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达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历代帝王奉为“帝王之师”。自汉高祖刘邦以太牢祭祀孔子以后,古代帝王互相效仿。本文着重介绍宋代之前帝王亲至曲阜祭祀孔子及御赐祭孔礼器,除了帝王御赐礼器之外,历代官员也定制冶炼了各种祭祀铜器并历代相沿。
关键词:帝王;孔庙;祭祀祭器
1孔庙的形成与演变
孔庙是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庙宇。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所著的《东家杂记》中记载:“鲁哀公十七年,立庙于旧宅。”孔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以孔子所居故宅立为庙,是孔子辞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的住过的草堂进行了改建,将孔子生前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帽子,看过的书,使用过的物品,放置屋内供桌上进行祭祀,在草堂外布设礼器,并亲写祭文哀悼孔子,原始的“孔庙”就这样形成了,秦朝孔庙祭祀中断,汉朝,孔子的学生和曲阜儒生在孔子庙堂故址之上,重新修建。后經历朝历代整修拓展,规模逐渐扩大,至明清时形成现代规模。
2宋代以前的帝王祭孔
古代帝王到曲阜祭祀孔子的一共有十二位,宋代以前为七位。
汉高祖刘邦,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命大司空宋弘以太牢三牲祭祀孔子。
汉明帝刘庄于公元72年至阙里孔庙,亲祀孔子。
继汉章帝亲祀孔子之后,汉安帝刘祜于公元124年率群臣至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亲幸曲阜,亲自祭祀孔子,开少数民族皇帝祭祀孔子的先例。
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到曲阜以太牢亲祀孔子。
唐玄宗十三年(公元725年),皇帝为进一步加强统治,率群臣至曲阜亲祀孔子,亲拟诏书盛赞孔子,并于开元二十七年正式册封孔子为“文宣王”,开帝王尊孔子封号之先河。
五代时期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于公元952年亲自到曲阜祭祀孔子,并赐祭器留于庙堂内,恢复唐封“文宣王”称号。
3孔子博物馆馆藏祭器解析
孔庙祭器其规制之高,数量之巨、质量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在此列举在孔子博物馆珍藏的两组最具有代表性的御赐精品祭器。
3.1汉五供。
铜牛尊:形体肥壮,双目圆睁突出,双角呈圆弧形向上,角尖锐利,双耳直立,俯首,嘴、鼻连在圆面上向前伸。
铜象尊:形体肥壮,象鼻下垂内卷,两侧各有一獠牙,双耳下垂。背部口沿铭文一周“汉元和二年造孔子庙祭器”。
雷纹铜尊:直口短颈,广肩,腹部斜收,圈足外撇。颈部铸铭文“汉元和二年造孔子庙祭器”,下腹凸弦纹上铸“造尊匠杨应元”六字。
山纹铜尊:盆形盖,敞口,平沿,丰肩收腹,圈足外撇。下部铸铭文一周“孔子庙祭器汉元和二年造”。
陶太尊:陶质,器呈圆直筒罐状,敛口,圆肩,斜腹微收,平底,下承三矮足。腹部有四道弦纹。
3.2商周十供。
木工鼎:商代。平口折沿,立耳,腹下微鼓,圜底,柱形足。器内壁铸铭文:“作父戊鼎木工册”;配紫檀木透雕龙花纹玉钮盖及座,盖内刻款“乾隆御赏”,座底刻款“周木鼎”。
牺尊:周代。器呈羊形,可开合,器身素面无纹饰;配镶雕玉虎牌檀木座,座面刻款“乾隆御赏”座底刻款“周牺尊”。
伯彝(簋):侈口,颈微敛,腹微鼓,圜底,圈足外撇。两侧附兽首象鼻耳;器内底铸造铭文四竖行,仅可辨六字为“伯作尊彝用……永……”;配雕檀木龙花纹玉钮盖及座,盖内刻款“乾隆御赏”,座底刻款“周伯彝”。
父乙卣:商代。口颈稍敛,鼓腹下垂,圈足外撇。器盖和器底内壁竖行对铭“册父乙”三字;配紫檀木座,座上刻款“乾隆御赏”,座底刻款“周册卣”。
宝篮:周代。口外侈折沿,兽首形双耳,腹斜收,下有四矩形足。器内底铸有三竖行铭文“口自作口篮其子孙永宝用”共十一字;紫檀木座刻“乾隆卸赏”四字,座底刻“周宝篮”三字。
亚弓觚:商代。侈口,细颈,腹微鼓,喇叭形高圈足。腹部及圈足皆铸乳丁兽面纹;圈足上有两个十字镂孔,圈足内壁铸铭文“口”,配紫檀木座,刻款“乾隆御赏”四字,座底刻“周亚尊”三字。
夔凤豆:周代。通体错金银,子母口,覆碗状盖,双环耳,喇叭形圈足。圈足饰变形动物纹饰及夔纹;配紫檀木座,座上刻款“乾隆御赏”,座底刻款“周夔凤豆”。
蟠夔敦:应为簋,周代。子母口,覆碗状盖,鼓腹,双兽耳下有垂珥。盖饰瓦纹和窃曲纹,器身上部饰窃曲纹,下部为瓦纹;圈足饰垂鳞纹,三蹄形足上部浮雕兽面纹;配紫檀木座,刻款“乾隆御赏”四字,座底刻款“周蟠夔敦”。
饕餮觑:周代。甑、鬲连铸,双立耳,腹直深,底有十字形箅孔,鬲分裆,圆形柱足。甑口沿下饰一周乳丁云雷纹,鬲腹饰浮雕饕餮纹;配镂空玉钮木盖,紫檀木座刻款“乾隆御赏”;底座刻款“周饕餮觑”。
四足方鬲:周代。平折沿,双立耳,腹微鼓,四蹄形足。器腹一周饰有八个凸起的矩形图案;器底有四条内凹弧线相交而成的长方形合范铸印迹;配镂空玉钮檀木盖及座,盖内刻款“乾隆御赏”,座底刻款“周四足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