同时,技术的渗透会逐渐产生一种意识形态的变革,技术垄断一方面颠覆传统的思想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新产生的关系一旦技术失控,将会造成文化失去道德的根基。当人们对技术开始抱着一种近乎信仰的态度时,技术已经获得了胜利。人们被技术创造出来的东西控制,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这种变化。塔姆斯的语言是正确的,人们发明了工具,却不能预料技术的革新会带来怎样的社会深层次结构和思维方式及观念的转变。人们总会在新技术中看到自己获得了什么,却很少思考自己会因此失去什么。

波兹曼从技术发展和与文化的关系把人类社会文化分为工具使用、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三个文化阶段。前两个阶段技术和文化之间的博弈关系还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技术垄断阶段则技术已成为文化的威胁。这一阶段的信息技术对印刷文化和文化素养产生了巨大的侵蚀,这种侵蚀不是使得后者不合法、不道德或不受欢迎,而是使其无影无踪,失去意义。

波兹曼从医疗技术、电脑技术、隐形技术、唯科学主义和文化符号流失等方面对技术垄断进行了批判。技术垄断是将技术推向神话之巅,使得技术变得至高无上,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选择都基于技术垄断这一意识形态而发生改变。技术垄断在悄悄地重新定义人与技术的关系—患者对机器绝对信任,医生要依赖机器来作出诊断。技术从一种中性的存在转变成人们的信仰,并由此改变社会的结构和秩序。

猜你喜欢
兹曼尼尔评判
交流与评判
这个“花瓶”不简单!毒枭教父背后有个狠辣女人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自动化学报(2019年6期)2019-07-23 01:18:18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尼尔丝历险记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中的现代性倾向批评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3期)2016-07-12 12:55:27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2
卡尼尔广告等
新营销(2015年5期)2015-05-30 17:05:29
哥伦比亚埃尔波韦尼尔幼儿园
神州·校长(2013年7期)2013-04-29 19:10:31
一句话评判
意林注音版(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