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泳
摘要: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育相对于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以往的初中数学主要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教学目标,遗漏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更加注重初中生的综合发展,以培育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图形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主。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日标,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发展,突显初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际改革方向与既定教学方向存在一定差异,从而暴露出一定的教学问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将深入分析现阶段初中生数学教改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开展一系列的研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复杂性的特点。且初中生并不具备良好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无法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故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取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尤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1现阶段初中数学改革存在问题
1.1观念严重滞后。在全面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少数教师在开展教学改革运用相关策略时仅注重教學方式与学生方面的改革,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置其中,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改观。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忽略自身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观念严重滞后。在教学改革后的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应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而非教学的主导者。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习惯性主导课堂,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人日欧诺个。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缺乏一定实效。
1.2体制不够完善。教学体制能够直接体现出初中阶段的教学方向。若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必然导致教学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资源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在教育改革后,教育部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发生了全新变化。对于教师水平与执教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体制存在缺陷必然导致教学资源难以均衡分配,从而出现资源倾斜情况,不利于有初中数学学科的良好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1.3学科理解存在误区。在新课改改革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思维,成为新思想教师。其中不乏大量的年轻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据相关调查统计,部分数学教师无法完成基础的教学目标,无法堪当这一重任。主要原因是对于数学学科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理论的讲解。并没有将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发挥其实践性的特点。从而学生无法运用发散的视角去看待数学知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育。这与新课改教学要求相违背。
2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2.1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改革效率与教师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自身所肩负的教学任务和义务,摆正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清晰正确的认知自身的重要价值。突破教学观念的限制,运用新兴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规范自身教学行为,快速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预先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将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考虑到。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缔造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积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完善教学体制。为满足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顺应新课改的发展潮流应对现行教学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完善。认真分析教育部对于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引入完整的教师考核制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与素质,着重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校内教师定期开展教学培育,培育教师丰富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教改新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唯有不断完善教学体制才能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改革。
2.3着重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着重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制作几何模型,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知识印象,深化对于几何知识的理解。使初中生明确的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数学在实践运用的广泛特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调节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全新的教学体验。
结论:总而言之,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广泛性、实用性特点。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无形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初中数学教师应抓紧初中教学阶段,积极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思想贯彻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培育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健全教学体制,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突破教学观念的束缚,制定科学完整的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最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完成,提高学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