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娟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技校的投入,而技校学生流失率仍然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提高学生在校稳定性成了技工学校的难题。本文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分析了技校学生流失的原因,探索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技校;流失原因;对策
笔者所在学校为贵州省六盘水的一个老牌技校,已持续办学近40年,目前有在校生一千余人。随着国家对技工院校资助力度的加强,我校近两年的招生情况较之以往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学生流失率不降反升,成为学校最大的难题,如何才能“招得来、留得住、送得出”,本人就学生流失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发现有来自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原因,现就以上原因作论述和对策分析如下:
1学生流失原因
1.1学校方面。
1.1.1入学门槛低。技校学生入学门槛低、无需考试,学校实行免学费制度,对学生没有制约性,学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1.1.2教学模式陈旧、学习枯燥。学生初期入校有新鲜感,然而技校教学方式大多数仍为传统满堂灌式教学,短时间后新鲜感淡化、心生反感,继而厌学、退学。
1.1.3对学生关心不够。技校学生以15-18岁居多,这些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就背着差生的包袱,缺乏教师关心关怀、与同学相处缺乏自信,且处于青春期、叛逆期,进入技校后,校方强制管理造成学生违纪率上升,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压抑感与日俱增,期盼校外生活。
1.1.4课外活动单一。我校除了五四青年节、元旦节外,很少举行文娱、体育类活动,大多数学生都是住校生,他们只有周末才能离开学校,日复一日的三点一线(寝室一食堂一教室)生活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
1.2社会方面。
1.2.1无法报名参加行政、事业单位招考。行政、事业单位招考基本上都要求是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技校毕业生无法报名参考,家长不愿意送子女到技校上学、部分在校生认为前途渺茫而辍学。
1.2.2社会偏见和陈旧观念的影响。技校学生由于就业不理想,造成了社会对技工教育的偏见,多数人认为“上技校没有出息”,更有甚者把技校看成差生的“收容所”,在这些社会偏见和陈旧观念的影响下,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思想压力大、学习劲头不足、厌学情绪严重,从而导致学生流失率增大。
1.3家庭方面。
1.3.1家庭经济困难。为保证技校学生安心读书,国家给予困难学生助学金资助、免除学费、精准扶贫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仍有部分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来源无法得到保障而被迫退学。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周边乡镇,家庭大多数皆以务农为生、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子女多,生活压力大,家长一旦无法凑齐学生在校的生活费用,就会让学生辍学打工养家,笔者两年前曾资助过一个罗姓女同学家庭,约定每月资助其800元钱(她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一年级学期结束后,罗同学辍学打工,联系其父要求劝回未果。
1.3.2家长错误观念。技校大部分学生皆因行为习惯差、家长无法管束而送入,目的仅想让学校代其行使监管责任,子女不要过早踏入社会习得恶习,学生原有行为习惯很难改变,致使学生“混”的思想日益严重,学习上、纪律上很难达到学校的要求,很快因劝退、被开除流入社会。
2学生流失的对策
2.1学校方面。
2.1.1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教学模式,采取半天理论课、半天实操课的教学模式,用实验或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开设一些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2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教學环境、居住环境差也是诱发学生流失的主因,应多方筹集资金翻新学生宿舍、实训楼,新建塑胶篮球场和草坪足球场、电脑室、实习车间。
2.1.3提高教师素质、关心爱护学生。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引导者,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应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培训、考试,对晋升学历的教师实行学费报销制度、组织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教师真心关心爱护学生,用爱温暖学生,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坚定学习信心。
2.2社会方面。
2.2.1加大技工教育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技工教育,深入开展技工院校“技能中国行”和“走基层、技校行”等主题宣传,提高社会对技校的认识,组织开展校园开放日、优秀校友见面会、技能大师进校园等活动,坚定学生学习一技之长的决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改善厌学情绪。
2.2.2启动便捷升学模式并宣传到位。就我省来说,目前的中职升高职模式招生面广、竞争力大,需要启动便捷升学模式来解决技校学生升学问题,如:单独招生模式,可与高等院校合作、采取单独命题、考试、录取的方法,从技校优秀应届毕业生中招生,并应广泛宣传此种升学模式,坚定学生学习信心。
2.3家庭方面。
2.3.1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保持家校教育一致性。家长对子女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利用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定期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加强与家长沟通、指导,引导家长提高认识、转变错误观念、保持家校教育一致性。
2.3.2提供勤工俭学、实施“爱心工程”。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让学生课余时间能通过劳动赚取生活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学生安心学习;实施“爱心工程”,全校教师都要有帮教对象,帮助困难家庭共渡难关。
总之,生源是学校的命脉,解决技校学生流失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相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全心全力、齐抓共管、坚定教书育人的决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技校学生的流失率必定会下降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