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马云”们如何出奇招赚大钱
随着马云无人售货商店的推出,这个当代经营奇才再次引爆人们的眼球。其实,在民国时期民间也有不少像马云这样的草根经营奇才,他们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出一个个经营奇招,同样赢得了商战的胜利。
王宽诚曾创造了购买废港币发大财的神奇。王宽诚少年时曾在纸行当过学徒,后来,他去了上海,开始时经营面粉业,后来逐步涉足口岸贸易、金融及轻工业,很快致富,到了1937年的时候,他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维大华行,显赫一时。
抗战爆发后,王宽诚被迫将事业的重心转往香港。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后,驻港日军强迫市民使用“军用票”,停止使用香港汇丰银行发行的钞票,港币顿时形如废纸。机遇是给有心人的最好礼物。手上握有一些港币的王宽诚就问一个英国商人,将来日军战败,英国人收回香港后,汇丰之前发行的钞票是否还能流通。那个英国人肯定地说:“英国人最讲信誉,汇丰钞票,到时十足兑现,毫无疑问。”王宽诚对这个英国人的回答深以为然,立即委托他人借口为一家纸厂采购造纸原料,秘密收购港币。
日本投降后,汇丰很快恢复了营业,之前发行的港币,自然恢复流通,而库存的现钞竟一时不够供应,新钞又来不及印刷。此时,王宽诚将这几年按废纸价收购的巨额港币趁机出手,收购了大量物资。汇丰银行得知王宽诚手里存有大量的港币,就以股票换取了他手上的一部分港币,并请他做了董事和行政负责人。这一来王宽诚不仅立时成了富豪,而且一举进入汇丰银行领导层,这是创历史的记录。
湖北武昌清末民初著名的曹祥泰商号,它的创始人是曹南山。曹南山幼年时家境贫困,只读过两年私塾。他的父亲早逝,他十三岁就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多亏左右邻居帮助,凑了点本钱,教他炒熟蚕豆,提篮上街零卖,赚点钱养家。
那时,买炒蚕豆的多是家庭妇女和小孩,曹南山为了讨好她们的喜欢,凡是买他蚕豆的人,他总是抓一大把,数量比别的小贩多,生意也就比别的小贩好,久而久之,人们都叫他“曹大把”。多卖必然多赚,曹南山逐渐有了积累,同时,他发现水果生意利润较大,就改挑水果担子。不过,也没有放弃卖蚕豆。后来,曹南山的兄弟们也加入进来,生意越来越好,也越做越大,由挑担而摆摊,由摆摊而开店,店名就是“曹祥泰”。
图为晋和铁号店
1912年的六七月间,河下来武昌的西瓜船一只接一只,但是逢上了阴雨连天,西瓜竟无人要。卖主怕瓜放久了会烂掉,急于脱手,要价极低,等于白送。当时,曹南山认为久雨必晴,晴后必热,热后必能卖出好价钱。于是,他只花了几串钱,就买进了两船西瓜。不几天,果然放晴,天一下子转为酷热模式。西瓜由几个钱一斤,涨成几十钱、百多钱一斤,就这一次他就赚了四百多串钱。
从这些买卖中,曹南山悟到了两条道理:一是要从长远着想,讲信用,薄利多销;二是测准市场需求,组织货源,并以销定进,盘活资金。就这样,曹南山依此经营之道,抓住时机,陆续把经营项目扩大到杂货、铁器、糟坊、米店等多种项目,并办了工厂,还开了钱庄,曹祥泰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民国时,在湖北汉口有一家大名鼎鼎的晋和铁号店,店老板名叫权景泉。他很小是在汉口长堤街全泰铁号学生意,那年他十八岁,刚刚出师,老板派他带着一千多两银子和另一个同事吴楚卿赴上海办铁货。
当时,他跑过好多处铁号,看货、问价,经过评论、比较,决定向唐晋记铁号进货,一次办足。权景泉首先选定了热门货的元钉、铅丝、竹节钢、白铁皮等。后来权景泉发现唐晋记铁号有大堆的废旧货,各类废旧铁丝都有,这类已经锈蚀的商品,平时很少人光顾,更不要说大量购进了。因此类货最多再堆放一年,就要报废回炉。权景泉在废堆前徘徊很久,重点选购了18-21号废旧钢丝和12-14号废旧钢绳。
精明老练的唐晋记老板唐晋斋看在眼里,连忙探问原因。权景泉说,在湖北农村,每到年节,需要大批灯笼,城镇工匠都得及时赶做,往往用竹篾制作,比较粗糙不说,还容易引燃,用轻铁丝做的就最受欢迎。如果做灯笼用18-21号新铁丝,每百斤要八钱银子以上。这些废铁丝运回去用柴火一烧,脱了锈,色泽新、质变软,完全可以代用。即使将买价、运费、柴火和加工费加在一起,不会超过四钱银子,仍大大低于新铁丝的价格。如果再减价卖出,更会受买主欢迎的。至少可获得一本两利甚至一本三利。至于废钢丝绳,先把好的选出来,卖给洋伞坊做伞骨子用,同样可得好价钱。次品卖给茶叶店、包装店钉箱子,也可一本两利。
唐晋斋听了权景泉废旧铁丝里的生意经,认为他是一位推销能手,很有经营本领。自己早想在汉口开设分店,可是一直没有经理的人选,如果将他挖过来,经营肯定会搞好的。第二天,权景泉登门告别时,唐晋斋说自己想在汉口开设一分店,请权景泉负责。权景泉认为自己太年轻,不敢答应。回旅馆后,吴楚卿劝他不要失去机会,他这才下定决心,与唐晋斋议定合办汉口分店事宜。几经周折,权景泉摆脱了全泰铁号的职务。在堤口太和桥租下房屋,由上海唐晋记投资调货,开起了“晋和铁号”,权景泉任经理,经营搞得很红火,前五年就向唐晋记上交盈利十万两银子。
1936年,天津正兴德茶庄的生意正是如日中天,红红火火。可是不知为啥,老板与其手下总账刘少波、广告主任、采办、推销员等产生了矛盾,这几位气不过竟然集体辞了职。这还不算,这几位辞职后,凭着多年的经营积累,集资三万元,由刘少波任经理,在正兴德竹竿巷总店的对面,开办了成兴茶庄,公然与正兴德对着干了起来。他们取“成兴”作为店名,其信条是:“成大事也惟信用,兴立基础在精神。”
由于他们是从正兴德营垒中冲杀出来的,知己知彼。在经营中扬其长为我所用,避其短为我所戒。刘少波带领他的团队,精诚团结,锐意改革,重质量,守信誉,尤其是加强了广告攻势。当时,津门小梨园演出很火,他们想办法把广告打进了这里。他们在小梨园的桌围上做文章,成兴做成成品桌围赠送给小梨园无偿使用,而且是绣花锦缎,醒目精美,上面还绣了演员的名字,下缀“成兴敬赠”。角儿换,桌围更,与场内横幅相辉映,影响很大。马连良到津演出时,他们立即与中国戏院达成协议,每售出一张票,赠“成兴”袋茶一袋。他们还打进了电影院,开片前,经常映出成兴袋茶的广告。再一个就是,当时电话机的话筒时兴包红绸,为的是卫生,成兴就特制红绸,免费分发,上印“电话购茶,随时送到,成兴茶庄敬赠”,因此,人们拿起话筒,就见成兴。一时间,成兴盛誉满津门,广告宣传无孔不入。旅店、浴池、水铺、茶摊、街头巷尾杂货铺,甚至日历上,无处不有成兴袋茶。成兴的生意日渐红火。
再说正兴德,由于人才流失,元气大伤,虽有百万之巨的资本,由于经营方法上放不开手脚,因循守旧,以致入不敷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这场旷日持久的茶叶商战,历时二十个春秋,结果是:成兴资本发展到四十八万元,是创业之初的十六倍;而正兴德却每况愈下,资产减少了三分之二。
(《团结报》2017.8.22、《财经界·管理学家》2008年04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