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为
[摘要]改革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肯定是将增加“听”和“说”和“写”方面的比重,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CET-4/6的短文写作成绩的高低与公共大学英语教學关系十分密切,学校要适度调整一下教学、课程安排。
[关键词]短文写作;英语教学;六级考试
短文写作是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写好一篇文章对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学生来说可谓至关重要;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许多考生就是由于作文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整场考试的失败。
一、存在问题
一是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不甚合理。据笔者调查,很少有哪个学校非英语专业本课英语阶段开设写作课。比如,在徐州市的九所高等院校中都是如此,而是简单地把英语写作归入精读课之中。二是分级、分班教学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现在,许多高校的公共大学英语都采取分级、分班教学。在新生入校2~3周的时间,就进行筛选考试,根据学员考试成绩的高低分出快、慢班。三是学员英语语法底子太薄。语法底子太薄主要表现为对基础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它包括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滥用,主谓不一致,单复数搞不清楚(例如:a people等),时态和语态混乱。
二、解决办法
(一)单独开设写作课程
笔者认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单独开设写作课程。从教育部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我们可以看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学生在达到四级水平时应做到:“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和写提纲;能就一定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能写短信或便条,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大纲》对于学生达到六级水平时应做到: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和摘要,能就一定的话题、提纲、表格或图示在半小时内写出150~180词的短文,能写日常应用文(如信函、简历等),且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而四、六级考试设计短文写作部分的目的就是测试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用英语书面表达思想的应用能力。
另外,教育部决定大力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由过去的以“阅读为主”向综合实用能力为主转变。与此相适应,高校的四、六级考试也将进行全面调整。从中学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阶段,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却仍然不会说、不会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改革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肯定是将增加“听”和“说”和“写”方面的比重,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加强科学教学指导、监督
我们应该在单独开设写作课的基础上,配备专门的写作教员对学员进行指导。而目前基本上都是由精读课的教员来承担这一工作。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备课、授课,同时还要检查、批改作业,任务相当繁重。因此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批改学生们的作文,这是一个特别现实的困难。
经过近10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文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必须专门有人对学员进行正规指导,可以直接从基础语法、简单句等练起,力争确保句子无语法、单词错误,然后在过渡到段落、篇章。对学员一定要严格要求,做模拟训练题,就一定要从头做到尾,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把作文完成。学员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按照考卷上规定的时间把作文写完,誊清,做一个漂亮的卷面,如果等到考场上再去注意这一类问题,那就来不及了。教员应该认真批阅写作练习,对于学生写作中习惯于犯下的错误应该提出批评,及时予以纠正。靠学员自己检查自己写的作文,很难真正地发现问题。这样,才可能让他们在不停的自我修正中提高作文水平。
(三)提高GET写作应试技巧
很多同学对四、六级作文的复习备考不知如何人手,做模拟题的时候也往往会剩下作文部分不做。考试的时候再临时想办法,说好听一点叫做“任意挥洒”,说难听一点叫做“任人宰割”。如果想要在四、六级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就一定不能对这一题型随意放弃,更何况如前文所讲的考试委员会还有明确规定,作文低于6分会影响考试结果,太低了根本无法通过考试。另外,学员还要了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采用总体评分方法,即阅卷人员就总的印象给出奖励分,而不是按语言点的错误数目扣分。这种评分方法更注重内容和篇章结构,便于考查考生表达思想的能力。
评分是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对作文进行综合评判。因为内容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作文应表达题目所规定的内容,而内容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所以四、六级作文评分时既要考虑作文是否切题,是否充分表达思想,也要考虑是否用英语清楚而确切地表达思想,也就是要考虑语言上的错误是否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为此,考生就应相应做到:审题透彻、言简意赅、语言规范、避免语法错误。学员还应注意一些临场事项,比如放松情绪,消除恐惧感,必要时可借助深呼吸来缓解紧张的心情。
三、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CET-4/6的短文写作成绩的高低与公共大学英语教学关系十分密切,学校要适度调整一下教学、课程安排,专职教员负责,积极引导学员了解相应的考试要求、评分原则,而且更需要平时多读多练,加强实践。