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徐 勇
桐梓:强化党建引领 助推脱贫攻坚
文丨 徐 勇
桐梓县杉坪村乡村旅游风光(何玉梅/摄)
属于喀斯特地貌、乌蒙山片区贫困县的桐梓,全县有50多万人口散居在深山石山区,有贫困村12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04户60120人,增收致富异常困难。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领导下,桐梓县立足“贫穷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基本县情,以“五在村”工作机制为抓手,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聚全县之能,党群干群同心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了城乡面貌大改善、基础设施大突破、产业发展大提速、干部作风大转变、贫困群众大增收。
——着力夯实目标责任。结合实际,县委认真研究,科学系统地制定出台了《桐梓县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桐梓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1+10”文件实施意见》《桐梓县扶贫开发工作考评办法》等党建扶贫配套文件,建立脱贫攻坚“八大机制”以及日调度、周汇总、月考核、季小结等配套措施,逐级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明确脱贫目标任务及脱贫时限。
——着力激发组织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后进党组织预警整顿机制。强化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严格后进村党组织设别流程,坚持全覆盖,不留死角。近年来共整顿提升末位后进党组织45个。2017年,对15个后进村党组织实行实职县领导定点结对包保整顿提升,挂图作战,销号管理,促使后进变先进,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中坚力量,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研究制定县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围绕“四统三强”,整合各类资源,坚持抱团发展。建立25个试点村,共计注入2500多万元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实施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全县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工程项目、劳务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方式,组建村级劳务公司及合作社71家,整合各级帮扶项目、资金资源,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总额5630万元,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212个村全部脱壳。
——强化队伍建设,牢牢抓住镇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落实“六定一化”要求,强化党管干部原则,认真抓好县乡村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25名和村“两委一队三个人”,为抓实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通过明确乡村党组织书记的脱贫攻坚职责,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加大党建扶贫力度,强化考核措施,进一步坚定了他们扎根基层、奋战一线、全力投身脱贫攻坚的定力,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得以扎实、稳步推进。
——强化精准选派。在省市派驻45名干部到村任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和主要“短板”,选派90名县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组长,选派481名干部、农村知识青年和大学毕业生任贫困村驻村队员。同时针对选派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工作阅历和性格特点进行筛选,真正做到派人精准。同时,通过不定期督查驻村干部、定期调度驻村工作、组织乡镇交叉督查驻村工作等方式,加强了对驻村干部的管理,督促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干。
——强化能力提升。自2016以来,选派2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重庆綦江区、九龙坡区挂职锻炼,学习脱贫攻坚先进经验,选派24名年轻干部挂任乡(镇)科技副职,选派31名乡镇年轻干部参与推进脱贫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磨练了年轻干部处理复杂矛盾、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多批次培训全县乡(镇、街道)党(工)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扶贫干部、驻村干部和农村党员,提高全体干部推进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能人带动。通过培养、扶持农村致富能人,再由致富能人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积极引导种植养殖大户、产业带头人、脱贫项目带头人向党组织靠拢,着力把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形成“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脱贫工作格局。让致富能人在群众身边发挥榜样,真正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已培育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7264名,带领脱贫致富的效应得到较好体现。如坡渡镇党委扶持返乡农民工谢同明创办宇强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并将他培养为党员,在宇强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党支部,通过支部带头、党员引领带动全镇种植花生5000多亩和紫薯1500亩,解决23个贫困人口就业,带动91户贫困户入股分红。
毛主席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让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最活跃的因素,为发挥党建脱贫工作的引领、组织和保障优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县按照“脱贫攻坚重担层层挑,人人肩上杠指标”要求,强化脱贫制度机制落实。
——抓好帮扶机制。从桐梓脱贫攻坚县情出发,构建了县、乡、村、组四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设立了县级脱贫攻坚大决战总指挥部,乡级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村级脱贫攻坚作战队和村民组级脱贫攻坚战斗班,覆盖了全县25个乡(镇、街道)223个村(社区)1833个村民组。立足脱贫攻坚新形势,重新调整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党立卡贫困户工作任务,落实了5183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75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大决战纵横立体扶贫网络体系的成功建立,为加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强大动力。
——抓牢遍访机制。以隆重纪念建党96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党建引领促脱贫•干群连心奔小康”为主题的结对帮扶贫困户大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全县7000余名各级党员干部深入村组、深入群众,积极帮助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帮扶对象“连心结亲”,形成脱贫致富命运共同体,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抓严督查机制。县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关注基层、重视基层、突出基层的工作导向,成立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纪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县委脱贫攻坚巡视督查组,对全县脱贫工作进行专项巡查,进一步强化党建扶贫工作问责问效。目前,全县共开展巡视督查150余次,立案8件、召回干部33人、问责28人、处分45人。
——抓好激励机制。县委把脱贫成效作为干部选拔调整任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评选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干部,对奋战在脱贫攻坚前线的干部切实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干部在脱贫攻坚大比武大决战中有奔头、有干头。近年来,该县在脱贫攻坚战线上选拔表现突出的事业干部62人,大学生村官1人,民选村干部2人,驻村第一书记2人,事业工勤5人。如官仓镇红旗村原村支部书记陈德强同志就因带领村民群众脱贫有功而被选拔到副乡科领导岗位上。
——聚焦优势资源壮产业。桐梓充分发挥自然气候资源和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打抱团重庆市场的牌,研究“重庆所需、桐梓所能”,瞄准重庆市场供需,组织贫困村及村民群众,大力发展外向型乡村旅游,通过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或入股合作发展乡村旅馆,实现党建引领外来企业抱团带动贫困户创收脱贫。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10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3亿元。曾经的二类贫困村杉坪村通过抓乡村旅游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500元增加到2万元,村集体经济从负债10万元壮大到300万元,创造了一年整村脱贫两年全面小康的“杉坪样板”。县委主动与重庆商委合作打造“果蔬保供基地”,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抱团运作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398个,发展商品蔬菜12万亩,精品水果3万亩,干果5万亩,新建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18个产业示范基地,成功探索出结构调整的“官仓经验”和茅石镇中关村“强村富民•三生共赢”内置金融抱团脱贫典型。
——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以交通为首的极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桐梓发展的最短短板,全县抓主要原因主要矛盾,以“砸锅卖铁”的勇气,实施交通大扶贫战略,各级党委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投,整合政策资金77.2亿元,改扩建国道、乡道、村寨路3738.5公里,15个乡镇通二级路,基本实现了“村村硬化路、寨寨连户路”目标。官仓镇在实施脱贫路建设中,有一名干部因日晒雨淋连续奋战42天才回家,回去后家里人都认不出他了。
——聚焦易地搬迁挪穷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几番深入“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群众家中,同其算居住成本、算生活细账、算未来发展,谋思路、出主意,发动群众易地搬迁,帮助698户3217人搬住县城。2016年,桐梓县代表贵州接受全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观摩会检阅。
——聚焦社会资源重整合。抢抓市政府和上海普陀区对口帮扶之机,主动争取市直27家部门帮促桐梓县脱贫攻坚项目78个、资金7.89亿元,争取上海市普陀区帮扶项目8个、资金2100万元。县委政府投入专项扶贫配套风险金500万元,全县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特惠贷”2.25亿元。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帮助9870余贫困户就业。探索成功“企业+”众创众筹“整乡脱贫”马鬃模式。强化“扶贫先扶志(智)”理念,以“重法治•感党恩•淳民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扶贫脱贫宣传教育活动,将政策法律送上门、温暖服务送到家、民生帮扶送到位,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助推了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汇聚起脱贫大决战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