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学校和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了新的教学方向,不再是过去强硬的知识传授,强迫学生去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其教学方法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抵触,课堂效果低下,同时学生并没有获得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其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所以说在现如今的教学现状之下,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当务之急。本文就在文中谈谈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化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运算教学;对策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使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把所教授的知识照本宣读,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出现“一言堂”的现状,学生麻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并没有对其进行思考和提问,导致了学生对于数学科目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不到发展,抑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研究方向,试论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1联系生活。引导教学
小学的数学运算相较而言比较简单。在教学时,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加减乘除为主,高一点的年级则是建方程、三角几何等。这些基础的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生活为例,进行引导性教学,使其更加通俗易懂。举个例子,如低年级算数,教师可以举用桃子。桃子是小学生最常接触到的,也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本身而言就对他们有一定的诱惑,教师擅用这一点可以吸引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稍高些年级的小学生的方程问题,对他们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在面对方程时,很难找到这个题目的中心以及辅助信息,因此往往会做错题。此时,教师可以用他们熟知的东西帮助他们先理解,然后再进行练习。如为我们所熟知的鸡兔同笼问题:将鸡和兔子放在同一个笼子里,有头20,脚30,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在看到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将主角换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会有更强的代入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帮助的。当他们找不到题目的思路时,可以引导他们先将已知的条件列好,然后逐一分析。在本题中教师就可以用画图的方式,简单的引导他们找到答案。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给学生讲解小学数学中的经典问题,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加兴趣,提高数学。
2师生交流。竞赛学习
要想获得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數学老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师生交流效果,通过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师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从而达到整体知识水平的进步。竞赛教学是近年来被老师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老师通过合理的竞赛教学让整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同时优生带差生的教学模式首先对于差生来说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同学优秀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不断的学习和应用就能够达到成绩的进步,而优生通过积极帮助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竞争的机制,以正确率以及解题速度为主要标准,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从而让每一个小组成员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集体荣誉感,同时对于数学知识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
3多角度思考。应变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非常活跃。教师在教学时应抓住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加以利用。举个例子,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30分钟,每分钟走100米,骑行速度为每分钟300米。对于这个题目可以有很多种问法,如家到学校共多少距离,又如骑自行车需要多久才能到学校,又如骑自行车比步行早到学校多久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可以一步解答的,有些却需要知道题目里的一些隐含条件。而这些问题的作答,在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解决的,所以老师在教学时,除了要给他们讲这些问题的答案和做题思路,更应该去开发他们的思维,多个角度的训练他们,让他们在看到这些题目的时候能有更深的印象和更多角度的思索范围。当然,这种应变式的教学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备课准备,并对自己的学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方式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训练,教师应该理解并做好这一点。
4小组合作,高效教学
要想构建一个有效地数学课堂那么课堂效率是重要指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吸收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成绩是有效课堂的重要表现方式。老师要实现多元化教学,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上去。小组合作教学是近年来被老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相互相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章节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样可以节约上课时间,加快教学任务进程。
5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手段却是有待考察和探究。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征,整合新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形式,力求创新教学模式,善于捕捉教学改革的契机,为学生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得心应手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信息,从而小学数学课堂成为灵动四射的、生机盎然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