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墨演绎现代画风

2017-10-20 01:42李莉
知识文库 2017年21期
关键词:国画水墨线条

李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界定是指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划分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素養。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从而促进个性日益完善的教育。当今学生中有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教育应从过去单一技能的培养改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肩负着以独特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的美术教师,如果要成功地把美术课上成博得学生们喜爱的课,教师就要优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2016年9月13日,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由此,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和在美术教学中尝试进行核心素养的教学。近一年来,各地以“核心素养”为题的研讨会、观摩课时有产生,令我在学习中渐渐改变原先固有思维,正努力朝着崭新的育人方向发展。

一、美,一画一名家

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指的是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往往美的画面是能够养人眼、润人心的,多少画家的成名作品流传至今,其独一无二的画作成就其名,要和孩子们一同赏析好的画,也要和孩子们一同来认识、了解、感受这一名家。初见海派画家唐云的梅花,是那么清新脱俗,寥寥几笔勾画的梅花花瓣,润而有力,水与墨的组合恰到好处,那是美啊,深深吸引着我,墨梅写来纵横崎岖,劲健老辣,梅杆、梅枝水墨写意,成就了画家唐云。其实唐云的花鸟、山水均为名作,而我,却只爱他的墨梅,孩子们也由此得知唐云。

二、线条,国画的灵魂

我们看国画,是从哪一角度去赏析呢,可以是像与不像之间,可以是不同的风格,也可以是凭个人喜好,而我则认为,水墨线条才是构成国画的灵魂。看到大多数的画,用线以浓墨色为主,时而也会出现苍劲有力的干线条,而苏州画家江野却有独特的看法,他推崇中国传统水墨,在其所画的虾中,就可以看到虾体通透,虾须线条缓慢而有力,一笔下去,能将墨排于线条两侧,如此作画使画面生动有趣。他笔下的钟馗亦是如此,寥寥几笔就能描绘出神、形,大师的画即是如此。线条,就是国画的灵魂。

三、大师,在临摹中提升

近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他是当之无愧的画坛巨匠,孩子们初学水墨就应该从临摹他的作品起步,略懂水墨的画者也应该从临摹他的作品提升自我,成为了画家之后更要时常临摹他的画,去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所在,而不忘传统国画的风格。在核心素养提出的今天,市场上的国画风格各异,常常会淆乱我们的视觉,因此,我们更要静下心来,好好揣摩中国传统国画的文化基础,细细品味画中的味道,理解画家之所画,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涌现出的名画要怎么去赏析。

四、写生,水墨不等同素描

看到国画爱好者在自学国画时,往往会购买一些辅导用书,例如怎样写生风景,怎样画人物等系列丛书,就像是高考美术的辅导书一般,其实,学习中国画和学习素描是完全不一样的,国画除了形的掌握之外,更多的是水与墨的演绎,是宣纸与毛笔的贴合,是画者心思与技巧的表现。当我看到许多学生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大量“怎样学画”的书时,我翻看一下,现代的书本居然都掺杂了西画的笔触,过渡强调实物的立体明暗关系,而忽略了中国画的内涵,如果孩子们长期学习西式国画,也许能成为学院派的画者,却失去了水墨画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独有韵味。

新课程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美术门类为主线的纯美术学科知识体系,重新建构了综合的美术课程知识结构。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具有中华传统的美术文化,以中西方美术内容为媒介培育学生的必备人格与关键能力的教学。跟随大师身旁,耳濡目染,我对核心素养下孩子们的国画表现也有了独特的见解,不再局限于似与不似之间。图像的美要用心去看,对待传统国画的审美更要锲而不舍,历史上那么多的大师级画家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吗?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何其珍贵啊!看,孩子们笔下那一幅幅玲珑剔透的水墨画,表现的才是传承创新的中国画!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国画水墨线条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水墨
水墨人物
《难忘岁月》(国画)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当代水墨邀请展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