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之我见
■ 金熙俊
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小学硬笔书法教材副主编、东莞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获奖入展:
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语文报杯”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书法大赛三等奖
第三届“康有为奖”书法篆刻评展 优秀作品奖
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教师三笔字大赛一等奖
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三等奖
全国首届中青年硬笔书法作品展三等奖
全国首届硬笔书法正书艺术大展二等奖
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第十一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大展一等奖
“中吉大地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金奖
谈起书法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谈一下我的书法教育观。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道交流。下面我从六个方面阐释如何培养出书法班的好学生。
想让学生写好字,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变“要我写字”为“我要写字”,只有学生喜欢写,老师讲的书写技法才会奏效,否则谁讲都没用。所以在课堂上要把相对枯燥的写字练习变得有趣,让学生爱听,能听得懂,为此,我们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可穿插讲述一些书法故事。不过语言要精练生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校外培训一次课一般都是90分钟,分两节课。每节课要精讲多练,要以训练为主,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纠错。老师要准确示范,一定要学生认真观察,这个过程很重要,不能落下一个学生。只有看得准,才能写得准。每一节课,要有精讲、示范、练习、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再练习、总结等一套完整的流程,要安排得流畅自然,紧凑高效。
校外培训机构的书法课,比之学校的书法课,更应注重“因材施教”,因同在一个班的学生的年龄、禀赋不同,书写水平参差不齐,我通常的做法是前一节课讲相同内容,后一节课进行拓展训练时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书写水平的高低安排不同内容练习。对于基础较好、悟性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作品训练的难度、深度、广度。
学书法者半途而废的较多,甚为可惜。书法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从我多年的书法教育实践来看,凡是跟随多年,坚持学习的同学大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课堂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和“应用意识”。“作品意识”要及早培养,把写作品当成是给学生的“福利”,让学生爱写,想写,这样写起来才会认真对待,也才相对容易出好作品。“作品意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作品意识”相比,“应用意识”更为重要。“应用”就是要求学生把学过的书写技巧用在平时的汉字书写上,做到学以致用,千万不能学用脱节。
“习字原无便捷途,期成端在下功夫。二分笔砚三分看,余事还须广读书。”吴丈蜀先生的这首《学书诗》说明了读书对于写字的重要性,学书之人必须要注重字外功的修炼。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其中说到:“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体现。书卷气采自于书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激进可以变为平和。”腹有诗书气自华,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高雅的气质,在平时的书法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书卷气”的培养,并把人格教育自然地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技法学习之中,做到“润物无声”,避免刻板的说教。
以上所述仅是我书法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或许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我是认真的。
■ 曾漫杰
15岁,就读于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书法作品获“香市杯”东莞市第六届中小学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第二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青少组特等奖。
节临赵孟頫《道德经》(故有无之后脱:相生,难易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低之相倾,音声)
■ 廖滟翘
女,16岁,就读于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松山湖(生态园)校区高二年级,书法作品获第一届“文凤堂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中学组二等奖、第一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录《菜根谭》三则(“从”应为“徒”“渺”应为“眇”“有”应为“多”“媸妍”应为“妍媸”)
■ 郑一凡
14岁,就读于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三年级。书法作品获第一届“文风堂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小学高年级组二等奖、第二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青少组金奖。
节录白蕉《云间言艺录》
■ 赵政彤
女,15岁,就读于东华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书法作品获东莞市第七届“石竹杯”中小学硬笔书法比赛荣获二等奖、东莞市第八届“观音山杯”中小学硬笔书法比赛荣获二等奖。
古诗四首(“进”应为“盡”)
■ 黄舒韵
12岁,现就读于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书法作品获第二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少儿组金奖、第二届“可园杯”东莞市青少年硬笔书法大赛少儿组金奖。
韩愈《杂说》之四(“欲”前漏“且”“其”后漏“真”)
■ 霍子健
13岁,就读于东莞市沙田广荣中学初二年级。书法作品获 “可园杯”东莞市青少年硬笔书法大赛青少组银奖、第二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青少组金奖。
节录《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