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工艺在艺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7-10-20 13:00赵莹
数码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体系构建

赵莹

摘要:随着我国艺术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艺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准确定位艺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艺术职业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责任是责无旁贷的。我们将以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油纸伞为例,研究将传统文化遗产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相融合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艺术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艺术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担负着培养各地高素质技艺型专门人才的责任,对我国的艺术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特殊部分,教育过程中既要突出“职业”,又要强调“艺术”。随着我国艺术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对艺术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当前的艺术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艺术职业教育体系,并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1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理解

传统手工艺是指具有高度技巧性、艺术性的手工,比如刺绣、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可以说即是本土人们个性的表达又是不同民族乡土的呈现。高速发展的现代化,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的传统手工艺,如何能够维护其文化命脉、保持和发扬不同地域的文化个性,同时振兴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创新发展是当下手工艺发展道路的思考问题。所以,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振兴、创新发展应该是我们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正解。

2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突出问题

首先,传统手工艺传承上的断层。传统手工艺本身就是一个家族式传承分方式为主,有的还存在更严苛的传承人标准,所以传承的方式很單一,如果在中间出了问题,那么手工艺将面临消亡。另外受到现代大工业的影响,传统手工艺产品耗时耗力,并没有很突出的收益优势,所以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留下来传承该行业,导致许多老艺人收不到徒弟无法将手艺传承下去。

其次,很多传统手工艺品在市场经济下变了味。地域性的不同影响着每个地方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差异性,很多手艺品逐渐地演变成了旅游商品,不过只是追求其经济效益,使得很多迎合大众审美变异了的手工艺品填满整个旅游商品市场。这些所谓的手工艺品,只是好看,有些甚至完全改变了传统制作的核心工序,完全没有了原有的文化基因,并没有很好的解决继承和创新的手工艺变异。

再次,传统手工艺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的难题。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困境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冲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怎样运用传统手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手工艺依靠传统的作坊式管理模式肯定是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创新发展传统手工艺,使传统手工艺能够重新绽放光彩和价值是扫除发展障碍的关键。

3益阳地区的文化遗产一明油纸伞

益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有很多种,益阳地方传统艺术种类繁多,历史悠久而特点鲜明。益阳弹词,地花鼓,皮影戏等都从不同层面和程度反映了地方人民丰富的传统文化生活。与文化生活相应的,益阳地方传统技艺也丰富多彩,精妙绝伦:茯砖茶、小郁竹器、梅山剪纸、水竹凉席等等都是其中的翘楚。

赫山区地处洞庭湖平原和雪峰山余脉丘陵相接处,由于靠山临水的地理特点,山边,水边宜生各种楠竹、水竹、毛竹、斑竹等。益阳明油纸伞伞骨、伞柄全采用竹制,正合益阳产竹特点。制伞业在明清时从益阳民间兴旺起来,《益阳县志》曾有一个章节对此专门进行记载:“清代和民国时期,县内伞业兴旺,花伞伞面绘花鸟鱼虫等多种图案花纹。畅销全国,还外销东南亚和欧美十多个国家地区。”从记载可以看出,益阳明油纸伞的兴旺史就有两百多年。益阳油纸伞以其实用、美观、人文内涵丰富而享誉国内外,具有实用价值,制作工艺价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价值等。

4益阳明油纸伞在艺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

4.1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民间艺术的认知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文化、各民族文化高度融合与交流,人们的审美视野也随之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审美文化普遍提高,求知欲与表现欲都大大增强,很多人更多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表现,能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所以,作为艺术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更多的认识到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不齐的影响因素,将课程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在艺术类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中规划起来,一方面满足了师生对于个性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能够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将民族文化的精髓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出来,完成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艺术职业学院教育中展示民族文化力量,在教育中发展创新民族文化,能够合理有效的建立艺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规划建设,使民族文化真正能够通过课堂教育等方式的教育传播,在莘莘学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能够继续将其发扬光大。

4.2将地方民族艺术资源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在新世纪的艺术教育,新课改也是在大刀阔斧的进行中,自然也对现阶段的艺术教育教学形成了新的刺激,带来新的思想。新课改主张对不同的艺术资源进行学习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潜力,要求学生能够团结协作发挥自己的优势,侧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那么,针对于此,本土化的艺术资源自然是最有明显优势的,学生们对这种身边的艺术形式比较熟悉,更容易被接受,通过不同的学习形式进行传输,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燃起学生的创造性,让民族文化的课程建设慢慢的成熟起来。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作为艺术职业教师,我们更应该发扬地区民族艺术文化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为我们艺术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4.3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首先,可以通过与传统手工艺^进行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丰厚的人文素养。其次,通过该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让艺术职业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参与者,能够实际的管理和完善课程的建设情况。能够不断的摸索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形成开放、科学、民主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内容和形式的传统现代化。最后,通过地方民族工艺美术资源的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形成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办学特色,通过对明油纸伞实地调研分析,历史文化文献和参考资料的收集整理,确定开展教学的详细内容和教学的出发点。

结语:不同的民族或是不同的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并且在不一样的时代背景下,或多或少地都会对当代的艺术设计产生影响,并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此外,设计师在自身的经验累积过程中,也会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论是其设计语言、表现手法、设计技巧或是审美理念,都属于显性传统的范畴,因此自然也会展现出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特色。这些可以通过日常的经验积累,也可以通过系统化的艺术教育教学来完成,上述就是对传统手工艺文化与职业教学相融合的设计构思,旨在通过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化的方式来打开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的另一种方式。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重建的路径分析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