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风来 花开遍地香

2017-10-21 16:56文丨陈李佳旭
遵义 2017年20期
关键词:藤编汇川区创业园

文丨陈 燃 全媒体记者 李佳旭

一夜春风来 花开遍地香

文丨陈 燃 全媒体记者 李佳旭

板桥镇藤编一条街(李佳旭/摄)

“外出打工千般好,不能照顾小和老”。近年来,在亲情的召唤与政策的吸引下,许多遵义籍在外乡打工的农民工决定返乡创业。作为“农民工政策的发源地”的汇川区在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等方面狠下功夫,各类开发园区、农民工创业园、孵化基地、标准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吸引着成千上万农民工返乡创业,涌现出了张明富、刘正念、黄中敏、马毅、李龙基、卢光勋、程发强、吴疑、李茂林、黄勇等一大批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农民工纷纷返乡当“创客”,在汇川已经成为新趋势,更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腾飞,带动百姓脱贫奔小康的重要力量。

能独善 更能兼济

贴瓷砖、装玻璃、刷墙壁、接电源……这几天板桥镇四一三小区的一所废弃小学内突然变得忙碌热闹起来,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正在现场指挥,忙得不可开交。他就是板桥镇的“名人”——马毅,一个将板桥藤编推广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牛人”。

马毅介绍,正在装修的这栋小楼是自己开设的一间职业培训中心,叫“毅丰职业培训学校”。国庆节后这里就将迎来第一批学员共40名,而且都是建档立卡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首期将主要进行藤编的培训,后期还会增加餐饮、礼仪等课程,半个月就能将课程教授完成并让学员独立操作。“由汇川区就业局与职业学校共同聘请老师,学员毕业后还可以跟我签订劳务合同或者销售合同,我来负责包销他们的产品。”

“针对贫困户实行长期免费培训,这也弥补了板桥镇没有专业就业培训学校的空白。”马毅为什么想到做这件事呢?从他的经历中或许能找到解答。

马毅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是一个遵义人还在饿饭的年代,贵州之贫令人难以想象。到了求学时期,马毅刚好遇上文化大革命,反正学校读书作业不多,他放学回家后就在爷爷和爸爸身边看编藤椅,渐渐地学会了制作藤编的各种传统工艺。但是,好景不长,当成家后的马毅还在为生计所烦心的时候,妻子、父亲相继病倒,自己也被摔伤。“赚钱”成为了马毅当时最紧要的事。于是,他和妻子一起来到广东佛山市顺德区,进入一家藤编厂上班,不仅掌握了核心的技术,也积累了资金和人脉。

2009年,马毅回乡创业,凭借八年打拼的经验积累,很快决定跳出传统藤编的老路另辟蹊径,从事藤编工艺品的开发,同时注册成立公司、培训技术工人、引进外地设备、突破传统样式,一下子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各式各样的藤编家具和工艺品迅速走向市场,订单雪片般飞来。

去年的“双创”论坛召开后,做餐饮、做藤编、做客栈……板桥镇的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一年来这里的知名度提高了,藤编产品销售也有了名气,旺季时,马毅一个月在网上也能卖几十万的产品。他感慨道:“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扶持、关注、引领和宣传。”

“一人致富不算本事,要让老乡们都走出困境才是我的心愿。通过职业学校的培训就是要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能够脱贫致富。”树林中、荆棘里胡乱生长的青藤,在马毅的手中变成了致富之宝,变成了演绎美好人生的画笔。有人说他是指尖上的舞者,用一根青藤编出了五彩的人生路;有人说他是娄山关林中的一根青藤,其貌不扬却默默奉献一生。人的成功靠什么,农民工创业致富是为了什么?藤编艺人马毅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创事业 更是建功

2017年1月13日上午,首都北京寒冷的冬日,前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的办公室接见张明富一家,温家宝十分关心曾给他写信反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张明富近况,温家宝的接见,温暖了张明富一家的心,也坚定了他扎根山乡拔穷根的决心和信心。

张明富是一个“奇人”,在他身上有着许多“标签”:“时代领跑者”“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全国创业之星”等,他还是贵州省人大代表、遵义市政协委员、汇川区政协常委,他是一个个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杰出代表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关于张明富的故事在汇川区可谓家喻户晓:17岁辍学南下打工,1992年放弃在沿海挣大钱的机会返乡创业,养鹌鹑、做化妆品、做食品深加工,让当地2000多农民走上致富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为了给返乡创业者争取政策支持,先后在2007年和2011年分别给温家宝总理及李克强总理写信,得到了两位总理的批示。催生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见》的出台,大坎村成为中国农民工政策发源地,张明富成为全国返乡创业第一人,汇川区成为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第一县,2016年全国首届农民工高峰论坛在汇川举行,梦润集团2017年还被国家农业部定点全国农民工培训基地。

尽管如此,张明富还是“不满足”,他说:“自己富不算富,要让更多的乡亲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为了让更多的返乡下乡创业者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事业,他建立起了梦润返乡创业园。进驻园区很简单,但要具备三个条件:无污染企业、农民工创业、内生动力强,目前已经有二十多家企业表示想入驻创业园,但园区还在进一步考察中。

记者走进位于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的梦润返乡创业园一个小厂房内,三台塑料加工机械正在几名工人的操作下不停地运转,机器的旁边堆满了做好的成品——地板砖塑胶套。而在这间加工厂的对面厂房也正在打扫清理,厂长介绍,年底就将把厂房扩充一倍以上。

康源塑业是进驻的第一家企业,老总陆云是遵义桐梓县人,长期都在湖南发展塑胶产业,产品涵盖了高铁零件、卫浴设施、医疗配件、检测仪器外包装等,远销四川、广东、黑龙江等地,回乡创业第一站就选择了张明富打造的创业园。本以为遵义的市场还不够成熟,所以入驻后只是成立了一家加工厂,运了部分加工机械过来接一些低端产品的业务。“由于张总和创业园的名气太大、资源又多,介绍了许多业务进来,设备增加了一倍还是做不完,现在正在办理成立公司的有关手续,过段时间就将把中高端产品的生产设备运过来,届时业务面将会扩大,现在的厂房根本就不够用。”

“创业是创自己的一份事业,但更是创一份惠及民生的功业。”张明富的社会责任感让他在创业之路上越走越坚定。

是传承 更是创新

“改革开放后,催长催肥生饲料猪占领了市场,养一年以上的农家土猪肉消失了。现在,我们还原过去的养殖办法,用猪草加粮食煮熟喂360天,解决了当年农户散养时供应量不足和污染问题……”给记者介绍起创业项目时,遵义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张丽鈜顿时从一个温柔的姑娘变成了“女汉子”。

张丽鈜是“全国返乡创业第一人”张明富的女儿,2012年,拥有高学历的她毅然放弃出国机会,返乡创业。“其实我也矛盾过,出国留学是我的梦想,但我觉得似乎家乡发展更需要我们。”经过强烈思想斗争,她决定回到那个生养她的家乡,像父亲一样创业,带动乡村发展,致富一方群众。

在张丽鈜看来,农村发展之所以缓慢,是因为大学生都去城市了,哪怕是初中生都外出务工了,缺乏劳动力、更缺乏先进的生产力,农民付出太多,收获却很少。“父亲用他的劳动精神、用他的拼劲使家乡面貌焕然一新,我要继承他的精神,用我所学知识,去改变农业不强、农民不富的现状。”

回到大坎村的丽鈜,一直在给父亲“打工”,现在已能独挑大梁。“我们去年支付贫困户和民工工资1000多万元,解决500多贫困户脱贫,100农民奔小康,100多人就近稳定就业……”她和一批返乡下乡大学生创业团队执行的生态猪养殖项目效益突出,目前已有15栋圈舍,养殖规模可达5000头,已实现产业循环,养殖零排放,成为当地的佳话。

当记者问及关于“创业”的看法时,张丽鈜说:“对于创业者来说,必须对市场有充分的认识,拿农业来举例,有的人觉得到农村开展创业就是喂点鸡、喂点猪,种点经果林就算成了,当然,在市场环境好的情况下固然能赚钱,但市场风险评估不准确时,又正好遇到市场不景气,就会亏损严重,没有固定的市场、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没有探索好路径就会增加许多风险。因此,要创业首先要选准产业,再就是延长产业链,做足深加工。”

第二届“双创”论坛再次在汇川区举行,作为汇川区的“创业创新”佼佼者,张丽鈜说道,创业创新必须要结合市场、联系实际,拿目前的生态猪养殖来说,自己就利用大数据收集处理信息融入到传统养殖业中,把猪肉的各种元素、成分含量等结合客户需求提供营养菜单,进行订单销售。

张明富、马毅等一批优秀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为近年来遵义市汇川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作部署,依托贵州省“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培育一批好典型、出台一套好政策、搭建一组好平台、实施一批好项目、打造一方好环境”五个一举措,走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汇川之路”提供了标本。截至目前,汇川区返乡农民工达28624人,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达39665人,成为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2017年6月,还获得“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称号。

猜你喜欢
藤编汇川区创业园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现代室内空间对藤编陈设艺术的应用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植”入藤艺,拥抱自然
2020年汇川区关工委工作硕果累累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编,编,编花篮
——记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园艺藤编班
手指间的藤编 手心里的村民——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党支部书记徐厚明
汇川区老年大学校长为老党员学员“送学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