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欣
摘要:近几年,我国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实现有效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活泼的阶段,仅仅通过口述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方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小学语文课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教师的有效结合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结合路径
前言:语文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对直接通过口述的方式为学生分析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当前,新课改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政策和新趋势,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政策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而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生动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掌握过多的语文知识,经常需要一些图画辅助其理解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能通过教学情境真正融入到语文知识的世界当中。例如,教师讲解到长春版教材中《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森林中一片雪地的情境,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发一个相应的动物的头饰,每当代表相应的动物的学生来到讲台上,屏幕上就会在雪地里出现相应的脚印。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进入到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当中,使学生从更加直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所编写的,但是教材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包含的语文知识量是有限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使语文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例如,教师讲解到长春版教材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一些关于古诗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一下诗人王维的生平以及作品,也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重阳节的习俗等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古诗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
3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比较好动和活泼,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增添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兴趣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驱使作用。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讲解到长春版教材中《曹冲称象》这一课时,这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将故事的内容制作成一个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教师将动画放映到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时,可以暂停动画,让学生根据动画的内容思考称量大象重量的方法。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继续播放动画。这样的方式将文字形式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图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兴趣。
4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这几个教学环节是相互独立的,无法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有利于将这几个教学环节结合起来,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讲解到长春版教材中《田忌赛马》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一些知识重点和难点总结下来,并分别录制成微视频的形式讲解出来,比如,課文的中心思想,课文的分段依据等,将微视频上传于网络当中。学生需要结合微视频的内容进行预习,将自己在与预习过程中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其次,在课堂中,教师结合微视频的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或者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学习问题。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微视频作为复习模板,通过反复观看巩固理解课文的内容。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对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以及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教师的有效结合路径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